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信与俄油签署油气综合炼化合作协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
  • 发布时间:2017-11-17
  • 当地时间11月10日下午,中国华信与俄油在越南岘港签署了油气综合炼化合作协议。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和俄油首席执行官谢钦共同出席签约仪式,表达了对加强双方全面合作的意愿和信心。 中国华信此次与俄油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国内建立世界级炼油、石油天然气化工联合产业基地的协议。据了解,双方正在规划在海南洋浦建立凝析油和LPG(液化石油气)制烯烃。下一步将建立技术及商务联合工作组,依托俄油在海外炼油和石化生产方面广泛的经验,共同对化工产业技术工艺路线的方案、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和项目产品的货币化方案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中国华信一直谋求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突围。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表示,企业发展战略上要“走一步看三步”,正在走的这一步“入股俄油”,要走稳站稳收好尾;第二步“油气新生”要全力以赴,争取3-5年结出硕果;第三步“新能源”要派出精兵强将,开始深入研究,争取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叶简明认为,化工产品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要把油作为原料进行精细化工加工,俄油和阿布扎比在这些领域实力雄厚。下一步,华信将以天然气发电、精细化工、智能电力和新能源技术构建未来能源产业链,加大上游天然气资源的获取力度,建设先进精细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占据新一轮前沿产业制高点。此次化工产业基地项目的亮相,被看成是其未来天然气、精细化工能源产业链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关报告
  • 《俄伊签署400亿美元油气田开发合作协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19日最新消息称,伊朗和俄罗斯企业当天在德黑兰签署了伊朗经济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国投资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俄罗斯企业将向伊朗石油业投资400亿美元。报道称,俄罗斯此前在伊朗石油业有一项价值4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也就是说,新的投资项目规模是此前项目的10倍。据伊朗石油部官方网站Shana,伊朗和俄罗斯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包括天然气、油田和液化天然气项目。??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帮助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开发Kish和North Pars气田以及六个油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将参与完成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和建设天然气出口管道。 伊朗拥有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但美国的制裁阻碍了其获得技术并减缓了天然气出口的发展。 这些合作是在德黑兰峰会期间敲定的。周二,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伊朗,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峰会,讨论叙利亚冲突相关问题。普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讨论旨在恢复乌克兰黑海谷物出口的协议。 由于俄乌冲突已经重构了全球石油市场,普京的德黑兰之行注定备受瞩目。 据俄罗斯卫星网,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和伊朗计划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新协议正在进行中。俄罗斯、伊朗、土耳其计划在德黑兰峰会后通过联合声明,草案文本已经准备好。 去美元&自贸区提上日程,伊俄版SWIFT呼之欲出 7月18日,俄罗斯政府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伊双方都在考虑逐步放弃在双边贸易中使用美元。佩斯科夫对伊朗媒体说: “我们都知道,去年伊俄两国之间的经贸总额略超过40亿美元,尽管用美元来计算可能是错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伊俄双方在银行业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我们可能会放弃美元。” 上个月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地区峰会期间,普京在与伊朗总统拉伊西的会晤中指出,去年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了81%。俄罗斯政府官员补充说,过去几个月,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净贸易额增长了31%,这意味着两国有机会合作减轻西方制裁的影响。 在外交孤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增加可能会缓解伊朗经济面临的压力。多年来,伊朗经济在美国的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下陷入困境。 虽然近期伊核谈判重启,但依旧陷入僵局。在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中东行之际,伊朗外交部7月16日发布声明,谴责美国官员和个人对恐怖组织提供政治和宣传上的支持,并将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美国共和党人鲁迪·朱利安尼、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等61人列入制裁清单。 本月早些时候,伊朗央行行长阿里·萨勒哈巴迪宣布,伊朗方面希望迅速落实7月7日至8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伊俄双方银行间合作协议。萨利哈巴迪说: “伊俄两国的商人和经济学家将很快看到这些协议的结果,而谅解备忘录(MoU)将加强伊朗和俄罗斯两国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能源联系。” 伊俄两国正在努力将其卡支付系统连接起来,即伊俄版SWIFT系统。 注:SWIFT指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是全球银行间进行汇款的主要系统,由于制裁,俄罗斯部分银行被美欧等国从SWIFT支付系统剔除。 