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人工智能+”引擎,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10
  •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在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作题为《点燃“人工智能+”引擎,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演讲。杨杰表示,当前,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迭代速度、资源投入力度、社会参与广度都远超预期,未来发展孕育无限可能。
    第一,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程。纵观历史,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跃升。如今,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从“互联网+”到“5G+”再到“AI+”的接续演进,推动信息服务体系和经济社会运行体系深度融合,引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一是十多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在消费侧的广泛应用,深度融入学习、娱乐、社交、购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二是五年前开启的“5G+”,加速信息技术从消费侧向生产侧渗透,全面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有力推进了生产方式的数智化转型。三是当下蓬勃发展的“AI+”,正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AI大模型能够汇聚整合社会全量知识,形成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理解表达、逻辑推理能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从“+AI”向“AI+”迈进。
    第二,深入推进“AI+”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加快“AI+”发展,关键是要推动AI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重塑组织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上。推动AI智能体成为信息服务的全新入口、AI+DICT成为产业落地的重要方向,打造有智慧、有温度、有特色的AI原生服务,加速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二是体现在促进新兴技术融合创新上。发挥AI在融合创新中的“元技术”作用,加速原始性、颠覆性技术演进升级,不断激发新兴技术的创新潜能。三是体现在加快多域智能集成应用上。推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协同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业态成熟,让AI具备更强大的认知力、判断力、创造力,更好满足未来智能服务需求。

    第三,以“AI+”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信息通信业的时代重任。

           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为其他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一条技术领先、融入行业、开放共享的“体系化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下一步,我们将推进“AI+”作为重要战略着力点,围绕基础设施创新、关键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创新“三个方向”,促进“AI+”焕新向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夯实AI智能基座。以推动AI创新发展为牵引,升级网络、算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打造通智超量一体化的算力网络,构建支撑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的数联网(DSSN)。二是构建AI核心能力。锚定AI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建立完善通专协同的“九天”大模型矩阵,汇聚开放百个大模型、百大数据集、百套工具链,推出数据、算力及训推一体化的模型即服务(MaaS)。三是打造AI原生应用。聚焦推动生产、生活、治理数智化转型,以AI重塑5G新通话、视频彩铃等产品,在工业、能源、交通等行业打造百个AI标杆示范项目。

           AI到底是人类的助手还是对手,是机遇还是威胁,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杨杰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智能,但会重构很多行业和领域,AI不会替代人,但是擅长使用AI的人将会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正如“互联网+”时代,“电脑”并没有取代“人脑”,而是让更擅长使用计算机的人脱颖而出一样。未来,AI作为新生产工具,将进一步拓宽人类的认知边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潜能。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愿意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创美好“AI+”新时代。一是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推动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质量数据的集成创新,让AI不仅会作诗,也要会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更有意义的事;二是共同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加速AI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样板间、商品房;三是共同完善AI治理体系,从技术、制度、法律、伦理等多层次、各方面,加强治理体系建设,确保AI始终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科技向善。

    编 辑:魏德龄

  • 原文来源:http://www.cctime.com/html/2024-7-4/1686974.htm
相关报告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3-13
    •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围绕怎样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怎样筑牢算力底座等话题,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要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带动下,预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各环节将迎来快速迭代演进和探索突破的关键时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需要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
  • 《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10
    •  “人工智能+”,“+”出无限可能。伴随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江苏早早先行,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3月27日,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发布《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并进行了政策解读,同时聚焦“AI(人工智能)+工业”“AI+电力”“AI+交通”“AI+医疗”“AI+信息消费”五大领域,现场发布18个优质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智能+”,再到今年全国两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江苏正抢抓机遇,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业。 像人类一样思考       日前,记者走进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实验室、行政办公区随处可见一款造型亮眼的四足机器狗。圆圆脑袋、弯弯耳朵、红色颈圈和橙色“外套”,外加一根翘起来的小尾巴……这只可爱的小狗,是蔚蓝科技推出的最新产品——第6代阿尔法机器狗BabyAlpha。 当听到有人喊“小白小白”后,它会闪着大眼睛给予回应。记者和它进行互动,握手、跳舞、俯卧撑、讲故事……“小白”都能应对自如。 “BabyAlpha不仅仅是一只机器狗,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新成员。”蔚蓝科技创始人刘维超介绍,这款机器狗能够智能陪伴、普及知识、作为联络助手,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生活感受。       “和其他电子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I机器狗将被赋予生活中所需的陪伴和情感连接。”刘维超说,过往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都可以说成是一台设备,而结合了目前的AI技术和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仿生机器狗,给人带来的是一个活的感觉。“这样的产品将不再是一台设备,而是可以去跟它陪伴的家庭产生情感连接的科技小精灵,这种陪伴和情感连接的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AI的魅力所在。” “像人类一样思考,这是AI技术的追求。”在刘维超看来,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程度,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复杂、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出现。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感知、认知和推理能力,并具备更加先进、高效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我坚信AI会是下一个风口。”刘维超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四足机器人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蔚蓝将深耕AI技术创新领域,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出无限可能       在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上,一批优质应用场景路演精彩上演。 数字画像功能,能够针对每支钢材进行质量、效率、能耗等多维度的细致评价,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南京钢铁所属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炼钢数字工厂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南京钢铁、凌源钢铁等知名钢企已应用该场景,实现了工序流转的显著提速和设备数字化率的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AI让钢铁生产更智慧,也能助力电网安全稳定。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带来的面向电力场景的小型一体化声纹感知终端应用,具备小型化、轻量级、低功耗、高灵敏、高防护等优势,可轻松部署于输电、变电、配电等场景的各类电力设备上。 “它可以7×24小时在线采集设备运行声音,实现对设备缺陷分钟级智能识别预警,帮助人员迅速锁定故障位置,提升设备运维质效,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南京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信通运检专责韩硕现场分享时说。       “‘人工智能+’将全面推动生产力变革。”中关村超互联联盟秘书长助理房华坤认为,“人工智能+”是对产业更深层次的改造,将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 “人类正在跨入智能时代。”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过去一年,通用人工智能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它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能完成无限的任务;能在场景中主动、自主地发现任务,即“眼里有活”;由自主的价值驱动,而不是被动地被数据驱动。“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下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赢得这一场事关国之大者的科技竞争,关键还在人才。” “人工智能+”,“+”出无限可能。伴随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抢抓风口加速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江苏早早先行。 2017年8月28日,江苏成立人工智能学会,常态化开展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交流,推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技术普及和推广。成立以来,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已连续主办六届江苏人工智能大会,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家,以主旨演讲、专题研讨、交流互动、展览展示、成果发布等形式,给与会者带来集“会、展、赛、商”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和产业盛宴。       近年来,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基本形成以苏南城市群为重点、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发展格局,中国(南京)智谷、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0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涵盖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思必驰、亿嘉和、朗新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在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力、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11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优先发展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其中包括“通用智能”产业。江苏将抢抓风口、加速布局,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前瞻布局类脑智能技术,积极开展AI大模型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 4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积极开拓人工智能+制造业场景应用,建立“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先导区”的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在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