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发现水稻抗旱耐盐生理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2-25
  • 近期,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揭示了水稻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参与水稻抗旱、耐盐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科学前沿》和《环境和实验植物学》。

    干旱、高盐等环境胁迫显著抑制水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减产,水稻缺钾会引起植株矮缩、茎秆细弱,严重的产生近似火烧状的“铁锈稻”等,水稻缺钾还会进一步降低其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研究发现OsHAK1(超表达转基因材料)在根系和地上部均受干旱、高盐诱导上调表达;oshak1突变体在营养和生殖生长期均表现对干旱、盐胁迫敏感,而过量表达OsHAK1可以促进活性氧的清除、增强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的抗旱、耐盐性;OsHAK1的表达量与籼稻和粳稻品种间耐盐性的差异成正相关;通过干旱诱导启动子(OsHAK1pro)特异启动根发育相关基因OsRAA1的表达,获得在干旱逆境下根系生长、钾积累、单株产量和抗旱性均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水稻。研究结果可为培育抗旱、耐盐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水稻所陈光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钱前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徐国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 原文来源:http://www.caas.cn/xwzx/kyjz/285120.html
相关报告
  • 《微生物所发现水稻黄单胞菌效应子调控作物免疫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07-09
    •   黄单胞菌是一类能够侵染水稻、小麦、番茄以及十字花科等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病原细菌。水稻黄单胞菌侵染水稻造成的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病原细菌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许多效应子进入植物细胞内,操控植物细胞内的免疫信号传导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如干扰植物蛋白功能、操纵植物激素改变等),来帮助病原微生物致病。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三型分泌系统效应子包括两大类:转录激活子样(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TAL)和非转录激活子样(non-TAL)效应子。TAL效应子通过自身的重复序列直接识别并结合靶基因启动子来调控宿主基因表达;然而对non-TAL效应子致病机理的了解却十分匮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杰课题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16个non-TAL效应子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分离了在水稻黄单胞菌致病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效应子XopK。研究发现XopK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通过直接泛素化修饰水稻重要免疫受体激酶OsSERK2并介导其降解,抑制植物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病菌致病性。该研究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non-TAL效应子XopK的生化活性,阐明了其操控植物免疫的机理和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   该成果于6月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该研究的水稻材料和田间接种试验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学伟团队合作。张杰课题组的助理研究员秦君和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周晓钢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杰和陈学伟为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 《遗传发育所发现MHZ11蛋白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乙烯信号的调控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水稻等作物中尚不清楚。 2020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于The Plant Cell上的论文,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研究人员通过对水稻乙烯不敏感突变体猫胡子11(mhz11)的分析,鉴定了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其调控水稻根中的乙烯信号。MHZ11蛋白定位于内质网膜并具有酰基水解活性,这种活性影响水稻根中甾醇的平衡,是根乙烯反应所必需的。MHZ11过表达导致根中的组成型乙烯反应。从遗传学上讲,MHZ11与乙烯受体OsERS2在激酶OsCTR2和内质网膜蛋白OsEIN2上游起作用,进一步生化研究揭示了MHZ11对OsCTR2磷酸化的调控作用。空气中体内OsCTR2呈现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形式,且磷酸化的蛋白丰度高于非磷酸化蛋白;乙烯处理后磷酸化形式的蛋白丰度逐渐降低。而MHZ11突变后,磷酸化的OsCTR2一直处于高丰度状态,不随乙烯处理发生变化。MHZ11过表达则促进乙烯对OsCTR2磷酸化的快速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甾醇合成抑制剂处理可以抑制乙烯受体和OsCTR2的互作,进而抑制OsCTR2的磷酸化/激酶活性。该研究发现了水稻中的一个新的乙烯信号调控组分,为乙烯通过抑制受体和OsCTR2调控根生长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吴晓燕 摘编自http://www.genetics.ac.cn/xwzx/kyjz/202003/t20200320_5517879.html 原文标题:张劲松研究组和陈受宜研究组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