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发出镍-钼催化剂》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3-06-08
  •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镍-钼催化剂,作为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优点。

       研究团队表示,此前国际上就曾开展过镍催化剂的相关研究,但其作为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展现出的性能不及铂催化剂的百分之一,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为解决镍催化剂的性能问题,研究人员经过多次实验成功用氧化钼改变了镍的电子结构,显著提高了镍的催化性能。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铂催化剂的性能为1.0mA/cm2,而镍-钼催化剂的性能为1.1mA/cm2,展现出更加优越的催化性能。此外,镍-钼催化剂的成本仅为铂催化剂的80分之一,在大规模生产方面也有较大优势,预计未来有望成为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主要电极材料。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应用催化B:环境》网络版上。

  • 原文来源:https://www.istic.ac.cn/html/1/538/1506840038330331872.html
相关报告
  • 《韩国开发出铑合金催化剂提升燃料电池性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09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其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可用于固体碱膜燃料电池的高性能铑基础纳米催化剂,利用铑合金代替高价的铂,成功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性能。该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 Catalysis)杂志上。 一般来说,在碱性燃料电池能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纳米催化剂,常用于电化学活性较好的铂和钯基础纳米粒子合金,但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存在局限性。燃料电池材料长时间暴露在氧化环境中,会导致材料稳定性和耐用性差的问题,从而降低铂和钯合金材料的性能。 韩国研究组对材质稳定性好但性能较低的铑进行了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结果显示,铑合金纳米粒子对燃料电池的电能化学氧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特性。研究组表示,该成果不仅可以提升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也可以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
  • 《韩国研发新型催化剂,攻克氢燃料汽车电池的腐蚀问题》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2
    • 当自行车在雨中被打湿后,车架和车链就会被腐蚀或生锈,从而缩短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定期涂油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电池是通过分别触发氧化和还原反应,移动电子以产生电能的装置,但是被暴露在氧气中时也会被腐蚀。那么,给电池涂上润滑油可以防止生锈吗? 据外媒报道,韩国浦项工科大学(POSTECH)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授Yong-Tae Kim与博士生Sang Moon Jung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采用一种结合了铂和氢钨青铜的催化剂(Pt/HxWO3),解决了氢燃料汽车不使用时燃料电池的腐蚀问题。此种催化剂已被证明,可以促进氢的氧化反应以及选择性抑制氧还原反应(ORR)。 随着环保型氢燃料汽车变得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地提高燃料电池性能的研发竞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燃料电池是氢燃料汽车的核心。与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运行的发电类燃料电池相比,汽车燃料电池的性能会非常低,因为会间歇性停止工作。当汽车点火被关闭,就会发生氧还原反应,空气暂时被引入到电池的阳极,随着阴极电位瞬时激增,阴极成分的腐蚀会加速。 该研究团队专注于金属绝缘体过渡(MIT)现象,该现象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选择性地改变材料的电导率,以解决汽车燃料电池的退化问题。 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于氧化钨(WO3)。一般而言,氧化钨被用作电子变色材料,可通过插入和还原质子改变电导率。在汽车正常工作时利用氧化钨的MIT现象,通过插入一个质子,在维持H-WO3(导体)转态的同时产生电极反应。然后,当汽车点火停止时,混合空气会被引入,使氧气压力升高,并将其变成WO3(次导体),使电极反应停止,从而解决了阴极腐蚀的问题。 在MEA汽车电池评估中,当汽车处于关闭状态时,与传统的商用Pt/C催化剂材料相比,此种由金属绝缘体过渡现象所产生的Pt/HxWO3选择性氢氧化反应(HOR)催化剂的耐久性高出2倍多。 领导该项研究的Yong-Tae Kim教授表示:“该项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汽车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此类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推出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