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首个真空室模块吊装就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4
  • 4月10日,位于法国南部卡拉达舍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标段(SMSA)首个真空室模块(7号模块)顺利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成为SMSA中首个进入托卡马克堆坑的核心扇段模块。

    国际ITER组织总干事巴拉巴斯基博士致信包括中核工程联合体在内所有参与者,对这一成就表示肯定。中核工程联合体作为项目承包商,联合中、法、意等国分包商,在业主和监理公司支持下完成了吊装。

    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是将托卡马克真空室、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等大型设备精准组装成模块的复杂系统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团队组建了中、法、意三国共8家企业的联合团队。该团队凭借专业能力成功中标,于2024年2月底获得安装合同。

    工程技术团队办公室有20余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每天早上7:30至下午6:00开展工作,包括会议讨论、技术交流和电话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激发了创新,团队共同推动项目进展。

    项目现场每周一早上9:00,业主、监理公司和承包商中核工程联合体的管理层集中开会,讨论本周工作安排和问题解决方案。每天早上7:00,施工团队与业主、CMA支持团队碰面,协商当天工作安排。这种沟通机制确保了项目进度按计划推进。

    此次ITER真空室模块成功落位较原计划提前了三周,吊装总重达1368吨,打破了ITER项目施工部件吊装多项记录。中、法、意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发并实施了精细化吊装方案,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确保模块安全、精准、稳定就位。管道焊接、仪表安装、精密加工等关键工序也在中外共同努力下取得技术突破。

    中核工程联合体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拓展合作空间,共同开发ITER新合同,推进项目取得更大进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MRPnywOa.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首个真空室模块吊装就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5
    • 4月10日,位于法国南部卡拉达舍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标段(SMSA)首个真空室模块(7号模块)顺利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成为SMSA中首个进入托卡马克堆坑的核心扇段模块。国际ITER组织总干事巴拉巴斯基博士致信包括中核工程联合体在内所有参与者,对这一成就表示肯定。中核工程联合体作为项目承包商,联合中、法、意等国分包商,在业主和监理公司支持下完成了吊装。 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是将托卡马克真空室、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等大型设备精准组装成模块的复杂系统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团队组建了中、法、意三国共8家企业的联合团队。该团队凭借专业能力成功中标,于2024年2月底获得安装合同。 工程技术团队办公室有20余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每天早上7:30至下午6:00开展工作,包括会议讨论、技术交流和电话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激发了创新,团队共同推动项目进展。 项目现场每周一早上9:00,业主、监理公司和承包商中核工程联合体的管理层集中开会,讨论本周工作安排和问题解决方案。每天早上7:00,施工团队与业主、CMA支持团队碰面,协商当天工作安排。这种沟通机制确保了项目进度按计划推进。 此次ITER真空室模块成功落位较原计划提前了三周,吊装总重达1368吨,打破了ITER项目施工部件吊装多项记录。中、法、意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发并实施了精细化吊装方案,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确保模块安全、精准、稳定就位。管道焊接、仪表安装、精密加工等关键工序也在中外共同努力下取得技术突破。 中核工程联合体团队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拓展合作空间,共同开发ITER新合同,推进项目取得更大进展。
  • 《全球最大容量风机已吊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30
    • 8月28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MySE18.X-20MW在海南成功吊装。该机组曾获评Windpower Monthly 杂志“2023年全球最佳海上机组金奖”,它的成功吊装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明阳作为海上风电行业领导者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布局深远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行动。 MySE18.X-20MW机组具有“模块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的特点。其采用柔性功率设计,最大功率可达20MW,风轮直径可覆盖260-292米,最大扫风面积66966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大小。以年平均风速8.5m/s测算,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约等于9.6万居民的年总用电量。 机组研发实现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系统到大型铸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制造的全部国产化,有力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组依托于明阳智能 2600多台抗台风机组运行经验,采用主动抗台风技术,可抵御17级台风。 明阳智能还赋予了MySE18.X-20MW机组“新技能”——为其搭载低频并网技术。基于这一技术,MySE18.X-20MW机组可以直接输出低频交流电能,可以有效提升电力输送能力、风电场的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电力大规模长距离送出费用高和能效低的问题。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助力明阳大兆瓦海上机组迈向深远海。 刚完成吊装的MySE18.X-20MW机组不仅适用于国内中高风速、台风地区,还可以应用于欧洲及其它国际高风速区域。该机组自发布及研发下线以来,在客户侧已获得广泛认可,并已预中标批量项目。这些批量项目对MySE18.X-20MW机组的选择,标志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20MW时代。 从2015年MySE3.0MW海上机型应用于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到2017年全球风轮直径最大抗台风型风电平台MySE5.5-7.0MW投运;再到2019年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半直驱抗台风型海上机型MySE8-10MW、2022年MySE12MW机组、2023年MySE16MW机组陆续投运,再至MySE18.X-20MW机组的吊装,明阳智能始终致力于以海上机组大型化提升区域风资源利用率,推动风电平价化发展。 如今,明阳风机不仅遍布广东、福建、山东、广西、江苏、海南、河北、辽宁等地,还走出了国门——到意大利、日本、越南、挪威等地的海域,源源不断贡献绿色电力。 长期以来,作为风电机组创新研发与大型化的积极推动者,明阳智能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坚持以大型化推动风电行业朝“高发电量、高可靠性、更低度电成本”方向发展,旨在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贡献智慧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