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气候变暖显著削弱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夏季碳汇功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12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汪涛和教授朴世龙及其合作团队题为Emerging negative impact of warming on summer carbon uptake in northern ecosystem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气候变暖显著削弱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夏季碳汇功能。

      北半球高纬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碳汇,在全球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气候增暖趋势下,高纬陆地碳汇功能对气温波动的响应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夏季是植被生长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植物吸收大气CO2最多的季节,其净碳吸收大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然而,目前人们对夏季碳汇功能对气温波动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了解甚少。因此,该研究基于北半球高纬度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30多年来气温波动对夏季碳汇功能的动态影响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多年来气温波动与夏季碳汇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即温度上升显著削弱了夏季碳汇功能(图1)。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显著负相关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而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气候变暖并没有对夏季碳汇产生不利影响。围绕该现象的成因,该研究进一步基于多源遥感、生态系统异养呼吸以及北极海冰等资料,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发现这主要归因于夏季植被生产力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图2),而非生态系统异养呼吸、大气环流或北极海冰消融等因素变化导致。

      该研究与最近发表的春季(Piao et al., 2017, Nature Climate Change, 7, 359–363)和秋季(Liu et al., 2018,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5, 5562–5571)研究均显示,过去30多年来气候变暖对高纬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影响发生了转变。最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与近期春季研究结果即气候变暖对春季碳汇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表明了气候变暖对高纬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已变得更加不利。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等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最新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为碳排放约45%》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lhy
    • 发布时间:2020-11-27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为碳排放约45% .2020-10-30 09:5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遥城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所)获悉,该所刘毅研究团队联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其实际上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  这一生态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29日凌晨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最新研究采用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中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介绍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大气浓度计算碳收支是计算净排放量的有效办法,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定量评估地表二氧化碳净通量的重要手段。刘毅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持续支持下,联合中国气象局、中国林业局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宇航局(NASA)碳卫星团队,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碳监测数据、中国林业局森林普查数据、美国与日本碳监测卫星以及生态系统全球遥感数据,结合爱丁堡大学国际先进的碳同化模型,采用天地一体化新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中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的固碳贡献,同时发现东北林区在夏季也有非常强的碳汇能力。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刘毅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现有观测仍显不足。未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弥补现在观测的不足,从而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 《《Nature Geoscience》“在北极高纬度地区植树可能会加速全球变暖”》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11月,丹麦奥胡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研究,表明高纬度植树对减缓气候变化适得其反。在北极地区,由于地表黑暗度增加(反照率降低),植树导致净变暖,这抵消了生物量有限和恢复力低的地区碳储存的潜在缓解效应。此外,植树扰乱了土壤碳库,而土壤碳库将大部分碳储存在寒冷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北极原生生物群和生计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倡导以系统为导向考虑气候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植根于对影响辐射平衡的一整套相关地球系统过程的理解。相关成果以“Tree planting is no climate solution at northern high latitudes”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