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四五”新材料规模盯向万亿目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26
  • 《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材料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10条百亿产业链(群),努力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根据《规划》,安徽省将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关键战略材料产业以及加速布局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高熵合金等前沿新材料产业,构筑安徽省新材料产业“3+2+N”发展新格局。

      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安徽省将实施七大工程,包括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企业招引培育工程、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数字技术赋能工程、绿色低碳发展工程、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和开放合作提升工程等,加快把安徽省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

相关报告
  • 《材料人必看丨“十四五”新材料产业规划前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1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而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强劲市场动力驱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我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用户,庞大的造船大国、强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地铁、动车和高铁质量和数量第一的国家,冰箱、洗衣机等白电全球产量第一的国家;强大的下游应用产业给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规模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08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据有关数据初步估算,2020年全国新材料产值超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政策指导为新材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研发的迫切性前所未有。我国新材料产业亟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协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最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草案)》发布,其中明确提出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指示: 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 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 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
  • 《普利特安徽改性材料基地正式投产》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9-03
    • 近日,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普利特”)旗下安徽高端车用改性材料生产基地于今日宣告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 10 亿元,既是普利特推进 “新材料 + 新能源” 双主业战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凭借公司在 2025 年上半年优异的财务业绩与全球化的产能布局,为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选址来看,普利特安徽基地落户马鞍山,核心考量在于当地 “长三角几何中心” 的独特区位优势 —— 这里紧邻长三角地区的主流车企生产基地,能够精准破解当前区域产业发展中的 “材料痛点”。近年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接近五成,直接带动了车用改性材料需求的持续上涨。然而,高端改性材料的产能增长速度却未能跟上需求步伐,特殊性能材料长期依赖从外地调配产能。值得关注的是,该基地在筹备阶段便已成功锁定首批订单,投产首日即可实现产品下线,真正达成了 “投产即满产” 的目标,这一成果将有效填补长三角北翼高端改性材料的产能空缺,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的供给体系。 安徽基地并非单一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而是围绕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需求,构建起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形成 “新材料 + 多场景” 的产品矩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地重点开展电池包壳体、内饰结构件的研发与生产,以满足车企对材料轻量化、高耐候性的技术要求,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提供可靠的材料保障;在智能装备领域,针对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设备的特性研发专用改性材料,助力提升装备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在低空经济领域,开发无人机机身、通航设备所需的轻量化复合材料,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满足减重需求,为低空装备的安全化、高效化发展提供支持;在储能装备领域,重点打造防火阻燃型储能柜体与电池支架材料,相关产品已通过严苛的性能测试,将为储能产业的安全运行筑牢材料防线。 在战略网络升级层面,安徽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普利特全球产能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 “国内全域覆盖 + 海外重点辐射” 的格局逐步成型。国内方面,普利特已构建起涵盖华东(嘉兴)、华北(天津)、华南、西南及安徽基地的全域覆盖网络,此次安徽基地与天津基地同步投产,分别辐射长三角中南部与环渤海区域,与嘉兴基地形成 “南北呼应” 的布局态势;海外方面,北美、东南亚基地持续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日趋成熟。随着安徽基地 5 万吨产能的逐步释放,国产高端改性材料的供给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汽车新材料产业链实现 “自主可控” 奠定坚实基础。 从未来发展来看,安徽基地的投产是普利特推进 “新材料 + 新能源” 双主业战略的关键一步。当前,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安徽基地可同时承载改性材料与新能源材料业务,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有力支撑。 后续,普利特将以安徽基地为重要支点,深化与长三角地区车企、智能装备企业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改性材料向 “更轻量化、更高性能、更绿色化” 方向升级;同时加快新能源材料技术的落地应用,积极探索 “改性材料 + 新能源部件” 的协同发展模式。从长远视角出发,公司将以安徽基地投产为新起点,持续助力中国从 “汽车大国” 向 “汽车强国” 迈进,为新材料产业链的高端化、自主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