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减少4.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31
  •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近年来保持高增长态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需求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都取得快速发展。上海有色网(SMM)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今日举办“上期金属论坛暨上海有色网新能源产业线上会议”,聚焦有色金属市场热点,探讨钴锂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之路,展望新能源市场走势和后市价格方向。
    在本次会议上,上海有色网新能源高级分析师梅王沁带来“中国新能源动力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梅王沁表示,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影响较大,H1产销量不及40万辆,预计今年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减少5%。因此SMM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减少4.1%。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降幅比1-8月收窄7.5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其中,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总体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市逐步回暖,9月产销量达全年最高。

    特斯拉总销量排名第一 个人用户需求上涨明显
    2020年开始新能源车产销量榜单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合资、外资的身影,特别是今年年初进入的特斯拉,1-9月销量已排名第一,主要其旗下的Model 3受到国内私人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促进C端市场增量。而相对而言的比亚迪,今年1-9月同比降幅50%,主要其受网约车市场今年受疫情打击较大。上汽通用五菱在A00级市场份额大幅上涨,目前排名第三,同比增幅达120%。此外造车新势力蔚来今年表现优异,销量逐月上涨,并挤进前十。

    特斯拉Model 3 与比亚迪“汉”性能对比

    Model 3 是B级车,比亚迪汉是C级车,两车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因客户定位类似一直被市场来比较。
    从电池来看,原标准续航版Model 3采用LG的811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是安全性一直广受质疑,近期也有特斯拉着火事件。Model 3充放电1200次循环,行驶寿命大约在48万公里左右。比亚迪采用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有所保障,此外刀片电池拥有充放电3000次、行驶120万公里的长寿命优势。四驱高性能版和model 3标准续航版来看,汉带电量及续航里程高于model 3,能量密度略低于model 3,两者价格相似。目前特斯拉将标准续航版电池全改为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出于价格考虑,此外安全性及续航里程都有所提高。
    目前从两者的销量来看,仍难分伯仲,比亚迪汉上市较晚,此前由于电池产能原因,导致汉供不应求,但两者在预定量来看都非常受市场欢迎。特斯拉虽扩大月产能至2万辆,但近几月产销量仅1.1万辆左右。9月起特斯拉开始生产铁锂版Model 3,价格优势与安全性或许会扩大其市场消费群体。综合来看汉的性能是高于特斯拉Model 3,目前的市场反馈也较佳,预计两款车销量都会逐月增加,拉动整个新能源车市需求,同时也带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上涨66% 宁德时代市占率近五成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下跌主要受新能源车市产销量影响,自7月起同比转正,9月同比增长66%。
    宁德时代作为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其市占率一直保持在45%-50%,可看到1-9月其装机量远超其他电池企业,是比亚迪装机量的3倍多。此外今年LG化学装机量上涨较快,保持前三的位置,主要配套特斯拉。松下排名靠前,也主要配套特斯拉。此外瑞浦能源去年未进排名,今年挤进前十五,主要配套上汽通用五菱。
    同比来看,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企业仍同比下跌,但中航锂电及时代上汽同比增长,主要因为中航配套广汽新能源,今年由于广汽使用811三元电池出现自燃事故后,对宁德时代高镍电池需求大幅减少,目前主要配套中航锂电5系三元电池,并新增广汽丰田、山西新能源汽车客户。时代上汽则是新增理想汽车、合众新能源等车企客户,理想汽车装机量较高。
    磷酸铁锂在乘用车装机占比增加 配套车型逐步上量
    从头部两家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占比来看,铁锂在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为大趋势,其中主要增量市场在纯电动乘用车。6月磷酸铁锂装机量环比上涨明显,除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增加外,其配套乘用车占比也有提高。主要增量在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小康及华晨鑫源汽车。9月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上装机量上涨主因为比亚迪“汉”产量大幅提高,叠加上汽通用五菱本月加大宁德时代铁锂装机比重,此外奇瑞汽车、上汽、合众新能源等车企配套铁锂装机量也有大幅提升。

