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真: 天气预报可以为精准扶贫开路》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0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11:0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影视中心总工程师朱定真与气象打了三十多年交道,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昨日,朱定真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作为一名气象与环境领域的工作者,朱定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防治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节能减排,它们是同根同源,应该把它们串联起来看。气象部门在大气环境预测方面的强项是,如果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比如说恶劣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排放的天气,这时候就应当提前采取措施,让污染物浓度不要积累起来,而不是已经积累起来以后,我们再去管它。气象可以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朱定真表示,气象还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所谓精准扶贫一定是熟悉地方的特色,包括地理气候环境。比如有的地方适合搞旅游,有的地方适合搞种植经济,如果对当地的气候背景不了解,看到别人的经济作物效益很好,就去引种,那是不一定能成功的,一定是在相近的气候背景下,才能引种。

      对于京津冀在气象方面的合作,朱定真表示,现在京津冀已经开始成立联合指挥部,整个京津冀自然灾害情况的预警都在联动,而且资料的共享都在加快。把京津冀各地防灾减灾的水平拉到一个同等的地位来做,集中起来,改变原来各地区不平衡的状况。

      朱定真今年还带来了关于“加强对百年气象站的立法保护力度”的提案。朱定真表示,我国出台了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条例。但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样,立法保护不强硬、惩治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屡遭破坏。

      他建议,国家和省、市、区政府通过立法将百年气象站等具有重要气象历史价值的气象站纳入不可迁移名录,实施永久保护,创立气象站保护的良好法治和政策环境,使全国长期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稳定性、标准性、代表性得到保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8年3月7日A3版 记者:朱开云 责任编辑:包宁)

