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压扭转塑性应变稳定低脱氢温度的纳米晶-镁氢化物》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8-08
  • 与αMgH2正方结构可塑性紧张使用高压扭转(HPT)方法和完全转换为nanonocrystallineγ斜方晶系的阶段增加了压力。纳米晶体的高压γ相的形成导致脱氢温度下降到80年?K。采用基于声子计算表明,α和γ阶段都是动态稳定,但γ相的离子结合较弱的结合能和相应的低氢脱氢温度。本研究证实了晶体结构对氢化物热稳定性在储氢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

相关报告
  • 《1-甲基吲哚的氢化与脱氢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4-12
    • 我们报告一个新的候选人的液态有机氢载体,1-methylindole,氢含量为5.76 wt %和低熔点低于−20°C。详细研究了1-甲基吲哚的加氢和八氢-1-甲基吲哚的脱氢反应。完全氢化1-methylindole实现在5 wt %俄文/氧化铝催化剂在130°C和6.0 MPa,转化率和选择性的100%向octahydro-1-methylindole实现。对octahydro-1-methylindole的催化脱氢作用进行了5 wt% Pd/Al2O3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摘要采用联合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分析了奥克塔氢-1-甲基吲哚脱氢致1-甲基吲哚的机理,并分析了八氢-1-甲基吲哚的两种稳定异构体。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氢气释放量的影响。此外,在Pd/Al2O3上,octahydro-1-methylindole的脱氢反应是由一阶逐步脱氢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22.99 kJ/mol。释放的H2纯度高于99.99%,不存在可检测的杂质。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10
  • 《采用均匀分布的硅基金镍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稳定的纳米催化剂,用于二甲胺硼烷制氢》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21
    • 研究了硅基金镍纳米复合材料(AuNi@SiO2)对二甲胺硼烷制氢的影响。制备了AuNi@SiO2纳米杂交结构物作为二甲胺硼烷脱氢的纳米催化剂。制备的纳米复合结构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的形态。所得到的纳米杂交产物,作为纳米催化剂的AuNi@SiO2,在室温下进行了DMAB的析氢实验。利用分析技术对合成的纳米杂交种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纳米尺度下,金镍合金在SiO2表面呈均匀分布。表征后,计算了二甲胺制氢纳米复合材料的翻转频率(TOF) (546.9 h−1)。此外,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相同的反应中,即使在第五次使用后活性也会显著降低。此外,DMAB催化的AuNi@SiO2纳米杂化反应的活化能(Ea)为16.653±1 kJmol−1,促进了催化反应的进行。此外,在AuNi@SiO2簇上使用DFT-B3LYP计算研究催化剂活性。理论部分得到的基于DFT的计算结果支持了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