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发布178项央企科技创新成果》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1-05-31
  • 国务院国资委30日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包括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分析测试仪器、基础软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高端装备以及其他等8个领域共178项技术产品。

    去年以来,为促进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成果应用推广,国资委组织开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征集工作,通过征集遴选、专家评估、专利审核等环节形成目录。这是国资央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是央企坚持在“用”上下功夫的标志性成果,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具体实践。

    其中,在核心电子元器件领域有“魂芯”系列数字信号处理器、高速安全芯片等,在基础软件领域有“九天”人工智能平台、麒麟操作系统、BIMBase建模软件等,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有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核级温度传感器、重载车轮、轨道交通驱动齿轮装置等,在关键材料领域有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对位芳纶、超细高纯锗粉、钽靶材、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等,在先进工艺领域有芳烃成套技术、集成电路制造BCD工艺、飞机内饰件3D打印技术、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等,在高端装备领域有高动态宽频带五轴飞行仿真转台、重型H型钢精轧机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特种型钢万能轧机等。

    下一步,国资委将建立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各类成果推介活动,促进供需深度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央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应用,加快迭代更新,不断提升技术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发挥国资央企的战略支撑作用。

相关报告
  • 《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1
    •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来自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等多家能源央企的新技术上榜。 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 “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堆主冷却剂泵、堆芯仪表系统、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基于该项成果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于2024年9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为我国自主核电型号“国和一号”批量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成单位:国家电投 二、“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 深水导管架平台是支撑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大规模低成本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该项成果攻克了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海上平台长期服役面临的复杂设计计算、恶劣海况作业等工程技术难题,填补了超大型深水导管架平台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刷新了深水导管架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该项成果于2024年9月在南海流花11-1/4-1油田建成投用,为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开拓了新道路。 完成单位:中国海油 三、煤矿10米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装备 超大采高综采是实现我国6~10米特厚煤层高产、高效、高回收率开采的重要途径。该项成果攻克了超大开采空间采场围岩控制、超大超重型开采设备、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当前特厚煤层开采一次割煤高度极限突破。基于该项成果的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于2024年3月在陕西曹家滩煤矿建成投运,为煤炭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提供了范本。 完成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陕煤集团 四、80米级水深海上风电自升式综合勘测平台 海洋岩土勘察是海上风电建设的关键环节。该项成果集成了智能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地球物理探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等功能,是当前国内适用水深最大、升降速度最快、定位精度最高的海上风电综合勘测试验平台。成果应用于山东半岛、浙江苍南和福建宁德等海上风电项目,有效提升了勘察分析效率和精度,对保障深远海风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运维具有重要意义。 完成单位:中国电建 五、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钠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自主可控等优势,应用潜力巨大。该项成果突破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和工艺难题,在核心材料体系、系统集成、安全防控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广西南宁、湖北潜江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迈向新台阶。 完成单位:南方电网、中国大唐溧阳中科海钠、长江设计集团 六、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构网型技术装备 构网型技术装备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该项成果建立了构网型控制特性塑造理论方法,实现了电网故障下毫秒内高倍率短路电流支撑和零延时惯量响应。基于该项成果形成的35千伏/50兆乏静止同步调相机、电网侧带超容静态无功补偿装置、±500千伏/4500兆瓦构网型柔直等系列装备,已成功应用于福建霞浦柔直、西藏电力保供专项等重大工程,为推动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提供了坚实支撑。 完成单位:国家电网 七、新型高效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水制氢装置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制取绿色氢能的关键技术。该项成果突破了高稳定低能耗电极制备、高阻气低阻抗新型隔膜制备、大尺寸电解槽结构优化、系统集成与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基于该项成果的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新型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已于2024年11月成功应用于兴国铸业30万立方米/天绿电电解水制氢-储氢-450立方米高炉富氢冶炼示范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绿氢全产业链贯通。 完成单位:中国船舶 八、大中型水轮发电机自主可控智能励磁系统 励磁系统用于控制同步发电机电压和抑制无功功率波动,是提升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控制设备。该项成果开发了智能化励磁系统网络结构、高冗余分布式控制架构、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提高了励磁系统智能化程度及安全可靠性,实现了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励磁系统软硬件产品全面自主可控。成果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为安全运行发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成单位:三峡集团 九、煤直接液化制备航天煤油成套工艺 发展以煤炭为原料制备液体火箭推进剂是拓宽我国航天燃料供给的有效途径。该项成果开发了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直接液化技术制备高热值液体火箭推进剂的成套生产工艺,产品在比冲性能、冷却特性、流阻性能、燃烧特性等方面与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可以实现现役石油基煤油的有效替代。基于该成果制备的煤基航天煤油于2024年11月作为主燃料成功应用于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对于保障我国航天煤油燃料来源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完成单位:国家能源集团、航天科技 十、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燃煤机组 掺氨燃烧是从燃烧源头减少煤电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该项成果解决了在大容量燃煤锅炉上掺氨燃烧存在的着火燃尽困难、锅炉受热面吸热分布变化、烟气氮氧化物排放升高等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构建了大容量燃煤锅炉掺氨清洁高效燃烧技术装备体系。基于该项成果的广东台山630兆瓦燃煤机组于2024年10月完成特定工况20%比例掺氨燃烧工业应用,为我国燃煤机组源头减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完成单位:国家能源集团
  • 《《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16
    • 9月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简称“电子联合会”)、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宣贯大会”,在宁波市“2019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期间成功召开。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李顺福、电子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高素梅、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炳荣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主管部门、相关业务企业、科研院所、评测机构、认证服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简称“《目录》”)。经地方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33家企业的53个项目得以入编《目录》,其中技术类9项,产品类29项,应用类15项。京东方、长虹美菱、创维、联通系统集成、亚信科技、文思海辉、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海尔旗下的万链指数、深南电路、平潭瑞谦、赛宝腾睿等三十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了联合推广活动。 一年一度的《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是电子联合会从2017年开展的一项服务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创新成果认定与推广工作。入编《目录》的项目,区别于学术型创新研究,强调创新成果的实用性、领先性、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前景,综合考量项目的创新价值、市场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经行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而确定。 定期发布《目录》,对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完善行业创新生态,做好对标引导和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加快高质量发展。配合政府做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品牌培育战略的落实,提高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秀品牌,推动行业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二是有助于促进行业交流,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举办专题活动,推广自主创新成果,为行业和企业搭建平台,探讨技术热点,研判创新趋势;促进行业间交流和供需对接;鼓励企业重视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模式,提升品牌效益;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完善。 三是有助于对标引导和推广转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的发展形势,及时把行业中创新特色鲜明、应用推广价值较好的高质量的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等,向社会发布,建立行业优质创新项目数据库,做好行业对标引导和转化推广工作,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对发展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 本届推广项目,与数字经济发展热潮高度吻合。与前两届相比,本年度《目录》中的创新项目及其执行单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企业面趋于广泛,从硬件向软件、信息服务领域延伸,从消费类终端扩展到上游元器件、芯片、系统应用工程等;二是参与申报的企业总数和大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三是平台类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项目增多,既反映出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创新活跃、跨界融合发展、应用需求旺盛的特征,也与数字经济大潮涌动的趋势相吻合。 会议邀请了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扬博士,分别就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5G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做主题报告。同同时,对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电子联合会团体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进行了宣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