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基建建设,为无人配送机器人创造更多可能性》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11
  • 疫情是服务机器人正式步入历史舞台的拐点,疫情的需求使得很多服务机器人企业开始了对具体应用领域的更多元化探索,中国新基建,则是加快了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步伐。


      意外和机遇谁先来临?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YOGO ROBOT)在整个春节期间,无人配送机器人订单上涨了2-3倍。目前包括配送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在内,意向订单额已经过千万元。这种火爆程度是YOGO的创始人赵明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就像在很多人预想里,服务机器人的场景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度挖掘,才能更好真正在服务行业逐步帮助人类从繁重的日常工作释放出来。但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很久,久得甚至可能作为从业者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YOGO的创始人赵明在15年出来创办了机器人公司,就把“人人有个机器人”作为了对于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梦想,和许多服务机器人企业创始人的初衷一样,每个做机器人企业的人都希望创造的机器人是真实有用的,而且真正能进入人们的生活。


      伴随着人口宏观结构的减少,日常快递、外卖的无人化配送已经成为刚需。但让消费者主动接受的过程非常缓慢,难度也非常大,因为柔性化需求尚未满足,用户的消费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培养,服务机器人大多数企业都做好了长期奋斗的打算。而此次疫情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户开始从关注效率到关注安全,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打通。

      就像是在2003年之前,也就是SARS之前,大家的生活习惯其实还是在线下,2003年的“非典”把大家的消费习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那以后线上的消费习惯已经持续了十几年。YOGO的创始人赵明认为,这次“新冠”又把大家的注意力从线上拉回到线下,无接触服务成为此次科技抗疫的主角。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给公共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更多服务机器人落地提供了更多场景。

      YOGO机器人数智化服务系统,在楼宇、医院、酒店、火车站等场景,构建了一整套与场景、产业深度结合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在这套系统中,机器人可以与如电梯、闸机、语音设备等场景内的各个设备打通,使得配送更快捷更安全。

      目前,YOGO已经在全国投入使用上百台机器人。复工后,商务写字楼人流密集,密闭的电梯间更是高危场景,为满足隔离需求,YOGO的机器人大量在楼宇投入使用,为白领送餐送包裹;同时它还在酒店为隔离人群配送三餐。无人配送服务成为科技抗疫的关键,同时,根据不同楼宇场景的需求,“有个机器人”通过给机器人增加或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如消毒模块、摄像头模块等,为疫情下的各场景提供消毒、巡检、安防能力,将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度拓展。


      新方向的思考与尝试

      疫情给服务机器人切入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被用来作为平衡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政策措施,“新基建”最近在多次会议中被提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具体涵盖 5G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YOGO ROBOT也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个趋势。赵明认为,2020年开年不平凡,疫情对于生产、经济秩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新基建不同于以往基建概念,新型基础设施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这必然也使得企业发生变革。

      YOGO ROBOT对于此早有布局,作为业内少有的全链路机器人公司,他们一直在进行物联网等前沿方向的探索。目前YOGO机器人在业内率先实现了跨楼层的全场景服务,同时是业内唯一一家取得电梯改装资质的机器人公司。YOGO的机器人系统和楼宇里的电梯、闸机等设备打通,机器人可以在楼宇里畅行无阻,不仅可以送外卖、包裹,还可以送文件。它不仅有效减少了楼宇里包裹堆积,还能够减少陌生人的进入,提升了楼宇的秩序。


      YOGO的创始人赵明认为,一项新技术真正地落地,一定要在场景中精细打磨。它要能跟实际的场景应用进行深度结合,新技术最后一定会带来全新的服务。

      在新基建大方向下,赵明认为,5G、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后,配送只是机器人其中的一个服务模块。机器人的本质是自动化的工具,它的价值在于为行业降本增效。YOGO在业内率先实现了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针对场景的不同需求,机器人只需要替换功能模块即可。YOGO的机器人白天帮大家递送外卖、快递,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提升递送效率;它晚上下班的时候,还可以完全不知疲倦的沿着写字楼比如电梯,闸机、写字楼内的墙面等每个场景巡逻和消毒。


