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充电、高容量和安全锂离子电池的Ti2Nb14O39阳极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0-20
  • ti-nb-o二进制氧化物材料代表了锂离子电池的一组极有前景的阳极材料。这些材料的优异性能(388-402毫安g-1),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如在锂电镀电压和最小体积变化上的操作潜力。在此,这项研究报告了ti-nb-o家族的一名新成员,Ti2Nb14O39,作为一种先进的阳极材料。Ti2Nb14O39多孔球体(Ti2Nb14O39-s)显示了一种有缺陷的剪切重晶体结构,其体积大,且有大量的阳离子交换空间(0.85%与所有阳离子交换位置)。这些形态和结构特征允许短的电子/Li+-离子传输长度和快速的Li+-离子扩散系数。因此,Ti2Nb14O39-S材料提供重pseudocapacitive行为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可逆容量(326 mAh克−1 0.1 C),第一个周期库仑效率高(87.5%),安全的工作潜力(vs李/李+ 1.67 V),突出速度能力(223 mAh g - 1 40 C级)和持久的循环稳定性(只有0.032%的容量损失每周期在200周期10 C)。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充电快Ti2Nb14O39-S可以是一个有前途的阳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安全、稳定。

    ——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17日

相关报告
  • 《新材料铌酸镍: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提升10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3
    •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铌酸镍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充电速度可以提高十倍。 通常来说,有两种材料可以作为阳极材料。首先,最常见的是石墨阳极,它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为汽车供电数百英里而无需充电。然而,这种电池在充电时会有锂金属电镀的过程,从而容易导致火灾和爆炸。 另一种是钛酸锂阳极,可以快速充电,但缺点是随着时间推移其能量密度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需要更频繁地对电池进行充电。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表示,铌酸镍这种新材料能够提高充电速度,同时降低损坏阳极材料、导致电池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风险。 铌酸镍(NiNb2O6)是一种新材料,在研究人员看来,它具有非常有吸引力的特性,例如经过多次超快充电循环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主要与其“开放和规则的晶体结构”有关,导致电荷传输信道相同。这意味着它的性能优于标准阳极材料石墨。 此外,尽管制造这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很复杂,但铌酸镍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它不需要无尘室这样的基础设施。而且,铌酸镍比石墨更致密、体积能量密度更高,更有机会打造出更轻、更简单的商业电池。 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发现,该版本非常适合将其引入能源网、需要快速充电和放电的电动机器或电动重型运输工具。但是,如果用于电动汽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低温快速加热方法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27
    • 亮点:1.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膜对电池模组快速加热的方法。 2.研究了电池加热功率、加热部位及模组多维度错位协同加热方法对电池温度场及其升温速率的影响。 摘 要 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加热是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以及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加热问题,本工作考虑电池的尺寸效应及其各向异性的热传导特性,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手段,提出了利用电热膜对电池模组进行快速加热的方法。探讨了电池加热功率、加热部位及模组多维度错位协同加热方法对电池温度场及其升温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的温升速率与加热膜输入功率之间呈现出线性关系。电池大面加热功率为350 W时,电池平均温度在118 s内可从-20 ℃上升至0 ℃,最大温度达到39.4 ℃,且291 s后电池组温度达到平衡。双侧面加热相比大面加热,其温度提高了18%,但材料成本减少了38%。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表明了本方案加热时间短、可靠性高,且可快速提升电池组温度。研究结果对户用储能设备的热管理技术开发及优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加热膜;低温环境;快速加热 储能设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最重要的技术和基础装备之一,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减少污染等优点,成为储能设备良好的组成单元。然而,在低温环境中,储能电池的性能大幅度降低,特别是电池低温下充电发生析锂现象,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可再生能源储存的应用,加热系统能够确保电池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使其适应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因此,电池储能设备需要研究低温电池快速加热策略,实现对储能电池组的热管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为改善低温电池的加热效果,目前很多学者研究了可以对低温电池加热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内部加热法与外部加热法。内部加热方法包括交流加热法、直流加热法以及电池自加热法;外部加热方法包括空气加热法、加热膜加热法、相变材料加热法等加热方法。 内部加热通常是在电池内部产生大量热量,使电池升温且受热更加均匀。何锡添等设计了一种变频变幅交流自加热策略,相比于恒频变幅加热策略,其温升速率最大可提高21.85 %。Wang 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池结构,通过在电池内部安装加热元件,实现了低温下快速自加热。外部加热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热传导或热对流将热量传递到电池内部实现加热。张承宁等采用宽线金属膜加热法,通过加热低温电池显著提高了电池的性能;E等设计了一种加热膜和相变材料耦合预热的方法,通过确定耦合的最佳参数,使预热时间大大减小,预热效果良好。Zhang等使用相变材料与加热膜设计了两种加热方式,结果表明大面加热的效果优于侧面加热。熊瑞等]提出了一种加热膜与交流加热复合加热方法,该方法的加热效率为3.18 ℃/min,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整能力和加热效果的一致性。 目前,国内外在锂电池低温加热方面,对电池加热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尚不充分,加热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水平,仍存在加热效率低等问题。同时方形电池的热传导存在各向异性,在电池的不同表面加热时,其加热效果存在差异。本工作以方形电池为对象,通过对外部加热功率及电池加热方法的参数化分析,探究电池低温下外部加热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加热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本工作使用外部加热提高方形锂电池的低温性能,构建了方形锂电池模型,数值研究了电池组模块的温升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池加热方案的可行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加热膜输入功率提升可缩短预热时间,但加热过程中的温差增大。电池温升速率与加热膜功率呈线性关系。若加热膜功率相同,电池平均升温速率不受加热膜布置方式的影响。 (2)加热膜的加热功率为350 W时,温升速率为10.17 ℃ /min。且电池的大面加热优于其他布置方式,最大温度为39.3 ℃,在291 s后电池的温度达到动态平衡,低温加热速率有显著提高。双侧面加热相比于大面加热,其温度提高了18%,但材料成本减少了38%。 (3)对多维度协同加热方法,大面与双侧面、大面与交叉侧面的加热方法在118 s内的电池最大温度分别为42.6 ℃和43.1 ℃,分别在307 s和346 s时电池内部温度达到稳定,均能够满足电池的低温加热需求。 (4)低温加热实验充分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大温差可控制在4 ℃以内,证明本工作提出的电池组快速预热方案可行,能够满足电池预热的实际需求。 作者:匡智伟、张振东、盛雷付林祥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894 引用本文:匡智伟, 张振东, 盛雷, 等. 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低温快速加热方法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2): 791-798.KUANG Zhiwei, ZHANG Zhendong, SHENG Lei, et al. Research on low-temperature rapid heating method for high-capac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in energy storage[J].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 14(2): 79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