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首次发布》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21-01-06
  • 南方网讯 12月28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系列指数线上发布会举办,会上首次推出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作为了解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服务手册,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了更详尽、更完善、成体系的参考范本,内容包括招商指引及政策清单、对外交流情况、重点企业名录、制度创新案例和复制推广经验汇编、系列指数指标体系五大部分,系统梳理了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成就,精选区内代表性改革创新案例和与各地区交流合作、互联互鉴的成果。

      在报告中,源自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占据特殊位置。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成为广东自贸试验区腾飞的强大引擎,也为全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供了重要动力。

      今年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迎来了广州期货交易所、启运港退税和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改革事项落地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还大力发展中转集拼分拨等国际贸易新业态,着力提时效优流程降成本,贸易便利化进程提速。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还开展更高水平投资和便利化试点。而通过不断探索与港澳制度规则对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目前三个片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入驻创业团队1183家。

      报告还汇总了各片区营商环境情况、政策汇编和代表性的企业名录,旨在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投资参考。其中,系列指数指标体系汇总了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投资便利化指数、跨境金融指数以及航运发展指数等五大指数指标体系。今年为促进横琴建设国际旅游岛,新增了旅游休闲发展指数(横琴),由此形成了广东自贸试验区系列指数体系。

      系列指数从政策改善、发展成效、企业感受等角度对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金融创新、航运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用可量化的数据衡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红利,由第三方机构通过参照系评价、指数评价等科学测算方式,得出各项三级指标分值,再将所有三级指标进行加权得出测评结果。

      在参与指数编制的专家看来,报告通过全面展现广东自贸试验区五年来取得的实践探索、重要成果和先进经验,将引领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新发展格局下,向着“率先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的发展目标迈进,把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

      ?焦点1

      投资贸易更便利

      走进位于前海自贸片区的乐活农业信息化技术有限公司,在乐活展厅内看到食物安全(乐活良品)全产业链可视化质控溯源系统上,从国外种植基地、国外加工基地、国内外报关、国内仓储地、物流、销售地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消费者只要扫码就能了解生产产品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可溯源。”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延悦说,公司以生鲜供应链管理起家,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107个生产基地。“我们的大本营是前海,在南沙、横琴也有布局。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区位、政策优势,对于生鲜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南沙自贸片区的卓志全球优品分拨中心,仓储人员打单、包装、发货,动作娴熟、运行流畅。这里除了提供商品的智能通关、物流分拨等服务外,还提供运营决策、供需匹配、国际贸易、全球溯源、供应链金融、国际履约管理等解决方案,让跨境贸易更便利。

      今年,全球优品分拨中心项目作为南沙自贸区模式创新和监管项目,在海南自贸港洋浦开发区落地。“通过开放性的数字服务贸易平台,我们将为跨境相关产业和服务商便利对接自贸港政策,实现本地产业集聚和快速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新动能。”卓志跨境供应链总裁李岩说。

      广东自贸试验区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贸易便利化的不断提升。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介绍,以2018年(基期)为100计算,2019年(报告期)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总指数为107.25,较基期提升7.25。从各片区情况看,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和横琴片区各项业务稳步推进,所有指标较基期均有提升。

      ?焦点2

      航运业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南沙港码头,货物装载、巨轮来往。全球疫情持续蔓延,这个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依旧一片繁忙。

      “港口是经济晴雨表。受疫情影响,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在一季度出现较大下滑,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得力,四月开始,港口生产较好恢复,单月箱量实现扭负为正。目前来看,广州港集团各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逆势‘翻红’。”广州港股份生产业务部物流中心总监陈伟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95亿吨,同比增长1.9%;集装箱吞吐量1582.5万TEU,同比增长1.5%。

      在陈伟看来,南沙港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和几何中心,是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连结点。港区与全国密度最大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内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联接,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港口航运和物流相关联要素齐全,吸引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

      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整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南沙片区和前海蛇口片区的出境、入境申报货值、优惠原产地证书减免关税额同比均实现显著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友好港数量、入驻企业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广东自贸试验区航运发展指数中各一级指标运行情况来看,领涨的是营商环境指标,该指标指数为124.08,同比涨幅达到24.1%。”据广州航运交易所指数研究部副部长孙晓冰介绍,港口服务指标和基础设施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指数为118.52和108.71,同比分别上涨18.5%和8.7%。

      ?焦点3

      跨境金融发展迅猛

      “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落地,无疑为前海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将大大提升该片区的市场竞争力,吸引各类跨国集团公司、优质科创企业、先进物流业、新经济客户落地,提升金融赋能的能力。”浦发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李彦说。

