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三步走”院士论坛成功举办 凝聚共识加快推进核强国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5
  • 7月10日,由中国核学会主办、中核集团承办的核能“三步走”院士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论坛以“坚持创新引领 谱写未来能源新篇章”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探讨我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核强国建设。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司长刘璐,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二司副司长于晓丽,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李泽,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王寿君,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叶奇蓁、苏义脑,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科学技术部核聚变中心副主任王敏,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海涛,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名誉理事长刘永等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等上级部委领导,有关地方政府、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中国科学院、高校、协会组织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等300余人参加论坛。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申彦锋出席论坛并主持座谈交流环节。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出席论坛。

    论坛设置主旨报告和座谈交流两个环节。王寿君在致辞中指出,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推动核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起点上要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更好地实施,推动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核能量。他表示,中国核学会将会充分发挥核行业学会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全行业搭建优质平台,与各方携手并进,共创我国核能发展的美好未来。

    余剑锋表示,“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推进核强国建设的总体路线,需要全行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落实。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能发展之路,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核电发展规划,以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总体牵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闭式核燃料循环路线不动摇,加快发展铀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放射性废物更少、固有安全性更优的新一代核能技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核强国建设的目标。

    余剑锋强调,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任务艰巨。中核集团将以“整体·协同”年为契机,大力协同,开放合作,与各方携手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加快实施。一是大力推动热堆发展,推动“华龙一号”技术优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和多用途应用,推动小堆全球推广。二是加快推动快堆发展,发展百万千瓦商用快堆,重点推进一体化快堆研发,力争2035年前实现一体化快堆工程示范,大型后处理厂建成投产,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三是积极推动聚变研发,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聚变平台企业,开展氘氚试验,积极布局聚变未来产业,早日建成聚变先导实验堆和商用示范电站。

    刘璐指出,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我国根据实际和发展需求确定的国家战略,是“双碳”目标下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提出10周年,也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40周年。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核能“三步走”战略走稳走好的关键保障。确保核安全,要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支持、正确信息传播、有效舆情应对、健康氛围营造等“软实力”。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以扎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核安全绝对安全、万无一失,以健全的制度保障核能“三步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于晓丽指出,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中具有独特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的核能“三步走”战略,建立起自主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形成了安全稳定的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核电建设运行经验,为核能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大力协同,构建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全球核能事业,为世界核能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李泽指出,当前我国已建立完整的核电产业体系,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核电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特别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核电安全。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务必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最严标准规划审批、最高质量工程建设、最严要求运行管理、最严措施强化监管。二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科技创新。核电技术始终向着更安全、更经济、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对当前已经商业化的成熟压水堆,仍有很多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可以深度挖掘;对快堆技术发展,要深入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先进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对被视为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的可控核聚变,更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围绕核能“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杜祥琬、叶奇蓁、叶国安、罗德隆4位专家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迪和参考。

    杜祥琬院士以《能源转型,核电重任在肩》为题就中国能源转型与核电发展的重要性发表了深刻见解,并进一步阐述了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新认识,介绍了我国核能“三步走”战略。他强调,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核电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表示,核能“三步走”战略既符合国际核能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国情。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热堆、快堆和聚变堆的发展,力争在核能科技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他呼吁社会各界要正确认识核能的战略地位,支持核电的发展。

    叶奇蓁院士围绕《热堆发展形势与展望》主题,详细介绍了我国核电的进展和规划、我国核电的创新发展、核能供热、多功能小堆研发等发展形势。他表示,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国家战略的第二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抓紧大型先进钠冷快堆的研发和建设,加快建设压水堆乏燃料大型后处理厂。

