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不断变热的海洋正在削弱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避难所”潜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3-06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天然、陈泽生等研究人员,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莫少华、张文静等合作,在边缘珊瑚礁热“避难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总体环境科学》)上。

    全球变暖、持续上升的海温不断逼近(或已经超越)热带珊瑚的耐受极限,导致全球爆发严重白化事件越发频繁。寻找“避难所”(某些礁区具备特定的环境因素,能够抵消强太阳辐射或高温带来的热胁迫效应,从而保护珊瑚 “逃过”严重白化),对珊瑚礁的保护和人工修复等越发重要。其中,“边缘珊瑚礁”(相对高纬度珊瑚礁、浑浊水体珊瑚礁等)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国际上一直争议不断。

    南海北部的岸礁是全球典型的边缘珊瑚礁。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些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有效保护、控制不利影响,这些岸礁就可以成为气候变暖下造礁珊瑚的热避难所。

    研究人员从近39年(1982-2020)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水温资料中提取了南海北部珊瑚礁区的海洋热浪(MHW)事件,加上对2020年夏季爆发的极端MHW以及大面积珊瑚白化事件的详细剖析,从极端气候事件的角度对边缘珊瑚礁的避难所潜力的评估提出了新的见解。   

    研究发现,2000年左右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MHW和珊瑚白化主要与强El Nino事件联系紧密;然而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之后(尤其是近10年)的MHW几乎可以发生在ENSO的任何相位(强El Nino、弱El Nino、甚至La Nina);并且MHW爆发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在显著增加。

    研究认为,南海北部边缘珊瑚礁不能提供长期的热避难所功能;应对大尺度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单靠局地的保护措施显得无能为力,或许有效控制全球变暖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

    本研究得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团队项目(GML2019GD02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065、42175043、42176118)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4100

  • 原文来源:http://www.scsio.cas.cn/news/kydt/202203/t20220303_6382161.html
相关报告
  • 《研究显示深海珊瑚礁比科研人员预想更易受飓风威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13
    •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深水珊瑚礁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日益频繁的飓风和海洋变暖的影响。波多黎各大学(UPRM)的海洋科学家Ernesto Weil和Juan Cruz Motta对La Parguera暗礁进行调查发现,一些珊瑚得了黑斑病,有一些已经白化。这让人们对长期以来深海珊瑚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避难所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在Puerto Rico地区,这类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2017年9月,4级飓风“玛利亚”摧毁了这个岛屿和周围的许多珊瑚礁。Weil和Cruz Motta以及他们的同事们一直追踪着La Parguera处深水珊瑚的健康状况,发现飓风途经的深水珊瑚礁有幸逃过了一次灾难性破坏。这一自然实验可以帮助揭示和预测极端飓风对深海珊瑚未来几十年所造成的影响程度。Weil提到,如果每年都要经历一两次这样的风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地区的珊瑚将很难恢复。科学家们正在分析来源于80米高珊瑚礁上的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这些传感器连续记录了不同深度的水温、压力等信息,但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可以理解飓风“玛丽亚”是如何影响La Parguera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现在,UPRM团队希望参观位于波多黎各东海岸13公里外的别克斯岛附近的珊瑚礁,那里遭受了严重的风暴破坏。研究人员计划在30米或更深的区域对珊瑚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这些信息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风暴前收集的照片和样本进行比对。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这项研究被推迟。 研究人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曾经对深海珊瑚礁的种种猜测,初步表明,可见的飓风损害在海平面以下10米的地方停止了。但未来,珊瑚礁可能不会一直幸免,更频繁的风暴、变暖水域和其他威胁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 (刘思青 编译)
  • 《研究发现珊瑚礁正远离赤道水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23
    • 根据《海洋生态学进展系列》(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珊瑚礁正从赤道水域撤退,并在更温和的地区建立新的珊瑚礁。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四十年中,热带珊瑚礁上的珊瑚幼虫数量下降了85%,而亚热带珊瑚礁上的幼虫数量则增加了一倍。 Bigelow海洋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科学家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Nichole Price提到,气候变化似乎正在重新分配珊瑚礁,同样,它也正在改变许多其他海洋物种。这明显的趋势令人震惊,但他们还不知道新的珊瑚礁是否能够适应令人难以置信的热带系统多样性。 随着气候变化使海洋变暖,亚热带环境变得比珊瑚的传统生长地赤道水域更有利于珊瑚生长。这使得漂浮的珊瑚幼虫能够在新的海域定居和生长。这些亚热带珊瑚礁可以为受气候变化挑战的其他物种提供避难所,并为保护这些羽翼未丰的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机会。 研究人员认为,只有某些类型的珊瑚能够到达这些新的位置,这取决于微小幼虫在它们有限的脂肪储存用完之前可以在水流中游走和漂移多远。由于收集遗传和物种多样性数据的费用很高,所以目前大多数新珊瑚礁的确切成分尚不清楚。 冲绳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副教授Satoshi Mitarai表示,生态系统正在向融合从未共存过的新物种过渡,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系统达到平衡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是本地物种,生态系统何时发挥作用或陷入崩溃,界限确实已经开始模糊了。 当幼虫在远离它们起源礁石的合适海底定居时,新的珊瑚礁就会生长。研究小组检查了赤道以北和以南高达35度的纬度,发现珊瑚礁的移动完全反映在两侧。该文件评估了“难民珊瑚”在未来何时何地可以解决——可能带来新的资源和机遇,如渔业和旅游业。 研究人员来自6个国家的17个机构的国际组织,他们编制了一个可追溯到1974年有记录保存开始时的全球研究数据库。他们希望其他科学家将加入到编制数据库的队伍来,使数据库越来越全面,对其他的研究问题越来越有用。 加州大学北岭分校教授Edmunds提到,这篇论文的结果强调了真正长期研究记录珊瑚礁群落变化的重要性。他们在这次分析中发现的趋势非常难以觉察,但在了解未来几十年珊瑚礁如何变化方面具有最重要的意义。随着珊瑚礁危机的加深,国际社会将需要加强努力,结合和综合他们在这项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珊瑚礁是错综复杂的互联系统,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健康运作。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其他物种,如促进脆弱珊瑚幼虫生存的珊瑚藻,也正在扩展到新的海域,或者如果没有它们,幼小珊瑚的成长程度如何。Price想要研究新珊瑚礁中物种的关系和多样性,以了解这些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的动态。 Price也提到,关于哪些物种正在进入这些新海域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这些年轻珊瑚在更长时间内的命运。他们看到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变化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需要努力记录这些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了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挽救它们。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科学部的项目主任Davi认为,这份报告解决了海域变暖是否导致珊瑚数量增加的重要问题。这是否为珊瑚礁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希望,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监测。 (傅圆圆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