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开发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打印”出骨组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5-28
  • 3D打印技术不仅能用于工业,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前,许多科学家已经在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出人体组织。

    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经开发出一种高度可打印的生物墨水,作为生成解剖级功能组织的平台。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

    生物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胶等生物材料,将它们与细胞和生长因子结合,然后打印出模拟自然组织的组织样结构。

    这项技术的一个应用可能是设计针对病人的骨移植,这一领域正引起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兴趣。

    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处理骨质缺损和损伤往往是缓慢和昂贵的。

    Gaharwar说,发展替代骨组织可以为患有关节炎、骨折、牙齿感染和颅面缺陷的病人创造令人兴奋的新疗法。

    生物打印技术需要充满细胞的生物材料,它们可以像液体一样通过喷嘴流动,但几乎一沉积下来就会凝固。

    这些生物墨水需要同时作为细胞载体和结构成分,要求它们高度可打印,同时提供一个稳定的、对细胞友好的微环境。

    然而,目前的生物油墨缺乏足够的生物相容性、印刷性、结构稳定性和组织特异的功能以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前和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aharwar的研究小组正在努力开发先进的生物墨水,即纳米工程离子-共价纠缠(NICE)生物油墨。

    NICE生物墨水是两种加固技术(非加固技术和离子共价网络技术)的结合,它们共同提供更有效的加固,从而形成更坚固的结构。

    一旦生物印刷完成,充满细胞的NICE网络交联形成更坚固的支架。

    这项技术使该实验室能够对人体部分进行全面的、细胞友好的重建,包括耳朵、血管、软骨甚至骨骼部分。

    生物印刷后不久,封闭的细胞开始沉积富含软骨样细胞外基质的新蛋白,随后在三个月内钙化形成矿化骨。

    几乎5%的打印支架由钙构成,类似于松质骨,松质骨是脊椎骨骼中常见的海绵状组织网络。

    为了了解这些生物打印的结构如何诱导干细胞分化,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全转录组测序(RNA-seq)的下一代基因组技术。RNA-seq在特定时刻捕捉细胞内所有遗传信息的快照。

    该团队与德州农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Irtisha Singh博士一起工作,后者是该团队的联合调查员。

    Gaharwar说:“3D生物打印的下一个里程碑是生物打印构建体在功能组织生成方面的成熟。”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实验室开发的NICE生物墨水可以用来制造3d功能性的骨组织。”在未来,Gaharwar的团队计划展示3d生物打印骨组织的体内功能。

    此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技术,能够在平面上快速打印多达1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或蛋白质的复杂图案。

    加拿大的一组研究人员则已经成功地试验了一种新的手持3D皮肤打印机,这种打印机可以通过直接在伤口上“打印”新的皮肤细胞来治疗严重的烧伤。(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5/200519140407.htm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利用“墨水”和3D打印技术研制人体细胞结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02
    • 英国玛丽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和细胞培养工艺,制造出与人体组织密切相关的生物结构,并将这种结构嵌入在类似于墨水的环境中。 据悉,这种新型生物结构研究的关键是使用特殊的墨水或生物墨水(类似于身体某些生物结构的天然环境),并将按需打印的3D细胞结构放置其中,就像自然组织的天然环境一样。科学家表示,他们可以基于此研究生物环境,如癌细胞的发展和免疫细胞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并开发出用于对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物。 .
  • 《细菌“活墨水”可用于3D生物打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08
    • 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告了一项3D生物打印领域的最新突破:欧洲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种包含细菌的“活墨水”,可依据所添加细菌的不同种类,形成各种不同的三维结构,未来有望用于皮肤和器官移植。 皮肤和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患者,但这项技术存在来源不足、排异反应等弊端。3D生物打印被认为是一种解决之道,因此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热门的研究方向,不过,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生物打印材料研究进展缓慢。通常3D打印所用的“墨水”都是塑料或金属粉末等无生命物质,适合制造一些高强度材料,但生物相容性材料,譬如皮肤移植物,对柔软度和韧性要求极高,传统“墨水”完全不符合要求。 此次,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复合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内含不同种类细菌的3D打印“活墨水”,依据各种类型细菌的特性,适用于皮肤移植、化学物质降解等多领域。 该“墨水”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由透明质酸、长链糖分子及热解硅石组成,细菌可以在其中存活。凝胶中加入了活体——包括恶臭假单胞菌和木醋杆菌,前者可用于降解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废弃物,而后者合成的纤维素可用于皮肤移植及器官移植。 这项新成果现被命名为“功能性活墨水”,十分环保、安全,对人体及环境完全无害。它就相当于一个载体,在其中增加一种细菌,随之也会给该“墨水”扩展一项功能。研究团队成员表示,未来采用这种“活墨水”的3D打印,将会在无数可能的领域发挥其巨大潜力。 总编辑圈点 对3D生物打印来说,材料的选用一直是巨大难题,也是最耗时间和经费的。但如果能通过添加不同的细菌,让墨水呈现不同的特性,就相当于得到了一种通用型材料——只要人类掌握了这种细菌的属性,就能获得相应的功能。而在自然界,有潜力的细菌何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