      去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复同意广东自贸区复制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浦发银行是深圳首家获批对外办理FT账户业务的金融机构。截至12月中旬,浦发银行前海分行的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开户超百户,自由贸易账户内结算量破百亿,存、贷款余额均远超深圳同业。

      在李彦看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除了重视税收优化、人才引进等政策扶持外,更注重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功能。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前海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深港金融市场互融互通、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不断先行先试。

      金融创新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据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努力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在金融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新举措,持续推动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第4季度末,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境金融指数6408.18点,同比增长14.47%。

      ?焦点4

      横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珠海横琴创新方,全球首座狮门影业国际电影主题乐园——狮门娱乐天地、华南首家高科技室内亲子娱乐——横琴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等项目,都让不少游客大呼新潮、好玩。

      这是香港丽新集团在横琴打造的国际休闲旅游多元娱乐项目。“受疫情影响,创新方在暂停营业近5个月后,于6月底重新开业,游客数量却不断创新高,我们感到很惊喜。”珠海横琴创新方相关负责人说,横琴新区自贸片区的地理位置、基建配套都很有优势,有着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岛的优良基础,“我们在复市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疫情对文旅产业影响很大,尤其是境外疫情的持续蔓延,让境外市场遭受更大影响。”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运营总监郭贤军说,自4月以来,星乐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下全面恢复经营,通过线上直播、全员营销、跨产业联动等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出色完成了疫情前预设的经营目标。

      星乐度还与创新方推出联合套票、联合澳门冒险王国推出全国首套跨境旅游联票等,对琴澳文旅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带动作用。郭贤军看好横琴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大横琴泛旅游将全力支持星乐度打造南中国地区‘露营+’全产业链生态品牌标杆。”

      这是疫情下横琴休闲旅游产业逆势发展的缩影。自成立起,横琴新区休闲旅游产业就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由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珠海市横琴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主持编制的《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休闲旅游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显示,经过测算,2019年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休闲旅游发展当期指数结果为71.56,显示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横琴第三产业支柱地位初步显现,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大型乐园带动效应明显,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为休闲旅游产业以及琴澳旅游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珠海澳门科技大学科技研究院黄继华说,在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国两制”新实践、大湾区融合态势持续深入、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蓄势待发的背景下,横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进入重大机遇期。

      数读

      广东自贸试验区2020年发展成绩单

      ●今年1月至11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新设企业2.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829家,实际利用外资66.82亿美元,约占全省30%;税收收入970.02亿元,同比增长28.4%;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

      ●截至今年10月,FT账户累计业务金额1963亿元,办理全口径跨境融资超过236亿元,跨境资产转让人民币结算1242亿元。

      ●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三个自贸片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入驻创业团队1183家。

      ●截至目前,8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企业404家,累计入驻金融企业约6万家。

      广东自贸试验区2019年各项指数

      ●贸易便利化指数:以2018年(基期)为100计算,2019年(报告期)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总指数为107.25,较基期提升7.25。

      ●投资便利化指数:2014-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大幅提升。2019年,投资便利化指数达到161.6,较基期2014年提升了61.6%。

      ●国际航运指数:从广东自贸试验区航运发展指数中各一级指标运行情况来看,领涨的是营商环境指标,该指标指数为124.08,同比涨幅达到24.1%;港口服务指标和基础设施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指数为118.52和108.71,同比分别上涨18.5%和8.7%。

      ●跨境金融指数:截至2019年第4季度末,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境金融指数6408.18点,同比增长14.47%。

      ●休闲旅游指数:2019年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休闲旅游发展当期指数结果为71.56,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作者 昌道励

