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一季度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9
  • 4月28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累计生产油气首次突破320万吨,环比同期创历史新高。 旅大5-2北油田。 辽东湾油田群位于渤海北部海域,自1992年首座平台投产至今,共有19个在生产油气田。截至目前,该油田群拥有80余座海上平台、3座陆地终端、超1500口开发井,日产油气当量超36000吨,已连续15年年产油气超千万吨,累计生产油气约2.4亿吨,是我国海上油气主力产区。 辽东湾油田群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开发难度大。中国海油在该区域先后攻克海上常规稠油油田开采、潜山裂缝油藏开发、我国规模最大海上电力组网、海上油气水处理等一系列开发技术与工程建设难题,创造了我国海上油田第一口水平分支井、第一个天然气回注减排增油项目、第一个油田综合调整项目等多个海洋石油开发领域的“中国第一”。目前,该油田群已成为我国海上“冰区油田”“稠油油田”“水驱油田”开发的主战场。 渤海油田非常规稠油探明地质储量超6亿吨,其中,辽东湾油田群占比约30%,开采价值极大。中国海油科研人员以精准设备研发和精研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展海上非常规稠油热采开发,首次提出海上特超稠油高温注采一体化技术和多层稠油热采全生命周期高效开发技术,先后实现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特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旅大5-2北油田、中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油田——锦州23-2油田的全面投产。2024年,辽东湾油田群稠油热采高峰日产原油超2200吨,成功助力渤海油田稠油热采年产原油首次突破100万吨,为我国原油增储上产打造了新的增长极。 辽东湾油田群历经30多年的开发生产,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面临较大挑战。中国海油先后研发和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精细部署实施中国海上规模最大的二次调整项目——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助力老油田扩能增产。 未来,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将坚定“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工作思路,以“两提一降”为目标引领,夯实辽东湾稳产基础,不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8246-1.html
相关报告
  • 《辽东湾油田群连续14年油气年产超千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6
    • 精准挖潜 提产提效 辽东湾油田群在2023年实现油气双超产油当量创近10年来新高且实现连续14年油气年产超千万吨。 辽东作业公司所辖辽东湾油田群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由17个油气田构成,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之一。1992年,随着我国海上最北气田——锦州20-2气田的投产,辽东湾油气开发拉开序幕。30多年来,辽东湾油田群成功开发出绥中36-1等多个亿吨级油田,累计贡献原油产量超2亿吨,约占渤海油田原油总产量的38%。 辽东湾油田群油气藏由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组成,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复杂、天然能量不足,且多为稠油。多年来,凭借自主研发的注水强采稠油开发技术和化学驱油技术,辽东湾油田群一举创造海上稠油开发奇迹,绥中36-1油田开发30年来累产原油量突破1亿吨。 2023年,面对井资源不足、基础产量稳产难、新工艺急需突破三大挑战,辽东湾油田群通过资源摸排、老油田挖潜、实施新工艺等措施,全年实现热采产量76万吨,为渤海油田贡献稠油热采产量近九成。 辽东湾一年中有长达3个月的冰冻期,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海冰最大厚度达60厘米,海洋油气开采难度极大。同时,由于部分主要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辽东湾油田群存在自然递减率高、综合含水高、剩余油分布杂、低产低效井多等开发难题,油田群稳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多年来,辽东湾油田群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冰区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有效破解油田开发中的生产难题,推动油田开发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2023年,辽东湾油田群以“两提一降”为引领,持续推进稳油控水工作。绥中36-1油田通过加强油水井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智能分注故障管柱。为提高注水效率,油田群大力提升智能分注率,提高调配效率,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达72.7%,增产措施有效率达98.1%,进一步挖掘了老油田剩余油开采潜力。
  • 《青海油田一季度累计生产原油58.28万吨 产量结构持续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16
    • 记者13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称“青海油田”)获悉,为持续优化产量结构,确保油田效益开发,今年一季度,青海油田累计生产原油58.28万吨,同比去年增产3.9万吨。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也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四省区重要产油、供气基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据青海油田介绍,面对疫情和油价低迷的双重考验,青海油田倒排增产增效计划,一季度,原油生产在没有新井补充、维护作业机组严重不足的困难面前,产量逆势上扬,最高日产量达到6422吨。   同时,青海油田原油生产按照“先肥后瘦”的原则将作业机组安排在甜点区,采取补孔、层调、小型酸化等短平快的增产措施,用最少的投入、见效最快的方法多产效益油。   “尕斯N1-N21油藏8口低产低效井通过规模应用措施改造后,日累计增油39.15吨。采油二厂优选33口井进行措施改造,目前有2口井射孔恢复了自喷能力。”青海油田相关负责人说。   青海油田表示,此外,青海油田油井还实施一对一管理,疏通单井降产“堵点”。狮新58井是青海油田日产百吨的油井之一,为此,油田组织工程服务、技术保障、采油生产等单位成立了特护“医疗队”,为狮新58井提供一对一服务,投产以来,该井累计产油4.2万吨,成为青海油田效益王牌井。(孙睿 吉海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