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核能新时代的道路》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高雪梅
  • 发布时间:2025-01-21
  • 《通往核能新时代的道路》是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新报告,该报告着眼于核能解决能源安全和气候问题的机会,以及追求这些机会所需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创新和融资。核能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电力和热量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面临着许多挑战。然而,随着投资的增加、新技术的进步和40多个国家的支持政策,核能正在强势回归。预计未来几十年的电力需求将强劲增长,包括来自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这进一步强调了拥有足够的稳定低排放电力新来源的重要性。尽管核能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但核能要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克服各种挑战。本报告回顾了全球核能的现状,并探讨了与政策、建设和融资相关的风险。它根据政策和目标提供了核电的长期前景,量化了到2050年期间的核电容量和相关投资。报告显示,随着不断的创新、充足的政府支持和新的商业模式,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在开创核能新时代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强调了解锁融资的潜在机制,同时也强调了对所需劳动力和供应链进行充分规划的至关重要性。
相关报告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情报监测平台
    • 发布时间:2022-07-11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实施方案》要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实施方案》提出了7方面21项具体政策举措。一是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二是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三是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四是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水平。五是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完善新能源项目用地管制规则,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六是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科学评价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和效益,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等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促进农村清洁取暖、农业清洁生产,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七是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完善金融相关支持措施,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 《矿山 2023:重塑时代》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发布时间:2023-09-12
    • 世界大型矿业公司必须找到新的成功秘诀。关键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该行业几十年来最重大的变化。矿工不能再依靠昨天的投资组合和实践来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激烈竞争的新格局中创造价值。矿业业的CEO们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在普华永道第26届年度全球CEO调查中,41%的人认为,如果继续走目前的道路,他们的公司十年内在经济上不会可行。因此,关键矿物的时代必须是一个重塑的时代。 需要做出回应的一个转变是关键矿产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新参与者的出现:政府。在看到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链集中的风险水平后,各国政府结成联盟,制定新政策并调动资金以确保获得关键矿物。这些举措将改变采矿业务。例如,公共资金的流入意味着矿工必须重新考虑采矿或供应链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矿业公司还需要应对更高的投资风险和更大的竞争,因为政府通过激励和干预措施改变了竞争环境。 然后是脱碳的紧迫任务。矿商将不得不提高产量,以满足对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矿物和其他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他们也知道他们必须减少碳排放。超过三分之一的矿业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的公司高度或极端暴露于气候相关风险。好消息是,脱碳可以帮助矿工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造价值。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矿商通过低碳技术和方法提高效率,与加工商合作生产客户越来越想要的“绿色金属”,并获得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