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避免土地撂荒》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5-22
  • 四川省武胜县黄角湾村共有耕地681亩,撂荒21亩,撂荒率3%,而同在一个乡镇的红星村,土地撂荒率则高达21.3%,即便是在整个武胜县,土地撂荒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详见4月27日CCTV经济半小时)。土地撂荒,这是在新时代下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的发生,却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有群体性征象。
  • 原文来源:http://www.agri.gov.cn/jjps/t20080507_1034455.htm
相关报告
  • 《埃塞俄比亚: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 来源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服务-非洲科技
    • 编译者:李文芯
    • 发布时间:2016-04-01
    •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数百万人的生计来源,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受教育机会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此外,农业还是其他经济部门的跳板,在工业化道路上,农业是制造业的促进因素。 鉴于如此多的好处,政府给予农业特别关注:支持农民和牧师的活动是地区政府的干预方式之一。促进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活动是另一种政府干预方式。 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所(The Ethiop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EIAR)是非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构,成立于1966年,1997年被指定为埃塞俄比亚的农业研究组织。从成立起一直为国家农业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开发、引入改良技术,关注提升农业经济增长与发展。 过去四十年中,在庄稼、牲畜、土壤和水、林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改进技术大幅增加。EIAR及其合作伙伴在改善农业技术领域所做的贡献,已成为该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经济引擎。 数百万计的埃塞俄比亚人受到厄尔尼诺所引起的干旱影响。埃塞俄比亚的早期农业文明开始于几千年前,然而,尽管有一些积极措施鼓励经济增长,干旱仍是影响国家形象和粮食安全的大问题。该国渴望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为此,政府发动自然和人力资源进行积极改变。农业部门是改变的主力,农业研究机构作为支持部门,有望为农业这一基础行业带来一个可持续的变化,比如开发出抗旱作物品种保证粮食安全,这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所几十年来一直以各种方式支持农业,其中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引入各种改良的作物品种。 在过去的50年里,农业研究系统提供的技术和管理实践超过3000、改良作物品种超过1000个。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使EIAR为埃塞俄比亚农业发展到这样的高度——农业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功,给民众和国家带来骄傲。EIAR的成就为国家带来希望之光:农业发展可作为国家繁荣的切入点。
  • 《USDA FAS:《世界农业生产报告》》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该报告涵盖了8月全球农业生产的概况,包括主要作物的产量、种植面积和市场前景。乌克兰的玉米和小麦产量由于不利的天气条件而下滑,而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也因农民转向更有利可图的作物而减少。同时,报告还涉及了非洲法郎区棉花产量的预测,尽管降雨不稳定,但预期仍与去年持平。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优化资源利用,特别是通过减少农业用地的碳足迹,将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