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支持建设零碳园区配电网,2025年启动申报遴选》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13
  • 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工信厅、内蒙古能源局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推动项目落地。准确把握零碳园区定位,聚焦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合理设定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谋划一批标志性、牵引性重大项目,增强园区整体绿电消纳能力。集聚绿色产业。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宽进严出”原则,鼓励不同类型园区广泛参与,通过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25年,启动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工作,确定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坚持分类建设,鼓励支持不同类型和基础条件园区先行先试,各有侧重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争取纳入首批国家零碳园区试点。

    第二阶段:2026-2028年,全面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建设。定期开展零碳园区建设评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高质量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分批培育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

    第三阶段:到2030年,深化零碳园区建设探索实践,更多自治区级零碳园区纳入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加强总结宣传,积极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相关政策机制、技术路径、标准规范和运行模式更加健全,零碳园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新引攀和新增长点。

    文件还指出,建设零碳园区电网系统。支持建设与主干电网物理界面清晰的零碳园区配电网,先行在蒙西地区开展零碳园区电网示范建设,探索形成利益分配共享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塑造园区绿色低电价优势。加强园区用电智能化管理,提升园区配电网的灵活性和承载力,实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高比例消纳、灵活调度。加强绿电高比例供给消纳。强化园区及周边新能源资源匹配对接,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保障园区绿电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供模式,实现园区绿电物理可溯源,为园区碳核查与产品碳足迹提供支撑。鼓励园区通过绿电交易、绿证消费认定等方式,最大程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经各盟行署、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各盟市推荐国家级零碳园区数量不超过1个,推荐自治区级零碳园区数量不超过3个,并组织指导园区按要求编制申报书并附建设方案(大纲见附件2),于8月15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申报。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53520.shtml
相关报告
  • 《内蒙古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支持建设零碳园区配电网,2025年启动申报遴选》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12
    • 8月7日,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工信厅、内蒙古能源局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推动项目落地。准确把握零碳园区定位,聚焦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合理设定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谋划一批标志性、牵引性重大项目,增强园区整体绿电消纳能力。集聚绿色产业。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宽进严出”原则,鼓励不同类型园区广泛参与,通过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25年,启动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工作,确定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坚持分类建设,鼓励支持不同类型和基础条件园区先行先试,各有侧重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争取纳入首批国家零碳园区试点。 第二阶段:2026-2028年,全面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建设。定期开展零碳园区建设评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高质量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分批培育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 第三阶段:到2030年,深化零碳园区建设探索实践,更多自治区级零碳园区纳入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加强总结宣传,积极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相关政策机制、技术路径、标准规范和运行模式更加健全,零碳园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新引攀和新增长点。 文件还指出,建设零碳园区电网系统。支持建设与主干电网物理界面清晰的零碳园区配电网,先行在蒙西地区开展零碳园区电网示范建设,探索形成利益分配共享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塑造园区绿色低电价优势。加强园区用电智能化管理,提升园区配电网的灵活性和承载力,实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高比例消纳、灵活调度。加强绿电高比例供给消纳。强化园区及周边新能源资源匹配对接,积极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保障园区绿电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供模式,实现园区绿电物理可溯源,为园区碳核查与产品碳足迹提供支撑。鼓励园区通过绿电交易、绿证消费认定等方式,最大程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经各盟行署、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各盟市推荐国家级零碳园区数量不超过1个,推荐自治区级零碳园区数量不超过3个,并组织指导园区按要求编制申报书并附建设方案(大纲见附件2),于8月15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申报。
  • 《政策解读: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7-01
    • 《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建设零碳园区对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加速工业结构及能源结构转型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提出,今年要建设10家以上零碳(近零碳)园区。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零碳园区建设工作的部署,我市出台实施《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一、建设思路 《行动方案》按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双轮驱动、协同推进”的思路,有序推进实施零碳园区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强化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撑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构建零碳智慧产业新生态、能源新格局和智慧管理新平台,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零碳招商、零碳供应链、零碳产品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坚持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立足眼前,着眼长远,分阶段分步骤提出零碳园区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即保持即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有机衔接,又将零碳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有机结合,以园区为载体率先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循序渐进实现零碳目标。 三是坚持双轮驱动、协同推进。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良性的反馈机制提升园区和企业零碳转型发展动力。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建设主体地位,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实现项目共建、资源共享,通过有效协同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设目标 《行动方案》分阶段提出零碳园区建设目标任务。2025年,遴选15家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13家工厂开展零碳工厂建设,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5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新研机构等)。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建成20家以上零碳工厂,建成10个以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培育20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10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新研机构等)。 三、实施路径 《行动方案》提出,以打造零碳园区为主要任务,围绕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6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零碳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快突破零碳关键技术,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化转型,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能碳数智化管理水平。同步推进零碳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虚拟电厂、零碳服务机构4大配套行动。建立“1+4”工作体系,着力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四、保障措施 《行动方案》要求,零碳园区建设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牵头负责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虚拟电厂建设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零碳工厂建设工作。市科技局牵头负责零碳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对列入无锡市零碳园区培育计划的园区,结合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按照绩效评价结果,市级以“拨改转”方式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可与特色产业园奖补政策重复享受。按照组织申报、评审选拔、公示确认、建设实施、项目验收、总结评估、复核提升的工作步骤,有序开展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虚拟电厂、零碳服务机构的建设工作。建立零碳园区梯队培养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梯队创建零碳园区。加强全流程跟踪评估,推动建成投运项目不断优化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指标科学、有复制推广价值的试点。 五、指标体系 《行动方案》结合国家、省关于零碳园区建设的相关评价指标要求,按照约束性指标、重要参考指标、激励性指标三类,提出了31项无锡市零碳园区评价指标。 无锡市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说明: 约束性指标:零碳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目标,是遴选确定园区建设名单和后续开展验收评估的首要条件。达不到约束性指标要求的园区,原则上不得申请验收评估。 重要参考指标: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发挥路径引导作用的参考目标,是遴选确定园区建设名单和后续开展验收的重要内容。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园区,在说明相关情况并提供佐证材料后,可不在申报材料和建设方案中列出相关指标,遴选和验收也不对相关指标作硬性要求。 激励性指标: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鼓励园区积极对标开展工作的激励目标。提出并实现相关指标要求的园区,在零碳园区遴选和验收评估中给予相应加分。 评价指标体系将根据国家、省关于零碳园区建设的最新要求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