      在疫情期间,针对复工安全,YOGO在全国投入使用上百台机器人,建立无人化站点超过百个。它们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中上海有80台机器人。其中YOGO的配送机器人KAGO5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启用的首个消毒配送机器人。同时,这款机器人也与5G等新基建方向下的新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被上海联通列为重点5G智能产品。在上海联通的助推下,KAGO5进入陆续进入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九院等医院进行服务,每天为医院办公室消毒7-8次。


      “YOGO的智能消毒机器人是把配送的“盒子”换成了消毒模块,它本质上仍是在楼宇内为人类提供服务。我们都说服务机器人,如果不能服务人,那其实服务价值还是有限的,递送是它的一个服务,消毒也是一个服务,未来的安防也是。”YOGO的创始人赵明认为,服务机器人多模块化的尝试只是开始,未来它的功能模块会对递送、消杀、楼宇服务、安防等楼宇全场景服务进行全方位覆盖,从而实现智能楼宇的升级,助推实现新基建下的产业升级新方向。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传统的基建带动了人口的流动,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新的基础设施通过带动生产和生活全方位的数据流动,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YOGO ROTOBOT)正准循着这一方向,逐步落实服务场景,通过模块化触达更多元化的服务范围。相信在未来,通过与场景、产业的深度结合,YOGO能够发挥机器人技术的乘数效应,从而促进产业转型步入快车道,发力新基建。