  • 原文来源:http://economy.southcn.com/e/2020-12/29/content_191910258.htm
相关报告
  •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7-02
    • 主题: 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地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 时间: 2020-06-23 14:00 简介: 6月23日(周二)下午14:00,交通运输部举行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孙颖 摄)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交通运输部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这个月的发布会我们继续通过网络在线举行。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6月25日,也就是后天,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世界海员日”。因此,今天我们请来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介绍海员日的有关安排,发布海事推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有关政策措施,并和我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请杨局长作主题发布。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这是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交通运输部加快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通报该《意见》的主要情况。 第一,协同推进大湾区航运发展。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湾区经济的鲜明特征就是通江达海、水运发达、高度开放、宜居宜业,这决定了航运业是大湾区发展的命脉所在。 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全面深化内地与港澳海事管理机构交流合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标准互认、执法互助的合作共赢新格局,有力推动大湾区航运协调发展。 第二,建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内地与港澳海事管理机构协同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卓越的海事服务。《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协同发展,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明显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粤港澳海事管理机构合作机制有序运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便捷,航运要素高效流动,粤港澳海事管理机构合作机制高效运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船舶污染防治能力达到国际一流,全面建成海事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海事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试验区、海事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海事协同合作机制;二是加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三是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绿色发展;四是持续提升水上应急搜救能力;五是助力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发展环境;六是坚持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第三,《意见》明确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将港澳船舶按照国内航行船舶管理。此前,港澳航线船舶一直参照国际航行船舶的管理模式,在进出内地口岸时,需要办理进出口岸手续。《意见》提出,优化对大湾区内地航行港澳船舶的安全管理,将在大湾区内进出港并航行于粤港澳之间的三类船舶港澳籍船舶、内地运输船舶、大湾区船籍港内地非运输船舶按照各自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管理,进出内地港口时按照国内航线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大湾区水上通行效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以外的其他事项,按照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是推动大湾区引航互认合作。《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大鹏湾水域引航员资质互认和促进该区水域一次引航”。《意见》对进出粤港澳大湾区内某一港口但需航经其他地区水域的船舶,推动实施引航豁免,期望有效解决大鹏湾香港水域强制引航问题,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便利性,降低航运成本,促进航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三是推动内地与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大湾区海事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合作。 我就通报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杨局长。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在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媒体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最新形势,交通运输部门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您的提问。 我部充分认识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相关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我部及时制修订道路货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及场站、港口、船舶船员等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做好精准防控指导。 第二,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指导北京及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严密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蔓延。一是严格进出京客运疫情防控管理。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认真核验出京旅客健康码和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健康码异常或者未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禁止进站乘车;与此同时,建立司乘人员和客运场站服务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加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核酸检测。二是加强联防联控。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继续暂停省际旅游客运;继续暂停北京及周边省市出租汽车、顺风车进出京业务;严格查处非法营运行为,坚决防止旅客乘坐非法车辆进出北京。 第三,坚持“三保障一通畅”,加强北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确保进京鲜活农产品等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实施进出京道路货运封闭式管理,对短期向北京地区运送物资的司机、装卸工等从业人员,在体温检测正常和封闭式管理的前提下,原则上不需采取隔离14天的措施。 第四,做好“外防输入”和船员换班工作。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严格执行公路水路口岸“货开客关”措施,强化对入境货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封闭管理,精准做好国际航空货运机组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以最严措施组织做好“点对点、一站式”入境人员接运工作;做好国际航行中国籍船员在船航行、停泊期间和上下船换班期间的联防联控、闭环管理,把牢疫情境外输入关。 同时,我部要求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部署做好铁路、民航、邮政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 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 请问交通运输部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安排?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您的提问。 我部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和“六保”任务指示精神,充分认知做好相关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前5个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现正增长。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3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较4月加快8.9个百分点。 1-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23亿元,同比增长0.9%,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增长,表明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二是交通行业主要领域均已复工复产。截至6月22日,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9.84%。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达到98.7%,其中客运和货运企业复工率分别达到98.0%、99.6%。 三是货运运行持续回升。5月份,公路水路营业性完成货运量40.7亿吨,同比增长0.3%。完成邮政快递业务量73.8亿件,同比增长41.1%。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2.6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持续回升。 四是营业性客运量恢复程度过半。5月,完成营业性客运量7.4亿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0.7%,恢复程度较4月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国36个中心城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量35.2亿人,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9%。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大湾区内航行船舶众多,珠江口水域通行环境复杂,同时也是台风高发地区。