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软件:数字共享,助力集团财务转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09
  • 8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总会计师主办的“数字智能时代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运营与提升”专题培训班在贵阳举行,远光软件副总裁陈婷、财务共享咨询总监原娟娟应邀参会,两位专家以“数字共享,助力集团财务转型”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满满干货吸引了现场众多单位关注和咨询。
    财务共享典型案例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上升至战略高度,从选择项变成了必答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企业管理流程的转型,财务管理的创新变革就是第一步。远光软件副总裁陈婷表示,远光软件在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深耕30多年,服务了电力能源、高端装备、航天航空、冶金冶炼、制造业、医疗等众多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并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

    她分享了国家电网财务资源管控项目,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1+N”分布式财务共享项目,皖能集团财务管控和财务共享项目,海尔集团全球司库管理项目,中航集团、厦门航空财务共享项目,以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北大口腔医院智慧财务系统建设项目,通过全面的规划、共享的模式、新技术应用、数据化运营等来推进企业、医院的管理提升。
    财务数字化转型和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
    陈婷表示,远光软件通过这些案例实践总结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远光软件认为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是通过“三化”螺旋式上升实现的,即“在线化、协同化、智能化”。其中,“在线化”主要体现在信息流、影像流、实物流的在线;“协同化”主要体现在业务财务协同、产业上下游协同、社会化协同三个方面;“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决策、人机协同、机器人、区块链的应用上。

    陈婷还从业务视角、组织视角、架构视角和应用视角等四个视角总结了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她指出,从业务视角看财务共享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化共享服务,从组织视角看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更柔性化,从架构视角看财务共享的建设更加注重“稳后台、强中台、小前台”的系统架构,从应用视角看更加注重“云大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对传统财务共享的补充应用。此外,陈婷强调,集团企业还需要关注财务人员的能力建设,比如数据运营师、算法建模师、机器训练师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务共享建设内容和效果
    远光软件财务共享咨询总监原娟娟在分享中表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首先要做好蓝图规划,在蓝图规划中第一要务是明确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其次做好详细设计包括组织人员、业务流程、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场地设计等详细方案,最后在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变革管理措施。会上,她还详细介绍了财务共享咨询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交付成果,给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原娟娟通过七个具体的业务场景展示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比如在费用报销业务场景中引入商旅、移动审批、智能报账机等应用是传统繁琐的报销行为移动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在税务共享中,利用发票云构建企业级发票池,完成企业发票数据全过程管理;通过集团一键式报表实现集团合并报表随时自动出具,并实现数据由表到凭证的层层追溯等。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干货满满,为集团企业在数字智能时代和后疫情时期的管理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吸引了众多企业代表前来咨询交流和探讨。陈婷表示,作为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商,远光软件未来也将持续聚焦集团企业管理提升的需求,对标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业务模式,加速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为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相关报告
  • 《大数据助力宁夏电网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3
    • 能源大数据是国家大数据战略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实践,是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利用电力生产、交易、消费环节的数据资源,可以分析能源结构变化,研判企业发展趋势,辅助政府精准决策。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行业与能源大数据的深度融合。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国网宁夏信通公司作为宁夏电力行业的信息通信支撑单位,运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推进跨专业数据交互和内外部数据融通,加速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和预测,建立将电力数据转为社会公共价值的新模式,助力产业升级和社会民生发展。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基地所辖各企业智能化建设日新月异,传统的能耗计量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科学分析与研判,能源高效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国网宁夏信通公司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对接搭建宁东化工园区“工厂智慧用能”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实现对企业各用电回路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用电安全、用电故障实时预警,保障能源化工企业科学、智能化节能降耗。 为充分发挥能源领域大数据价值,国网宁夏信通公司向政府和企业提供能源数据可视化应用,保障经济、民生领域的能源数字化转型。“电力看经济”,探索电力数据与经济数据的关系,研究分析电力对经济的影响,为政府掌握社会各产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数据参考和预判;“电力看扶贫”,从光伏扶贫项目、贫困地区用电量等角度,分析宁夏历年脱贫情况及进展,为政府掌握扶贫工作进度,评估扶贫工作成效提供数据参考,助力脱贫攻坚;“电力看环保”,从污染企业分布、污染类型、用电量等角度入手,研究企业电力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动态化呈现污染企业生产排放情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数据参考;“电力看民生”,分析重点行业用电需求水平和房屋空置率,实现电力数据透视社会民生,为政府部门实施楼市宏观调控、保障民生提供重要依据。 大数据技术与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在洞悉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助力节能减排、服务百姓用能等方面成效明显。同时,形成了政府、电网、企业多方共建模式以及数据交互共享、数字产品联合开发等机制,初步构建起基于互利共赢的能源产业新生态。
