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 ESI数据于7月13日发布,7月份最新的数据范围为10年4个月,即覆盖时间段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并且此次统计和5月份ESI数据进行了对比,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世界百强,分别名列第94位和第96位。
什么是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自2016年实施双一流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学术论文,国际地位,综合实力方面,我国各名牌大学整体都在提升。比如作为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ESI排名,近些年中国高校的成绩非常耀眼。
论文总数方面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论文总数均超过了7万篇,但是在高被引论文总数方面,我国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超过了1000篇文章。此次排名,总体表现多数高校退步,个别高校如中国石油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进步较大。
从ESI 22个学科的角度来看,进入前1%阈值线的中国科学院机构数量较多的有“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工程学”及“材料科学”等,超过20家院属机构在以上4个学科领域均跻身进入全球前1%行列,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上述4个学科领域科研表现相对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