《意见》对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应急搜集能力的提升,有什么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谢谢您的提问。 众所周知,水上应急救援是水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水上搜救反应速度、效能、处置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近年来,我们持续关注和不断推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内水上应急搜救水平,筑牢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水上搜救合作机制是提升大湾区海事搜救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签订联合搜救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水上应急队伍的协同合作,增强大湾区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跨区域应急处置合作水平。此前,内地与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机构紧密配合,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19年,粤港澳三地开展海上搜救合作326次。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大湾区水上应急搜救能力建设,加强内地和港澳海事管理机构搜救合作。 一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应急搜救合作机制。深化完善粤港澳搜救联动合作机制,协同港澳海事管理机构完善大湾区水上交通应急指挥和预案体系,推动签订大湾区海上搜救合作框架协议,持续开展粤港澳水上搜救演习。完善大湾区防抗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推动联合制定大湾区防抗台风应急预案,协调台风预警工作,协同开展灾害天气后交通组织、海难救助打捞、海道测量和导助航设施恢复,提升大湾区防抗台风协同能力。 二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应急搜救能力。促进大湾区水上应急搜救资源共享,推动粤港澳建设、开放搜救飞机和船舶补给与起降点。推动优化粤港澳三地海上救助移送流程,提高大湾区海上救助移送工作效率,全力保障大湾区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强大湾区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力量、共建共享”大湾区水上应急搜救新格局。 谢谢。 【央广网记者提问】 刚才杨局长谈到,在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要实现辐射带动区域的协同发展,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谢谢您的提问。 坚持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是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支持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支持深圳前海建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支持广州南沙发展航运金融、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探索建立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支持江门、中山、东莞、佛山、惠州、汕尾、肇庆等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助推大湾区建设。 二是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航运高质量发展。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航运高质量发展,深化粤桂海事协同合作,推进“平安西江”建设,服务大湾区发展。支持提升西江出海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达范围,提高航道等级,构建干支通达顺畅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提高西江干线船舶标准化水平。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 水上交通安全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请问对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谢谢您的提问。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衔接。持续推进粤港澳海事管理制度衔接,积极探索粤港澳联合制定海事管理规则,推动出台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为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推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与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监管服务设备设施,显著提高海事执法能力。支持大湾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珠江口小船航道建设,实现大小船分道通航。推动大湾区导助航设施的协调布局,强化粤港澳水上导助航设施维护管理合作。 三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航海保障科技水平。鼓励大湾区内航行船舶安装使用北斗终端,推动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应用。推动建立志愿船水深监测机制,推进多功能航标建设,构建全面覆盖大湾区的通航环境信息综合监测体系。优化遇险紧急与安全通信协调等方面的信息通报、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大湾区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高频数字通信、水上无线宽带等水上数字通信网络建设,形成多重覆盖的水上专业数字通信服务。协同制定大湾区E航海服务标准,推动智能航道、智能助航等应用,共同推进大湾区E航海策略的实施。 四是全面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海事信用管理机制。加快内地海事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分级、归集与共享机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新型海事监管机制。 谢谢。 【新华网记者提问】 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一直是海事部门的重要使命。《意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实现绿色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谢谢您的提问。 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大湾区绿色航运发展,将改善大湾区航运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高度关注污染防治,将不断加强与港澳合作,有效防治船舶污染大湾区水域和大气环境,实现大湾区航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我们认真履行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国际公约,全面有效防治船舶大气污染,引导航运绿色、清洁发展,促进水上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下一步,将与香港环保署、海事处等有关部门在“内地与香港船舶排放控制区协同管理工作组”合作机制下,定期对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四个港口船舶违反MARPOL公约附则Ⅵ等船舶大气污染违规行为实施互相通报,并交流有关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我们将在珠三角区域船舶空气污染方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具体合作。 二是加强综合污染应急合作。在加强应急合作方面,粤港澳海事管理机构是有一定合作基础的。例如:内地和港澳海事管理机构早在2008年就曾签订了《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合作安排》,根据各自的程序、应急能力和可利用的资源,将《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作为重大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南,对区域内发生的重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对起到了良好的成效。2019年,三方对《合作安排》进行了外部评估与修订,将进一步促进在大湾区内开展三地船舶污染应急合作,加强三地沟通交流、互联互通,并在技术、资源方面互相支持,共同维护珠江口水域清洁。 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今年交通运输行业在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歼灭战方面,还面临哪些工作难点和重点问题?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着力推进?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三区三州”是交通扶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难点也在这些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截至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99.97%和99.99%。具备条件但未通客车的乡镇还有11个,均位于西藏自治区;具备条件但未通客车的建制村为42个,其中四川4个,西藏38个,均位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我部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将坚决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如期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和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一县一单、精准推进。部署深度贫困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完成交通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三区三州”186个县的交通建设任务,“一县一单”分县精准推进任务完成。 二是加大投入,资金安排超去年。持续加大资金政策倾斜支持,在今年车购税总量减少约400亿元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加大对“三区三州”的支持力度,已在今年第一、第二批投资计划安排611亿元支持“三区三州”交通建设,资金安排超过去年。 三是发挥合力、压实责任。与“三区三州”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交通扶贫部省共建协议,建立奖惩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同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指导和帮助,细化工作安排,全力推进任务完成。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针对深度贫困组建19个前线工作组,实行重难点项目蹲点督导,加快推进完成交通扶贫剩余建设任务。 