相关报告
  • 《“新基建”到底能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什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6-12
    • 今年年初,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催生下,“新基建”迎来了风口。   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虽然高,但能效减弱,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迈向了起跑线,准备助力经济腾飞。它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新基建在不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说疫情是发力新基建的直接动因,广阔市场空间就是新基建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那么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就成为新基建时代到来的推手。   我们采访了中科新松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他们对新基建以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看法。结合相关的政策,去思考“新基建”能够给机器人带来什么什么发展机遇?新基建其他方面的发展又会怎样影响机器人呢?   新基建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这些都与其他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息息相关。   对于机器人来说,直接带来新机会的就是5G的建设。新基建中反复强调5G技术,它的引入能实现信号传输速度从K级到M现在到G的大增速;而且,在整个数据量上实现了5倍以上的低时延,智能控制得到如此提升,能够使机器人整体连接的能力迅速提升。依靠5G,机器人需要的关键支撑能力,比如数据量、速率和时延等因素,就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除此以外,中科新松提到,他们将大量使用5G模块和云端,以便更高效地完成无线传输,通过5G模块可以将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柜、示教器与机器人之间进行无线连接,就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实时获取机器人运行数据,分析模块将自动对机器人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缩短物理空间距离,人机耦合,从而大幅提升协同效率,优化资源配给能力,提升协同效率,打造人员、机器人、产品之间的信息互联。   新基建要建设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这些又能给机器人带来什么新机遇呢?   近几年,随着用工资源的紧张和智能技术的成熟,许多服务行业场景开始调整人员结构,使用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以协作机器人为例,结合混合现实技术(AR)的协作机器人将开创全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操作人员可以在AR眼镜上得到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对机器人进行操控,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友好度,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门槛,更容易进入一些对机器人并不熟悉的服务行业,用机器人来标准化服务行业的质量。   由新松机器人与中国乒乓球学院联合推出的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系列是一个典型的AI与机器人结合的案例,发球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高度类人的机械机构,让机器人模拟教练完成乒乓球训练中的喂球动作,并实时反馈回球数据和质量,实时分析给出训练得分,帮助训练者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同时减轻教练的体能消耗。而对打机器人则可以通过海量乒乓球飞行轨迹数据自主学习充满技巧性的乒乓球策略与技巧。   随着新基建的提出,机器人将不再仅仅只是替代劳动力的工具,更多的是协助人提高效率的新物种,具备自主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创造这样的机器人需要更多人的介入,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将会被创造。在人才上,也会针对未来的就业需求培养更多对口专业人才,这是对就业岗位的一轮重新分配而非洗牌筛选。   新基建要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主要建设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对于智能制造领域来说,面对新基建窗口期,也能看到巨大的机会。   后疫情时代,对于自动化生产,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断创新知识沉淀和技术扩散的方式,正在打破原有的工业封闭技术体系和利益格局,重构工业全要素联接、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融合创新协作的网状价值生态。   作为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新松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域拥有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积累。结合5G、工业互联网、Big Data等新技术,新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了从软件系统、工业控制芯片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控制平台,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解决客观生产需求,还能为工厂开辟更高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现代化智能生产思路,弥补在制造强国这个领域缺"芯"少脑的现状,为其他的制造业、行业赋能。   此外,工业互联网的推出有助于打通产业生态跨行业供应链。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现代产业生态涉及行业越来越多,行业间信息孤岛问题愈发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供给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对接平台,能够有效打破各行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解决工厂智能仓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新松智能物流系统能够打通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联结,供应链上下游信息透明化,各环节人员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能够实时查看物料信息与状态,实现高效物联和协同工作。   总之,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从融合基础设施看,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创新基础设施看,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绝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中科新松也在付出自己的努力。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探索监管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活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升级发展,就一定能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增强综合国力,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积蓄新能量。
  • 《新基建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6-03
    • 近日,CCTV——央视国际中文频道“官宣”了“新基建”涉及的7大领域,给出了“发力于科技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的定义。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不可分割,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补短板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在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改造,通过三化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商业的效率,这背后就是工业互联网起到的巨大作用。   “新基建”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制造业大军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已成为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机械手臂不受时间和恶劣环境的限制,程序控制下可以代替人力劳动,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其中,码垛机器人不仅能够准确、高效、稳定、灵活地完成码垛工作,提高码垛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人工码垛成本。   码垛机器人是机械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核心作用是在生产线末端取代人工实现工件的自动码垛,目前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使大规模、批量化的制造更灵活、更智能。促进产业更加网络化和数字化,这是传统设备无法适应的,只能由码垛机器人来完成。   智能仓储的建立及智慧工厂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弱化等将带来码垛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市场规模和销量都将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提升综合实力,从而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码垛机器人为经济发展注入“催化剂”   据数据显示,2017年码垛机器人销量约为4.3万台,同比增长33%。未来,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6亿元,市场销量或将达到11万台。   近几年,码垛机器人的优势日渐凸显,应用场景也在各行各业里拓宽。   工业智造码垛机器人 优势明显   码垛机器人是目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设备之一,动作灵活精准、快速高效、稳定性高,能够代替人进行高强度码垛作业。   传统的人工搬运码垛,员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操作难,培训难,而智能码垛机器人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解放劳动力,一台码垛机至少可以代替三四个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机器视觉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迭代优化正在不断加快,在企业生产中,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码垛机器人的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极大地缓解了生产企业在码垛环节的各种难题,并加速提升了整条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泰禾光电码垛机器人 快速出击 身手不凡   泰禾光电码垛机器人的工作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抓手、托盘输送、定位设备以及配合软件和电气系统等,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各种码垛作业。   近年来,泰禾光电持续对码垛机器人进行研发和优化。在机械本体方面,对码垛机器人的底座、腰部、腕部和末端执行机构等部位进行了细节整改,使得机器人本体力学结构更加合理、整体密封性更好。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和防尘、防潮能力。在控制器方面,采用自研硬件控制平台,减小了控制器的体积,降低了设备的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在示教器方面,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升级,硬件的升级使得示教器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更好,能够在恶劣的工厂环境中能够长时间、无故障应用。软件的优化使得示教器的编程和使用的门槛更低,有利于工人的方便快捷操作。   如今,智慧工厂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方向,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泰禾光电码垛机器人作为智慧工厂发展的一个代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践中,已成为产业智能转型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