《FDA 批准Palynziq用于苯丙酮酸尿症》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9-06-28
  • 2018年5月24日,FDA批准了Biomarin公司的Palynziq,用于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大于600μmol/L的苯丙酮尿症治疗。Pegvaliase是一种重组苯丙氨酸氨裂解酶的聚乙二醇修饰物,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氨和反式肉桂酸,因此可作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替代疗法。经过聚乙二醇修饰以后,半衰期延长,使用更加方便。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遗传疾病,98%-99%的患者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在美国的患病率为1/15000至1/10000。

  • 原文来源: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new-treatment-pku-rare-and-serious-genetic-disease
相关报告
  • 《Synlogic合成益生菌治疗苯丙酮尿症》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美国Synlogic公司研究人员2018年8月13日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在线发表论文,介绍合成益生菌治疗苯丙酮尿症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Phe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积聚在血液和脑中,则是有毒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是代谢Phe的肝酶,苯丙酮尿症(PKU)由编码PAH的基因缺陷引起。目前的PKU疾病管理涉及严格的饮食蛋白质限制,消耗无Phe蛋白质补充剂。目前唯一批准的药物Kuvan®,也不能消除对饮食管理的需要。基因疗法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DNA水平上替代患者的非功能性酶。但是,基因疗法尚未获得临床使用批准。 该研究通过修饰大肠杆菌,实现替代性分解苯丙氨酸。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分解代谢途径的大肠杆菌:第一种表达PAL(一种细胞溶质酶),第二种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LAAD),它将Phe转化为苯丙酮酸(一种膜定位酶)。实验结果显示,两种途径均可降低Phe水平。 为了实现临床应用,首先,菌株需要在给药前和肠道内生存期间保持稳定,通过诱导才被激活Phe降解途径;其次,LAAD酶??在缺氧环境中表达才能具备活性;再者,菌株不应带来引起抗生素抗性的成分;最后,菌株需要将目标基因稳定地掺入基因组中。所有这些设计要求均在最终的大肠杆菌菌株SYNB1618中得以实现。 SYNB1618分别具有三个PAL和两个LAAD基因片段,以避免由于随机突变引起的潜在功能丧失。此外,SYNB1618包含了外源性二氨基庚二酸酯形成的细胞壁,以确保非治疗环境下的稳定。 研究者在小鼠和猴子身上检测最终菌株的效率,检测到了尿液中分泌的外源酶的降解产物,且没有发生任何副作用,注射菌株的PKU小鼠的苯丙氨酸血液水平降低了38%。 可见,SYNB1618有望作为Phe的调节剂,特别是在维持处方饮食方面有困难的PKU患者。Synlogic拥有丰富的治疗代谢紊乱的益生菌菌株组合Synthetic Biotics™。该研究表明开发用于治疗的微生物组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方向。
  • 《Nature | 丙酮酸血症第一例人体1/2期mRNA试验的中期分析》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06
    • 2024年4月3日,杜克大学医学院、多伦多大学病童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与Moderna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Interim analyses of a first-in-human phase 1/2 mRNA trial for propionic acidaemia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Moderna公司开发的mRNA疗法mRNA-3927在治疗罕见遗传病丙酸血症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中期数据,展现了安全且有前景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危及生命的代谢失代偿事件风险降低了70%。这项这项鼓舞人心的临床试验结果推动了mRNA技术的应用,点燃了人们对mRNA技术期待已久的希望——直接在体内生成治疗性蛋白,作为蛋白替代疗法。 丙酸血症以危及生命的代谢失代偿事件(MDE)为特征,通常出现在新生儿中,表现为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喂食困难和总体临床状况的急性恶化。这种表现通常伴随着进行性脑病,表现为嗜睡、癫痫发作、觉醒减少和昏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丙酸血症的多系统并发症包括生长迟缓、神经系统表现、心肌病、心律失常、复发性胰腺炎、骨髓抑制和易感染性。目前,可以通过特殊饮食等措施来控制丙酸血症患者的病情,但还没有能够直接从根本上解决病因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仍然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早期干预对于预防丙酸血症患者的代谢失代偿、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还没有获批的药物可以直接解决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缺陷。 mRNA-3927是一款由Moderna公司开发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mRNA疗法,其由两个mRNA组成,一个编码正常的人PCCα亚基,另一个编码正常的人PCCβ亚基。静脉注射mRNA-3927后,能够靶向进入肝脏细胞,进而在肝脏中恢复功能性的PCC酶。这项1/2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mRNA-3927在1岁或以上丙酸血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截至2023年5月31日,共有5个剂量组的16名丙酸血症患者入组。16名患者中有12名完成了剂量优化研究并参加了扩展研究。患者在每两周到三周通过长达数小时的输注缓慢给药,输注剂量是mRNA新冠疫苗的数百倍。 16名丙酸血症患者中有8名在开始治疗前一年经历了危及生命的代谢失代偿事件,对于这8名患者,研究期间此类代谢失代偿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70%,此外,研究期间他们血液中的疾病相关代谢物水平也呈下降趋势,这提示了肝脏正在制造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但需要进行侵入式肝脏活检验证这一点。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呕吐和腹泻,但这些不良反应都不被认为是剂量限制性的。最后,论文作者指出,该临床研究由于样本量小和缺少对照组,无法通过统计学分析来评估研究结果的显著性。但这项研究仍在继续,中期分析的初步迹象表明该mRNA疗法对丙酸血症这种罕见遗传病具有潜在临床获益。 Moderna公司疗法开发主管 Kyle Holen 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招募更多临床试验参与者,以推动mRNA-3927朝着上市批准的目标前进。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担心mRNA疗法重复注射可能会引发针对治疗的免疫反应。而这项研究让我们确信,长期、重复注射大剂量的含有mRNA的LNP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从而使mRNA疗法变得不安全或降低治疗获益,这对整个mRNA技术领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