    叶国安院士详细阐释了《我国一体化快堆核能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从保障核能资源、产业链安全、实现国家战略意志,到保障核能安全、绿色发展,再到实现我国核能自主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一体化快堆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先进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这一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核能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罗德隆副总干事通过视频方式,以《ITER计划和磁约束聚变发展》为主题,介绍了ITER计划的历史与合作机制、ITER的安装建设、ITER最新的工作计划等。他表示,聚变能是无污染、无长寿命放射性核废料,资源无限的理想能源。ITER目标就是验证托卡马克运行模式,并为将来的热核聚变示范堆和商业堆做好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准备。同时ITER的创新和衍生产品也推动了制造业、医药等领域的发展。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院士专家就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杜祥琬、叶奇蓁、叶国安、邢继、王海涛、刘永等6位院士专家分别就全球核能发展趋势、热堆与快堆的发展关系、快堆技术的成功经验、三代压水堆的持续创新、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化推广以及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核能“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院士、专家们表示,核能“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将引领我国核能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他们建议,要大力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核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与会各方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更好地凝聚行业共识,统一思想、共同行动,以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总体牵引,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核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4040.html
相关报告
  • 《核能“三步走”船到中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9
    • 核能“三步走”船到中流 ——力争2035年前实现一体化快堆工程示范 “‘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推进核强国建设的总体路线,需要全行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落实。”在日前召开的核能“三步走”院士论坛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 核能“三步走”战略于1983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解决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供应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核能“三步走”的发展脉络,我国在热堆、快堆以及可控核聚变领域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为我国核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核能‘三步走’战略提出四十多年来,我国核能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向强加快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余剑锋表示。 快堆与热堆相比 可极大提高铀资源利用率 “核能‘三步走’是核能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是在核能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更需要坚持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的关键是可以解决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供应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 目前我国热堆技术日臻成熟,热堆在核能发电中的占比达到90%以上,是近中期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将在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优化能源电力结构、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叶奇蓁坦言,热堆反应主要原料为铀-235,但铀-235在天然铀中的比重仅为0.7%左右,绝大部分自然界中的铀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快堆与热堆相比,可充分利用天然铀中占比达99.3%的铀-238,极大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叶奇蓁解释称。 此外,快堆具有嬗变功能,可在堆内消耗长半衰期、高放射性核素,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解决核废料处理等难题,是实现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因此,无论是为了实现循环经济,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嬗变高放、长寿命核废物,都需要发展快堆技术。”叶奇蓁表示,“及时启动核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抓紧大型快堆工程的研发和建设,以及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研发和建设。” 发展快堆并不意味着放弃热堆。核能“三步走”不分先后,需要实现并行发展、接续发展。 叶奇蓁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核能发展处于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继续坚持核能“三步走”战略,在持续发展好热堆的同时,将快堆发展提上快车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并加强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掌握人类终极能源的密码。 聚变商用电站 有望在2050年前后建成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661小时,核电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 “热堆发展升级换代,成功打造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家名片,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投入商运、领跑世界,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即将建成。”在谈及目前热堆技术取得的进展时,余剑锋表示。 针对未来热堆的发展方向,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认为,热堆作为全球最成熟的核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未来,热堆技术优化提升总体是往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快堆方面,据余剑锋介绍,目前我国快堆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实验快堆已建成运行,快堆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并已启动实施了一体化快堆战略性研发。 据了解,一体化快堆是同厂址布置的快堆核能系统的简称。即将快堆、燃料再生子项(含乏燃料后处理和新燃料制造)及其他配套子项置于同一厂址,从而构成厂内核燃料自持循环、快速循环的完整核能系统。 “我们要集中力量研发更加先进的一体化快堆,力争2035年前实现一体化快堆工程示范,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余剑锋明确。 在热堆与快堆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聚变领域也实现突破。据了解,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已成功实现大于1.5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运行。 “可控核聚变能开发可分为原理实验、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6个阶段,各阶段依次迭代。”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名誉理事长刘永介绍,根据我国核聚变发展路线规划,将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让聚变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对此,余剑锋也表示,将积极推动聚变研发,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聚变平台企业,推进氘氚实验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布局聚变未来产业,早日建成聚变先导实验堆和商用示范电站。
  • 《实施核能“三步走”战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6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必须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围绕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目标,以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具有核工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增强核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自觉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核工业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领域,在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中核集团将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 把握核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 核工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业配套要求高、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核工业既是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催生产业变革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前沿阵地。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核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先进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拥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完整核工业产业链体系,在新时代建设发展实践中历练了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拥有“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优秀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核工业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成功打造了以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首堆、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首堆、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国之重器,成功带动了核工业全产业链体系能力的大幅跃升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到国际核能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是核工业在新征程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 聚焦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的主攻方向 核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核能技术革命,以“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主攻方向,强化战略牵引性科技攻关,扎实推进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技术升级和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铀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更高的一体化快堆核能系统研发示范和商业应用,超前布局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抢占世界核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高质量供给。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核能供热、供汽、制氢等综合利用,核医疗等核技术应用,核环保、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市场需求、发展潜力、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核聚变等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核工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塑造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 改革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要强化国家战略引领作用,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政策支持下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牵引性科技攻关,加大多元化科技研发投入保障力度。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行业领军中央企业对战略性科技攻关的主导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创新联合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避免分散重复性研发,统筹利用行业力量资源,创新模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着力打造战略人才力量,切实发挥院士、战略科学家担纲领衔作用,充分激发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的潜力和活力,大力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要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走在科技革命前沿,用好国际创新资源。 新征程上,中核集团将充分发挥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作用,解放思想,砥砺奋进,担当作为,以核工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成果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