四是专项督导、动态监测。将“三区三州”作为调研督查重点,对“三区三州”交通扶贫目标任务进行动态监测、单独管理,持续强化工作督导。 还是那句话,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坚决如期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 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提问】 6月25日又是世界海员日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船员换班引起了多方关注,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杨新宅】 谢谢您的提问。 6月25日也就是后天,是第十个“世界海员日”。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开展相关庆祝活动,向社会宣传船员对服务国际海运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畅通所作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世界海员日”当天,我部李小鹏部长将致信慰问全体船员。我部将发布《2019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中国籍民用船舶、中国航运企业拥有或光租的非中国籍船舶还将挂满旗庆祝,全国各地也将因地制宜开展庆祝活动。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船员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保障防疫物资和石油、粮食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确保了全球物流链供应稳定。很多船员受疫情影响超期服务,身心健康经受了严峻考验。我部高度重视船员换班工作,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我部主动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履行属地责任,打通“堵点”,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正常航运生产秩序,按照“应上尽上、应换尽换”的原则全力保障国际航行中国籍船员换班。4月1日-6月22日,境内港口实现45087名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日均换班543人次。情况持续积极向好,基本恢复正常,过程安全有序。 借此机会,我也通报一下船员发展情况。 船员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交通运输部始终高度重视船员队伍发展,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努力建设船员强国。我部在《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到,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由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转变的目标。经过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船员队伍总体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注册船员165.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3%,2019年外派海员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5%。 二是不断优化船员发展环境。我们连续5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船员发展报告》,公布中国船员发展的现状和政策,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全面履约为契机,推动执行海事劳工标准,健全船员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促进船员体面工作;召开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重新签署新修订的《中国船员集体协议》,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船员工资和福利待遇。 三是国务院出台远洋船员个税优惠政策。借鉴国际做法,从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对一年在船航行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其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进一步减轻海员税赋,提高收入水平。 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推动实施船员服务便利工程,提升船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出简政放权措施,推行“一网通办”,取消船员任解职和信息采集现场办理,优化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制度等,提升船员素质。 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提问】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请问这项工作目前有什么进展吗?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您的提问。 通俗点儿说,船舶登记制度就是船舶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船舶登记制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抓手,是航运界的一件大事。我部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推动落地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组建船舶登记中心。借鉴国际海运强国经验,在海南组建专门的船舶登记机构,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落实提供实施机构保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是该机构的主管机关,按照特别登记程序规定具体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海事服务,实现全岛通办,提高海事政务服务效率。 二是制定特别登记程序。放开国际航行船舶登记主体的外资股比限制,逐步放开船舶检验业务;探索创新建立准入前船舶技术状态核查制度;提供24小时不间断、覆盖全球得政务服务能力,提供网络信息化申请渠道实现“不见面办理”,简化材料、优化审批环节和时限,实现“当场快捷办理”;借鉴先进经验施行“电子化船舶证书”等。 三是探索“临时登记”“卖据”登记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境内法律体系的“临时登记”登记制度,促进进口船舶快速进行船舶所有权登记公示,实现进口船舶在境内快速办理抵押贷款融资相关业务;研究国际航运普遍适用的“卖据”制度中的登记项目要素,将其适合境内法律体系要求的要素引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制度中,加快船舶所有权在取得、转让和消灭环节的登记公示效率。 特别说明的是,6月4日,中远海运“兴旺”轮成为第一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注册的货轮,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关船舶登记政策已经正式落地实施。 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今天上午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请问北斗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谢谢您的提问。 今天上午,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55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满完成,我们对此表示祝贺。 我部高度重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逐步推动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深入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出台专项规划。我部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对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作出中长期部署,并把北斗系统应用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 二是积极推广应用。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首架运输航空器上也安装使用了北斗系统,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持续推动国际化应用。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持续开展北斗短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工作。推进中俄北斗-格洛纳斯国际道路运输应用。同时,我们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谋划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实现行业发展与北斗建设“同频共振”,为交通运输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定位导航服务,让北斗系统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谢谢。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发布会到此结束!下次再见。
  • 《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25
    •   国务院日前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以来,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四个一”、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试点经验已向全国复制推广,改革红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继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提出了建设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等18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出了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动前沿新兴技术孵化和完善服务协同发展机制等16个方面的具体举措。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提出了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和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等21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方案强调,广东、天津、福建要把握基本定位、加强组织实施、强化使命担当、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积极性,系统推进改革试点任务落实。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任务实施效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