相关报告
  • 《湖南:水利扶贫寻根施策见真效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0-19
    • 在湖南省炎陵县垄溪乡南岸村,年过七旬的老人陈冬明终于用上了自来水,潺潺的流水滋润了村民的心田。 在湖南省保靖县复兴镇大妥村,闲置许久的荒山上种满了“铁杆庄稼”,绿油油的油茶苗涵养了水土,也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湖南省洞口县,4个村18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640人,每人将会收到双龙桥水电站发出的3000元标准的扶贫大“红包”。 …… 使真劲,扶真贫,见真效。近年来,湖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全省水利扶贫工作,在规划上重点谋划,项目上优先安排,资金上尽力倾斜,让水利的发展成果惠及贫困群众,许多”因水受困””因水致贫”的现象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高位推动 责任落实见真章 湖南省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把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工作摆在全省水利发展的重要位置。省水利厅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晓安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水利扶贫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重大决策事项,协调解决水利扶贫重大问题。 完善的工作机制是省厅内部协调、上下衔接的有效工作方式。为更有好地推进水利扶贫工作,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通知》《2017年水利精准扶贫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了具体扶贫任务。实行厅领导扶贫责任分片机制,确定了74名扶贫联络员,把工作责任明确到厅领导和责任处室、具体人员。此外,还多次召开全省水利扶贫工作推进会和水利扶贫问题整改工作视频会,及时传达国家和省里扶贫工作精神,研究部署工作,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重点把握 寻根施策使真劲 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是水利工作的优先方向,加快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作为水利扶贫突出问题整改重点任务。近年来,湖南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十三五”水利扶贫规划》和《湖南省精准扶贫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十三五”专项实施规划报告》,出台了《关于印发<湖南省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 在规划基础上,省水利厅建立了水利扶贫项目库,实行3年滚动管理,符合条件的水利扶贫项目优先列入计划、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开工建设。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的120万贫困人口任务指标已全部分解到县,责任落实到人。到2020年,51个贫困县和所有贫困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面解决,实现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涉及贫困人口450万人。 根据资料显示,2017年湖南省下达贫困县农村安全饮水国省投资9.8亿元,截至9月上旬,本年已解决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任务。 为了给水利扶贫注入源头活水,省水利厅还积极创新思路,拓宽水利扶贫投入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涉农资金整合的支持。2017年已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投资29.5亿元,超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切块到贫困地区的水利资金达13.16亿元,超应整合资金27%。累计已发放PSL贷款和专项建设基金达51.6亿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强化督查 水利扶贫动真格 今年,湖南省水利厅党组把水利扶贫突出问题整改作为了水利中心工作,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水利扶贫问题整改工作班子,专门召开厅党组会,研究扶贫整改工作,由厅领导统一调度,统筹推进。同时,印发了《全省水利扶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落实了厅机关相关处室和市县整改责任。印发了《关于报送水利扶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知》,强化跟踪落实,要求各市州和51个贫困县定期报送水利扶贫突出问题整改进度,及时收集扶贫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建立了全省水利扶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台账,实现整改进度动态管理。 为加强对水利扶贫突出问题的查摆和督促整改,省水利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查。派出12个督查组对全省100个县市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专项督导检查;对株洲市、怀化市、常德市、岳阳市、娄底市等5市部分贫困县的水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派出6个督查组对14个市州开展建设管理专项督查;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率水利厅督查组赴永顺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督查,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水利驻村扶贫工作。 技术帮扶 解困惠民显真效 水利扶贫注重”造血”,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技术人员缺乏、规划理念落后、建设管理薄弱的现状,湖南省水利厅加大了智力帮扶力度,采取了技术帮扶、上下交流等措施。 今年,省水利厅成立了水利扶贫技术帮扶服务队,对贫困地区的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贫困地区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举办了4期县市区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长培训班,培训贫困地区技术骨干400余人次。加强干部下派和上挂,选派7名年轻干部赴贫困地区水利部门挂职锻炼,同时从贫困地区优选19名年轻同志赴厅机关跟班学习,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人才队伍,提升了水利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水平。 在省水利厅村扶贫点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省水利厅制定了《三家田村2015-2017年脱贫工作规划》《三家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脱贫计划》以及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厅机关参与结对帮扶人数达到136人,逐户做好具体帮扶。同时,争取各方面资金近5000万元,帮助三家田村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农网电力升级改造等十大民生工程,原本的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湖南省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继续抓好责任落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任务,努力提升贫困地区的水利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光伏扶贫5年回顾:超10GW光伏扶贫电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28
    • 光伏扶贫在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2014年10月17扶贫日期间,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光伏扶贫试点工作。2015年初下达了安徽、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6省光伏扶贫试点专项建设规模150万千瓦。 此后,随着相关部门下发系列文件支持推动光伏扶贫的发展、及时对相应政策做出调整与完善,经过了5年的发展,光伏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成为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能源局推崇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为做好光伏扶贫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随后制定出台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规范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运行管理,保障光伏扶贫实施效果,促进光伏扶贫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光伏扶贫在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光伏扶贫规模逐渐扩大,普及户数成倍増长 2015年:光伏扶贫试点,扶贫6省30县的总规模为150万千瓦,采取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一次性覆盖到全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 2016年:光伏扶贫全面开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至14个省。国家能源局和扶贫办下发了218万千瓦的村级扶贫电站和298万千瓦的集中式扶贫电站,共帮扶贫困户55.6万户。 2017年:光伏扶贫更加精准,国家扶贫办将光伏扶贫集中给了扶贫效率更高的村级电站(含户用),扶贫范围也扩大到14省236个县,总规模为418.62万千瓦。 截至2017年底,光伏扶贫的总规模达到1084.62万千瓦,已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助目录项目553.8万千瓦,共涉及21个省覆盖贫困户96.5万户。 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167.3万千瓦,帮扶对象为38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30.177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扎实有序推进光伏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华夏能源网提供的数据显示,结合可查询到2018年16省40个最新光伏扶贫项目招标数据发现,用于光伏扶贫项目的投资高达25.3亿元,其扶持力度之巨大,已然让光伏扶贫成为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今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显示,财政部共下发可再生能源补贴81亿,其中光伏扶贫3718万元,占据了4.59%的补贴份额。 光伏扶贫为贫困地区点亮希望 十九大报告给乡村发展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恢弘蓝图,而光伏扶贫正具有将助力脱贫致富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 光伏扶贫项目开启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从光伏产业角度看,实现了拉动产业发展、光伏应用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在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减少贫困户的用电开支的同时,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领跑者”标准做好光伏扶贫,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真正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光伏扶贫也同样为贫困地区村民的夜行之路中带来了光亮,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发电对环境十分友好,许多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将光伏扶贫与农业生态模式相结合,实现“蓄光/农光/林光/渔光互补”,为村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高收益保障,做到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