  • 《数字化转型,助力伊顿电气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2021年新冠疫情还在继续,“后疫情时代”企业应该如何提升竞争力?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大势为何?近日,在伊顿电气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召开的“伊启未来”发布会上笔者找到了答案。 去年,在疫情的考验下,“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法宝。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伊顿电气顺应能源大势,打造智能预制化产品,搭建智慧IoT配电平台,赋能数字转型,加强能源管理,在保证电气系统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与节能水平,开启了伊顿电气数字化转型大幕。 “在数字经济与新基建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无疑将加速进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升级实现再增长的必经之路,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能增效,推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业务在不确定时期的韧性。”伊顿电气中国区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低压配电总经理杨旸在接受中国能源网采访时表示,“而这一切离不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伊顿电气将一如既往地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产品,专业的团队和中国制造企业共创共赢。” 伊顿电气中国区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低压配电总经理 杨旸 战胜疫情,伊顿电气表现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100多年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在疫情中,许多能源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如全球范围内石油需求出现了大幅缩减,电力需求增速大幅放缓。 杨旸表示:“在去年年初,社会经济还存在诸多的风险,即使现在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在去年的发展中,伊顿的业绩有着诸多亮点。” 首先,伊顿电气大力推进本土化进程,在疫情发展初期,伊顿电气进行了快速响应。是比较早在疫情之后快速恢复服务和供应的电气厂商之一。 杨旸指出:“随着伊顿对中国市场的深耕,低压配电业务基本实现了本土化,目前在苏州、西安都建有生产及知识产权研发基地,核心产品包括低压断路器,工控类产品,熔断器,真空灭弧室产品,低压成套技术,数字化平台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等,伊顿长期专注电力工业、新能源基础设施、物流自动化和数据中心行业,销售网点遍布中国、东南亚、澳洲、新西兰等主要国家和城市。” 伊顿电气能够对疫情做出快速响应,得益于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全球性风险的准备。伊顿集团进行了大量的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在欧洲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 其次,在疫情期间,不仅航运受到了影响,海运也受到了限制。伊顿电气首次利用大量的集装箱卡车打通了德国直通苏州的亚欧陆地通道,紧急运回原材料并为抗疫情前线火神山医院首批CT设备的安装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疫情中,与伊顿电气合作的中小企业存在各方面的难题,对此,伊顿推出了中小企业合作伙伴关怀与扶持计划,在度过疫情的困难中,与客户一同成长,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此外,伊顿在疫情中依然注重产品研发,针对中国能源转型以及数字化进程,通过长时间积累,推出了完整的全系列产品线以及行业定制化产品,迎来了创新产品推广大年。这些产品线得益于欧洲、美国以及中国本土团队,长期加强产品开发过程。 过去的一年,社会经济与能源各行业都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伊顿电气业务实现了逆势上扬。 “伊顿电气坚持深入行业挖掘,加强产品创新,紧抓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在制造业、建筑市场、新能源和电力市场等方面表现出色,在疫情的考验下仍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增长。”提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业绩时杨旸不无自豪地说。 转型加速,布局数字化战略 去年年初,中国首先受到疫情冲击,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了以“两新一重”为基础的新基建作为刺激国内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新基建核心概念提出后,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方向。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为各领域带来了新的升级。杨旸表示:“在新产品方面伊顿未来将重点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楼宇、电力和新能源、数据中心等行业,不仅从功能上满足行业需求、降低成本,从外观上更便于行业进行并柜扩容以及改造升级。” “伊顿电气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新基建5G基站建设、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四大领域,打造高端智能化产品及定制化产品,抓紧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产业升级。”杨旸在采访中表示:“从数字化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为此伊顿电气博采众长,打造了IoT智能管理平台以及集合全球资源的智慧配电能源管理系统生态圈。” 新技术的发展使智能化与配电系统互相融合,打开了更多的能源场景,伊顿也在着手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的高端柜型,智慧的配电物联网平台,互惠的生态合作赋能盘厂智能配电系统,解决客户的配电资产生命周期管理难题,实现可预测运维。 据杨旸介绍,伊顿在基础元件层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核心低压元件层面的许多产品已经完成了自我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不同于传统以动作损耗扣减生命周期的机械生命周期管理方式。伊顿电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对元器件的的各项指标进行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实时分析对比,以人工智能来预测设备的生命周期以及潜在的风险。 此外,杨旸还强调,伊顿今年将会加强软件SaaS应用场景深度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推进数字化共享生态系统。伊顿在大平台下积极与中国国内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一起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目前,伊顿依靠世界领先的硬件技术,通过加强研发大数据软件平台,预计在2021年初整合软硬件,搭建全新的数字化配电系统推向中国市场。 百年伊顿,深耕中国市场 伊顿集团自1911年成立以来已经度过了百年历史,近年来,伊顿致力于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而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的总部,是伊顿集团全球四大总部之一。 穆勒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控制和低压配电元件供应商,一直保持着在机电保护器、断路器、接触器、微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等领域的领先地位。穆勒的加入提升了伊顿电气国际化和多元化格局。两家百年企业的技术积淀和融合在伊顿平台上发扬光大,为伊顿电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目前,中国政府提倡节能减排。伊顿电气认为这将极大的推动未来中国能源的低碳发展和新能源开发,而随着中国减碳的步伐不断深入,伊顿未来将会在产品和资本合作等多方面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杨旸表示:“伊顿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伊顿不仅不会离开中国,而且未来会加强在中国区域的投资。” 与此同时,减碳政策会激发市场需求,加快能源转换步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海上风能,分布式能源及储能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另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3亿,如果在将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三分之一,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一亿时,对电网快速充电以及背后的整套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目前,伊顿电气低压产品事业部已经制定了未来几年市场份额翻番的目标,基于未来的战略重点、市场反馈以及此次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对电路保护及控制产品来说,2021年将会是新产品发布的高峰时期。 未来,伊顿集团将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智能化高端产品。杨旸强调:“伊顿电气的战略是借助百年伊顿的全球研发平台,先进的产品理念,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中国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生产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快速的市场反应,高效的本地化服务,打入世界各国配电市场。” 关于伊顿(EATON) 伊顿公司致力于通过运用动力管理技术和服务来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并提升环境质量。我们提供各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地有效管理电力、流体动力和机械动力。2019年,伊顿公司实现销售额达214亿美元,全球汇聚了约9万2千名员工,产品覆盖超过175个国家。 伊顿公司深耕中国市场二十余年,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迅速发展其中国业务。2004年,公司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至上海。大中华区约有近9千8百名员工,29家生产制造基地和5家研发中心。如今,伊顿公司旗下绝大多数产品已实现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