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焱研究组在设计动态调控元件、助力毒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2-27
  • 合成生物学以传统生物学获得的知识与材料为基础,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定量解析,在工程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指导下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深度改造原有生物系统。基于这一理念,以微生物为细胞工厂、重构生化合成网络或组装人工代谢途径,可实现重要化学品的生物合成,如青蒿素,、鸦片等。但在实践上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过量表达的异源蛋白造成宿主菌胞内资源浪费,带来生长负担;(2)重构的代谢途径对辅酶和能量需求,或导致宿主细胞自身代谢紊乱;(3)重构代谢通路将改变胞内代谢流向,造成具有毒副作用的代谢物的累积,如生物合成香草醛、间苯三酚时,宿主细胞的耐受性问题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上述问题所造成的代谢负担(Metabolic burden),在微生物生长前期尤为显著,如不经有效解决,将减少目标产物合成,导致胞内代谢流向不均衡,甚至阻滞细胞生长。

      香草醛是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化合物。在生物合成时,香草醛对宿主菌有毒性,对细胞膜和胞内蛋白具有破坏作用。其抑制毒性在宿主菌生长前期表现尤为显著。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合成香草醛的途径之一是以阿魏酸为底物,经阿魏酰辅酶A合成酶(Fcs, trans-feruloyl-CoA synthetase)和烯酰基辅酶A水解酶/醛縮酶(Ech, enoyl-CoA hydratase/aldolase)两步催化完成。唐双焱研究团队通过巧妙筛选调控蛋白识别效应物的特异性,设计构建可不同程度响应底物阿魏酸和产物香草醛累积浓度的动态调控元件,由此调控香草醛合成相关基因(fcs, ech)表达,研究显示受此调控元件控制的代谢通路在生物合成香草醛上比传统的组成型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及基于群感效应构建的启动子具有显著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启动强度上做精细调控,以期缓解生长前期的代谢负担,增加生长后期代谢活性,最终有效提高香草醛产量。此项工作进一步拓展了蛋白质定向进化手段在代谢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设计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调控元件。

      该研究以“Dynamic control of toxic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 by an artificial regulatory circuit”为题,2019年12月20日在线发表于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唐双焱组助理研究员梁朝宁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唐双焱研究员和金建明教授(北京工商大学)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9007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0080, 31971337, 31961133016,31971382)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im.cas.cn/xwzx2018/kyjz/201912/t20191227_5476325.html;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096717619303234
相关报告
  • 《蛋白酰化修饰调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4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赖氨酸酰化修饰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的调控新机制,研究工作发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25(8): 984-995. doi: 10.1016/j.chembiol.2018.05.005)和5月ACS Chemical Biology(13(5):1200-1208. doi: 10.1021/acschembio.7b01068)杂志上。 细胞重要中间代谢产物酰基-CoA类化合物,作为供体直接参与生物体内的蛋白酰化修饰,从而调控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如表观遗传、能量代谢、精子发育等,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物体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酰基-CoA扮演的角色一直被认为是聚酮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及异戊二烯类等多种重要天然产物的合成前体,然而目前人们对其作为酰化修饰供体调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过程的作用认知明显不足。 两篇文章分别以丙酰-CoA依赖性的大环内脂类红霉素、丙二酰-CoA依赖性的多酚类赤松素以及丁酰-CoA依赖性的丁醇生物合成过程中,丙酰化修饰、丙二酰化修饰以及丁酰化修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性解析蛋白酰化修饰在不同化学骨架类型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功能。证明了生物体内高浓度酰基-CoA的积累在有助于补充产物合成前体的同时,也会造成蛋白酰化修饰引起的反馈调控,导致关键酶受到抑制并影响产物产率。这种由于胞内代谢物浓度的“过载”引起生物体代谢失衡的状态,广泛存在于多种不同化学骨架类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并存在于内源性产物合成途径和人工构建产物合成途径中。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基于酰化修饰底物和修饰酶的翻译后修饰代谢工程策略(PTM_ME),如保护修饰位点、优化修饰酶系统等,有助于缓解胞内碳流“过载”的压力,相对提高目标产物产量。 这两项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蛋白酰化修饰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普遍性,并为代谢工程提供了从翻译后修饰水平改造的全新策略。 谭敏佳和叶邦策为两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药物所博士后徐骏宇和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徐娅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该项目。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上海药物所叶阳课题组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赵英明。此外,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支持。
  • 《微生物所唐双焱研究团队改造CRP全局转录调控蛋白构建高效生物合成底盘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7-28
    •  微生物研究所唐双焱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期刊发表文章,题为Designing glucose utilization "highway" for recombinant biosynthesis,构建了由cAMP受体蛋白(即CRP)突变体调控的大肠杆菌底盘细胞,具有作为天然产物高效生物合成底盘宿主菌的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CRP突变文库,获得在重组表达中可赋予常用启动子缓解 “葡萄糖抑制”的CRP突变体。转录组比较分析显示,CRP突变体可重构细胞代谢网络,提升三羧酸循环,减少乙酸盐累积,增加核苷酸生物合成,有效提高胞内ATP合成,增强细菌耐受性和抗应激活性。代谢产物分析进一步证实,糖酵解和乙醛酸三羧酸循环的上调增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研究者推测CRP突变体可激活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生物合成。研究显示,在受CRP突变体调控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天然产物香草醛、柚皮素和咖啡酸的生物合成皆有显著提升。   微生物所唐双焱研究组博士生张旋旋、曹玉峰和英盛(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刘莹博士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微生物所唐双焱研究员、梁朝宁副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金建明教授和英盛公司史桂芝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ymben.202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