    目前市场热门车型中,大部分仍装机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在A00级、C级车发展迅速,可看出其市场潜力较大,之后B级车model 3对磷酸铁锂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出于性价比考虑,A00级市场会首先被磷酸铁锂电池所占据,B级市场及C级市场或三元铁锂平分秋色,而SUV高端市场目前仍将会以三元电池为主,后续大众ID4 SUV也将采用三元电池。
    展望
    总的来看,今年下半年新车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继续提高,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如比亚迪汉。而三元电池配套车型性能更强,价格也有所降低,如蔚来等,将会带动C端市场消费需求。今年特斯拉销量较佳,加上下半年推出铁锂版Model 3价格下降,预计销量会继续提高。此外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或带动国内A00级车型销量。但是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影响较大,H1产销量不及40万辆,预计今年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减少5%。因此SMM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减少4.1%。

相关报告
  • 《韩国11月汽车产销均同比减少 新能源汽车出口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受汽车芯片不足导致部分整车厂商产量减少影响,上月韩国汽车生产、内销、出口规模均同比减少,出口额则时隔3个月反弹。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发布的《11月汽车产业动向》显示,11月汽车产量同比减少6.6%,环比增加14.9%,为30.2983万辆。本土销量同比减少16%,为14.3815万辆。出口减少4.7%,为17.8994万辆。 事实上,前三季度韩国汽车产量同样惨淡,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韩国整车厂商共生产汽车76.1975万辆,同比减少20.9%,创下近13年来新低。韩国整车厂商今年第一、二季度产量均同比增加,分别为90.8848万辆和90.5699万辆,但下半年受到东南亚疫情扩散的影响,车载半导体供货不足问题进一步发酵,导致第三季度生产量不足80万辆。 按企业来看,现代汽车三季度产量为35.0209万辆,同比减少15.8%;起亚产量为32.1734万辆,同比减少6.5%;韩国通用(GM)遭遇断崖式减产,同期仅生产为4.5939万辆;已启动出售程序的双龙汽车生产2.0499万辆,同比减少21.7%。另外,受芯片荒影响较小的雷诺三星生产3.376万辆,同比增加7%。 不过,韩国虽然11月出口减少4.7%,但出口额同比增加3.3%,达到41.2亿美元,为4月以来最高水平。这得益于属于高附加价值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KAMA方面表示,鉴于有分析称车载半导体供货不足问题将持续至2023年,整车行业的减产现象将在第四季度持续。
  • 《安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4
    • 安徽全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汽车出口占全国比重1/4……2024年,安徽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产业规模跃升、新能源化转型加速、出口扩围增量、品牌向上向新等多点突破。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去年安徽全年汽车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同比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全国比重超1/8。 新能源化转型全面加速,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产量比重达47.2%,较2023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汽车出口占全国比重1/4。奇瑞集团汽车出口量达114.5万辆,刷新中国车企出口纪录,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江淮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S800填补国产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蔚来ET9成为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 过去一年,安徽汽车产业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绩单”?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创新动能加速转化,产业链协同持续深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以及多元要素有效支撑。 创新动能加速转化。安徽依托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院士、专家沟通交流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体化运作战略咨询委秘书处,成立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新建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智能电磁动力系统2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验室。两批“车芯协同”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协同持续深化。强化企业跟踪服务,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奇瑞集团跻身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国轩、中鼎入选2024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建成省汽车产业整零对接路演大厅,推广应用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整零协同有效加强。兵团式、阵地战推进皖北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印发《安徽省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区域协同进一步深化。 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组建中安能源有限公司,高效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线“安徽充换电”APP,全省充换电服务“一张网”加快构建。创新应用场景,液冷超充、V2B等新技术加快应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试点有序实施。截至2024年底,安徽累计建成充电桩73.8万个,2024年新增28.7万个,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实现充电桩全覆盖,乡镇充电桩覆盖率由2023年底的62%提升至97%。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汽车换“能”、以旧换新,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7.6万辆,2024年新增44.9万辆,新增渗透率41%,较上年提升13.6个百分点。加快智能网联布局,合肥市入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首批试点,全省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双向总里程超3000公里。 多元要素有效支撑。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累计设立15只子基金,已投项目34个。汽车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上线运行。物流、金融等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车企加快布局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先后举办2024北京国际车展安徽主题日、2024国际生态拉力杯(中国站)暨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2024年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等重大赛事活动,安徽汽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安徽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记者 彭旖旎 通讯员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