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清能院钙钛矿光伏专利获授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6
  • 近日,由华能清能院原创开发的高效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核心专利《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位闪蒸成膜装置》获得德国专利授权;《一种减缓离子迁移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一种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目前,清能院光伏研发团队已获得多项钙钛矿及硅基电池技术国内及国际专利。其中,在钙钛矿光伏技术方向申请专利超过20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余项,国际专利授权3项,实现了钙钛矿光伏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构建了华能自主的钙钛矿光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产业化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华能清能院光伏研发团队经过连续多年研发攻关,取得系列研发成果,具备从实验室级别小面积电池到组件级别电池的全流程工艺开发能力,研发内容涵盖钙钛矿活性层及电子/空穴传输层材料设计研制、高性能电池工艺优化及高端装备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积钙钛矿电池制造和封装、叠层电池及组件设计和制备等,并完成百千瓦级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生产实验线和国内首批钙钛矿光伏示范系统建设。

    近期,团队研发的3500平方厘米级别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18%以上的第三方测试效率,是国内外已有报道同级别组件的最高值。清能院将继续完善构建钙钛矿光伏技术知识产权体系,为钙钛矿光伏技术的早日产业化贡献华能智慧。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17882.s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子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11
    • 3月7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团队与合作者在碱性调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性质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093-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兴的光电半导体材料,因其诸多优异的光电特性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而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从2009年至今,通过对钙钛矿材料性质、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以及相关界面的不断深入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3.8%提升到了23.7%。不同于传统的硅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软的离子晶体,在其多晶薄膜中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点缺陷(如空位、间隙离子、反位取代等),它们往往作为非辐射复合中心,影响薄膜的光致发光的量子效率,降低太阳能器件的光伏性能。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这些缺陷,以揭示其形成和消除的机理。研究发现,缺陷的形成与溶液状态和加工条件息息相关,同时,通过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改变溶液状态,控制薄膜加工条件,可以降低钙钛矿多晶薄膜中缺陷密度,从而提高相应的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然而,目前对于如何大幅度消除各类碘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中的深能级缺陷,如间隙碘,还缺少普适可靠的手段。 (a) 弱碱性消除钙钛矿薄膜深能级缺陷示意图。(b) 碱性影响钙钛矿薄膜结晶动力学示意图 针对这一问题,周欢萍课题组及合作者,通过在前驱液中引入碱性物种,促使单质碘杂质在不同的碱性环境下发生歧化反应,有效的抑制和消除了前驱液中的单质碘杂质。同时,碱性的引入进一步地影响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动力学和缺陷性质,大幅度提升了相应的钙钛矿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化效率。该工作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碱性强弱对前驱液中碘单质的歧化反应(碱性介质可使大部分零价碘缺陷还原成碘离子)、成膜过程中黄相黑相的结晶动力学(弱碱性介质有利于光活性相黑相的形成,而强碱性介质则抑制光活性相黑相形成)、钙钛矿薄膜中缺陷态密度的影响。 同时,以乙酸甲脒作为一种“无残留”的弱碱性物质为例,可以有效地调控混卤钙钛矿(FA,MA,Cs)Pb(I,Br)3前驱体中阳离子的化学计量比,同时通过消除前驱液中的碘单质,大幅降低其薄膜中深层缺陷的密度。据此,该课题组成功制备了经美国Newport认证的20.87%效率的混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同时,开路电压损失也降低至413 mV,为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认证值电压损失最小的器件之一。 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a) PVSK和PVSK-FA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b) 左图:PVSK和PVSK-FA薄膜的吸收和PL光谱;右图:PVSK和PVSK-FA器件开路电压统计直方图。(c) PVSK-FA器件的正反扫。(d) PVSK-FA器件的稳态电流密度和效率。PVSK和PVSK-FA器件的 (e) 瞬态光电压衰减曲线和 (f) 变光强开路电压曲线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周欢萍课题组2016级博士生陈怡华。周欢萍特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陈棋课题组、香港科技大学黄勃龙课题组、南京工业大学王建浦课题组、国家纳米中心刘新风课题组、澳门大学邢贵川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李东栋研究员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先进电池材料理论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的联合资助。
  • 《加拿大初创公司提供效率为35%的室内钙钛矿光伏组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2
    • 加拿大Solaires Entreprises公司表示,其室内钙钛矿组件可以为无线键盘、智能门锁、电子货架标签和传感器等一系列电子设备进行供电。 钛矿太阳能技术公司Solaires Entreprises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兰福德市启动了一条试验生产线,用于生产室内钙钛矿光伏组件。 该公司希望将这些面板销售给汽车、消费电子、传感器和LED组件制造商。Solaires公司首席执行官Fabian De La Fuente在接受《光伏》杂志采访时表示:“这条试验生产线每年将生产20万块太阳能电池,每块电池的尺寸为3.82厘米× 7.62厘米。” Solaires公司的目标应用类型包括自充电电子设备、无线键盘、智能门锁、电子货架标签和传感器等。Solaires公司表示,其组件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充电电池配对使用。 Solaires公司将在工厂内生产完整的电池组件。 De La Fuente表示:“我们有进行生产的全部设备。我们的制造工艺是一种采用槽模涂层、丝网印刷、激光烧蚀和层压技术的刚性玻璃基板片对片工艺。我们也有内部质量控制和测试设备。”同时,其还补充表示,制造设备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获得且可以进行扩展。 这些组件基于可吸收室内光线的钙钛矿,在室内光下的转换功率为35%。目前的原型机孔径面积为17.22 cm2,有效面积为14.70 cm2。 在照度为1000 lux的卤素灯照射下,面板的功率密度为0.15 mW/cm2,最大功率点(MPP)为2.2 mW,电流MPP为0.52 mA,短路电流为0.60 mA。 在照度为1000 lux的发光二极管灯照射下,面板的功率密度为0.06 mW/cm2,功率MPP为0.9 mW,电流MPP为0.23 mA,短路电流为0.27 mA。两种类型的灯的电压MPP和开路电压相同,分别为4 V和5 V。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起源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最初是一家混合卤化物钙钛矿溶液生产商,该产品被称为太阳能墨水(Solar Ink),其能带隙为1.54 eV。De La Fuente表示,太阳能墨水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保质期更长。 Solaires公司除了制造组件以外,还将继续销售钙钛矿材料。De La Fuente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将我们的技术授权给全球的制造商们,包括向制造商们提供我们的钙钛矿油墨和完整组件模块中的其他独特层等材料。” De La Fuente表述,薄膜技术,特别是钙钛矿,由于其固有的材料特性,在吸收室内光方面,相较于硅,具有更为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