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可能改变蠕虫的行为,影响饮食习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6-22
  • 肠道细菌很小,但可能不仅对宿主动物的消化健康,而且对它们的整体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蛔虫体内的特定肠道细菌可能会改变这种动物的行为,指导它的进食决定。这项研究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所(NINDS)的项目主管罗伯特·里德尔博士说:“我们不断发现肠道细菌在胃之外发挥着令人惊讶的作用。”“在这里,肠道细菌影响着动物感知环境的方式,并导致它向具有相同细菌的外部来源移动。肠道细菌确实让它们的物种对动物来说更美味。”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的布兰代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博士后研究员和论文第一作者Michael O'Donnell博士和生物学教授Piali Sengupta博士的带领下,对肠道细菌是否可能控制宿主动物的行为很感兴趣。该小组研究了肠道细菌对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如何嗅出并选择它们的下一餐的影响。

    细菌是蠕虫的主要食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蠕虫是如何喂养对辛醇有反应的不同菌株的。辛醇是一些细菌分泌的一种大型酒精分子,当辛醇浓度很高时,蠕虫通常会避开辛醇。

    奥唐奈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与生长在其他细菌上的动物相比,生长在JUb39上的蠕虫不太可能避免辛醇。奇怪的是,他们发现在向辛醇移动的蠕虫肠道中存在JUb39活菌,这表明这种行为可能部分是由这些细菌产生的一种物质决定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想知道细菌是如何控制蠕虫的。

    奥唐奈博士说:“我们能够把从微生物到行为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并确定参与这一过程的整个途径。”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酪胺可能在这种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蠕虫体内,酪胺被转化为化学物质章鱼胺,它针对控制回避行为的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细菌产生的酪胺增加了章鱼胺的水平,而章鱼胺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对辛醇的排斥,使蠕虫对辛醇更有耐受力。

    通过其他行为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对蠕虫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不产生酪氨酸,并不会影响它们在JUb39上生长时对辛醇的抑制。这表明细菌产生的酪胺可以弥补这些动物体内缺失的内源性酪胺。

    另外的实验表明,在JUb39上生长的蠕虫更喜欢吃这种细菌,而不是其他的细菌食物来源。由细菌产生的酪胺也被发现是这个决定所必需的。

    “通过这种方式,细菌可以控制宿主动物的感官决策过程,从而影响它们对气味的反应,并可能影响它们对食物的选择,”森古普塔博士说。

    未来的研究将发现细菌产生的其他大脑化学物质可能与改变其他蠕虫的行为有关。此外,肠道中存在的特定菌株组合是否会导致对环境线索的不同反应尚不清楚。尽管蠕虫和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基因和生化过程,但我们不知道在高级动物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途径和结果。

相关报告
  • 《对重复蠕虫行为的研究可能对理解人类疾病有影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5-20
    • 如果你想要记住一首诗,掌握吉他即兴演奏,或者只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重复就会很有用。然而,当这种行为变得强迫时,它可能妨碍正常生活 - 有时在诸如图雷特综合征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精神疾病中观察到障碍。现在,洛克菲勒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一条大脑回路,它是蠕虫重复的基础,这一发现可能最终揭示人类的类似行为。 研究微观蛔虫C. elegans,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的缺陷会导致动物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定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描述,这些观察结果得到了之前小鼠研究的支持,并表明类似的机制可能会驱动一系列动物(包括人类)的重复行为。 化学清理 科学家们最初开始了解星形胶质细胞,在哺乳动物大脑中发现的星形细胞如何帮助神经元完成它们的工作。人们认为星形胶质细胞除其他外还负责处理突触中过量的神经化学物质,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项任务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不及时清除化学物质,它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刺激神经元,破坏正常的大脑功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Shai Shaham实验室的研究助理Menachem Katz研究了C. elegans CEPsh神经胶质细胞,他怀疑它是星形胶质细胞的蠕虫。 确认这种怀疑,Katz,Shaham及其同事使用mRNA测序显示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EPsh胶质细胞具有相似的遗传特征。在其他共性中,两种细胞类型都产生蛋白质GLT-1,其哺乳动物形式负责清除化学谷氨酸远离突触。 Shaham说,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定义星形胶质细胞和GLT-1的工作原理。 “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试图了解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而在哺乳动物中,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些细胞对于保持神经元存活至关重要,”他说。 “但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只有四个CEPsh神经胶质细胞,它们不是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这使我们能够研究谷氨酸转运蛋白的特定作用,而不必担心神经元病的副作用。” 为此,研究人员创造了缺乏GLT-1的秀丽隐杆线虫。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消耗不会导致突触中的谷氨酸积累,如预期的那样。相反,蠕虫表现出突触谷氨酸水平的振荡 - 以及一种特殊的行为缺陷。 “这些动物以疯狂的速度改变了方向。他们只是继续前进,后退,前进和后退,”理查德·萨洛蒙家庭教授沙哈姆说。 “当我们分析这种行为时,我们发现它们是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模式实现的。” 转弯,转弯,转弯 C.线虫不时地改变路线是完全正常的。通常,蠕虫每90秒重新定位一次。但研究人员发现,缺乏GLT-1的蠕虫将这一行动发挥到了极致:每隔90秒,动物就不会发生一次逆转,而是爆发。 “就好像一旦他们开始行动,他们就不能停止重复,”卡茨说。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谷氨酸受体MGL-2的去除阻断了重复逆转和突触谷氨酸振荡。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当谷氨酸没有被有效清除时,这种化学物质会刺激MGL-2,从而引发更多的谷氨酸释放。然后这个过程循环重复;每次谷氨酸释放,它都会激活负责启动逆转的神经元。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简单的模型,可以解释蠕虫如何发生重复,”Katz说。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可能会在更复杂的神经系统中起作用。” 实际上,过去的实验已经表明GLT-1突变导致小鼠中的重复梳理,并且阻断小鼠版本的MGL-2的化合物在其他情况下消除了类似的行为。结合秀丽隐杆线虫的新发现,这项研究表明,异常的谷氨酸分泌可能成为动物王国重复行为的基础 - 提高它们可能与理解人类病理学重复有关。 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人类遗传学研究发现,强迫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谷氨酸信号传导相关突变,这两种情况都伴随着重复行为。 “我们很高兴看到科学文献中的这些联系,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揭示一类重要的人类疾病潜在机制,”Shaham说。 “而且,更广泛地说,我们发现可以在更简单的蠕虫中研究和验证受人类疾病影响的候选基因。” ——文章发布于2019年5月11日
  • 《水果选深色的 生活中4大必知饮食习惯》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lwlin
    • 发布时间:2014-09-29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表示,生活中吃得精细,会损失大量B族维生素;蔬菜过度浸泡,会泡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食品放置时间过长,或油煎、烘烤等烹饪方式都可能减少维生素含量。这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险”,而且最好饭后吃。叶酸、维生素B、C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饭前空腹吃,很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被吸收,还没完全被人体利用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类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