7月15日,普京批准了关于早在2018年就签署的临时协议议定书的法律,欧亚经济联盟(EAEU)和伊朗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该文件已发布在法律信息的官方门户网站上。 该议定书于2022年3月14日在德黑兰获得批准。自2019年10月起生效的临时协议为有限的商品清单提供了优惠进口条件。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9日,伊朗中央银行公共关系司司长卡马里瓦法表示,为落实伊朗同俄罗斯关于发展货币和银行业的合作协议,当天中午,伊朗综合外汇市场开放里亚尔-卢布货币对交易。伊朗出口商可以通过指定银行和交易所以约定的汇率进行卢布交易。 不仅如此,最近,伊朗还宣布,将通过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将货物从俄罗斯运往印度,而新运营的航运走廊超出了制裁范围,也有可能将伊朗变成一个主要的交通枢纽。 塑料兄弟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俄罗斯在努力为自己的石油寻找新买家,伊朗的全球石油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失守,两国之间的关系因能源问题而变得复杂。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研究员Hamidreza Azizi表示: “俄罗斯和伊朗实际上是贸易竞争对手,尤其是在能源市场。” 俄罗斯和伊朗的利益是重叠的。多年来,伊朗的石油工业在美国制裁下苦苦挣扎,只能依靠亚洲市场勉强过活;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已经抢占了伊朗在亚洲的石油市场。 外媒5月报道称,由于亚洲石油市场对大幅打折的俄罗斯原油情有独钟,近4000万桶伊朗石油在亚洲海域上“流浪”。而据伊朗日报Shargh5月21日报道,伊朗钢铁的最大买家们也已转向打折的俄罗斯钢铁。 伊朗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出口商联盟秘书长Hamid Hosseini在6月底告诉伊朗劳工通讯社称,在过去三个月中,伊朗石油副产品的月出口量从43万吨下降到33万吨。 多维新闻表示,由于制裁严重削减了伊朗的收入,石油出口对伊朗至关重要。眼下,伊朗正面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超过50%,据报道,伊朗被迫大幅削减油价以跟上俄罗斯的折扣。 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大学中东研究客座教授Abdolrasool Divsallar说,伊朗接近俄罗斯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由于伊核谈判现在处于停滞状态,伊朗可能只是想借俄罗斯向西方展示它有一个替代方案,可以产生超越中东的影响。 另一方面,Hamidreza Azizi表示,伊朗与俄罗斯的“兄弟情”源于共同的世界观,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加深。 Hamidreza Azizi说: “伊俄两国都反对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并且都有共同的反美之心。 此外,自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伊朗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 Hamidreza Azizi指出,美伊之间长期的紧张局势不太可能很快消失,而且很可能意味着伊朗将继续将目光投向东方。 与Hamidreza Azizi不同的是,Abdolrasool Divsallar认为,美国恢复伊核协议,及其随后解除制裁的举动可能会让伊朗掉头与西方建立贸易关系,这将擎制伊俄关系的发展。 Abdolrasool Divsallar表示: “伊朗与俄罗斯合作的主要动机,是伊朗迫切的经济需求和替代方案的缺乏,只要西方制裁一日不松动,伊朗就不能放弃与俄罗斯等东方大国的关系。”
  • 《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3-29
    • 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2024-03-28 10:44  来源: 中国石化报 3月23日,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HoA),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年生产能力达23万吨,新生产线将由中国石化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共同运营。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双方是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SRJET)、并致力于提高资产组合的质量和效率,道达尔是欧洲领先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商之一,此次合作将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道达尔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彦磊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全球炼油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石化合作,在中国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并构建可持续航空燃料价值链。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的开发是道达尔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服务于航空业减少碳足迹的需求,公司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每年生产 15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目标。 多年来,中国石化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生物航煤产业发展。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一种,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于2011年12月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 ·2013年4月,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2015年进行了国内航线从上海至北京的商业飞行,2017年进行了国际航线从北京至芝加哥的跨洋飞行,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 ·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同年9月,我国首批规模化生产生物航煤取得适航证书。 中国石化石油油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