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cGAS核内降解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9
  • 2024年2月28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Andrea Ablasser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题为The CRL5–SPSB3 ubiquitin ligase targets nuclear cGAS for degradation的文章。

    文章首先通过活细胞成像和定量图像细胞分析(QIBC)技术发现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胞质中的cGAS会完全结合到染色质上,然后集中于子细胞的细胞核内。随着细胞周期的推移,子细胞中的核cGAS不断减少,而胞质中的cGAS增加。尽管通常认为这是核内cGAS转运到胞质中的结果,但通过光转化荧光标签的追踪发现,核cGAS实际上从未转运到细胞质中,而是在细胞核内被降解。通过大规模RNAi沉默筛选,研究者发现泛素化连接酶复合物CUL5,以及一个尚未被研究过的受体SPSB3对cGAS的核内降解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研究者成功解析了核小体NCP-cGAS-SPSB3复合物的结构。他们发现,受体SPSB3能够特异性识别cGAS C端末尾的一个在脊椎动物中保守的NN序列。利用CUL5复合物家族已知的结构,研究者构建了cGAS和SPSB3-CUL5-RBX2-ARIH2-UBiquitin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完整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研究者观察到cGAS含有一个保守的赖氨酸对“KK”(lysine pair),紧邻泛素化酶的活性位点。通过质谱分析和体外泛素化筛选,研究者确认了这个保守的赖氨酸对是cGAS被泛素化降解的关键修饰位点。

    通过对cGAS的SPSB3识别位点NN、以及泛素化位点KK进行突变,研究者观察到突变后的cGAS在细胞核中大量积累,并引发了干扰素相关基因的激活。相对于野生型而言,通过mRNA转染表达的降解抵抗突变型cGAS,在癌细胞中的留存以及免疫激活时间增强了四倍以上,为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的工具。

    总的来说,该研究通过对cGAS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深入研究,详细探讨了其在胞质中翻译生成后,如何依赖于细胞周期进行转运和降解,并详细解释了在细胞核中被泛素化降解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系统性地阐述了cGAS在维持细胞免疫稳态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核小体抑制之外,还强调了cGAS通过核内降解来维持免疫平衡的必要性。这为激活或抑制自身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免疫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报告
  • 《Nature | 通过分子内二价胶进行靶向蛋白质降解》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7
    • 2024年2月21日,邓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via intramolecular bivalent glues的文章。 靶向蛋白降解是一种药理学方式,它基于诱导 E3 泛素连接酶和靶蛋白的接近来促进靶标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这是通过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PROTAC) 实现的——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的双功能化合物,分别结合靶标和 E3 连接酶,或者通过单价结合连接酶或靶标的分子胶。 该研究利用正交遗传筛选、生物物理表征和结构重建,研究人员研究了 BRD2 和 BRD4 的双功能降解剂(称为分子内二价胶 (IBG))的作用机制,并发现它们不像 PROTAC 那样连接反式中的靶标和连接酶,而是同时结合并连接顺式中靶蛋白的两个相邻结构域。这种构象变化将 BRD4 “粘合”到 E3 连接酶 DCAF11 或 DCAF16 上,利用内在靶标连接酶亲和力,在没有化合物的情况下不会转化为 BRD4 降解。对三元 BRD4–IBG1–DCAF16 复合物的结构见解指导了低皮摩尔效力的改进降解剂的合理设计。 因此,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新的靶向蛋白质降解模式,它通过桥接顺式中的蛋白质结构域来增强与 E3 连接酶的表面互补性,从而实现高效的泛素化和降解。
  • 《Science | DdmDE防御系统消除质粒的分子机制》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9
    • 2024年7月13日, 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plasmid elimination by the DdmDE defense system的文章。 第七次流行的霍乱弧菌菌株含有两个致病性岛,分别编码 DNA 防御模块 DdmABC 和 DdmDE。 该研究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确定了 DdmDE 防御质粒的机理基础。螺旋酶核酸酶 DdmD 采用自抑制二聚体结构。原核生物的Argonaute蛋白DdmE利用DNA导向器靶向质粒DNA。经体内突变研究验证的 DdmDE 复合物结构表明,DdmE 与 DNA 结合会触发 DdmD 二聚体的解体,并将单体 DdmD 加载到非目标 DNA 链上。体外研究表明,DdmD 沿 5′-3′方向转运,同时部分降解质粒 DNA。这些发现为 DdmDE 系统消除质粒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