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高峰年产量或达650亿方,成为天然气产量增长主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2
  • 未来十五年,将是页岩气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们预测,中国页岩气高峰产量将达到650亿立方米/年,预计出现时间在2030-2035年。”在8月30日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天然气论坛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表示。

    赵文智称,203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280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成为产量增长的主体,对天然气总增量的贡献达到四成以上。页岩气在天然气产量中的占比,将由2015年的3.3%增至2035年的23.2%。

    2018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为108亿立方米,占到天然气总产量1610亿立方米的6.7%。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总产量,将和常规天然气产量基本持平。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被称为天然气储量倍增的生力军,主要类型可分为海相页岩、海陆过渡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但截至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评价。

    2011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评价数据显示,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为36.1亿立方米。原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同年评价潜力数据为2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次中石油)的四次资源评价数据为12.85亿立方米。

    赵文智表示,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的数据分歧在于,各大机构对海陆过渡与陆相页岩气潜力与地位的评价不同。

    “由于中国页岩气工业开发刚刚起步,勘探尚未充分展开,资源潜力尚需时间才能明确。但中国页岩气资源的基础雄厚,发展是现实的。”赵文智认为,随着技术颠覆性的突破,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排除页岩气年产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的可能性。

    去年,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页岩气生产国,累积完成页岩气钻井898口,提交探明储量1.05万亿立方米。

    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页岩气探明储量7254.92亿立方米,产量66.17亿立方米;中石油页岩气探明储量3200.75亿立方米,产量42.64亿立方米。

    赵文智认为,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值得国家重视,应加快推进力度。

    据他介绍,2019-2035年,中国页岩气快速上产,预计年均需钻井500口,约是2018年工作量的两倍,参与主体构成多元化。

    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企业自营、国内合资、风险作业和对外合作,共有18个主体参与,涉及管理部门和参与单位较多,高效协调和有序组织难度较大。

    因此,赵文智建议,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把控成本,企业应精心运筹,以保证进度。

    中国页岩气地面与地下条件复杂,施工征地、企业和地方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等非资源因素对上产节奏影响较大。赵文智认为,企业还需要高度重视这些因素。

    此外,赵文智还建议,页岩气高效开发需注重提高区块采收率,从立体井网、合理井距与生产制度等方面采取综合举措。

相关报告
  • 《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1
    •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生产天然气164亿立方米,比2021年9月份发布的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环比下降3.5%。由于9月份比8月份要少一天,9月份日均产量为5.5亿立方米,与8月份近乎持平。1-9月份,生产天然气1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 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李亚倩表示,前三季度,国内各大气田依旧保持增长态势。据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的消息,西南石油局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产气达60.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持续保持强劲增储上产势头。目前,该局日产天然气达到2480万立方米;从长庆油田获悉,截至10月12日,长庆油田今年年产天然气376.71亿立方米,连续十年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塔里木油田前三季度累计生产天然气239亿立方米,日产天然气同比增加100万立方米,均超计划运行。10月20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今年天然气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大关,相比去年同期提前22天实现这一目标。 10月国内进入了第四季度供暖季,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等部分省区已于10月提前开栓供暖,加之各地为补充农村燃煤散烧综合治理“煤改气”的用气需求,进一步保障首府民生和供热用气的安全稳定。“预计10月用气量将攀升,国内气田也将抓紧生产,为冬季保供做准备,继续释放产能,天然气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 李亚倩表示。 与此同时,国内生物天然气的开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中国中化旗下企业西南院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生物天然气》近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填补了全球生物天然气标准领域空白,将加快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化进程,促进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生物天然气是一种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城镇有机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经净化提纯后与常规天然气成分、热值完全一致。发展生物天然气不仅有利于补齐我国天然气供需短板,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还可解决粪污、秸秆露天焚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城乡有机废弃物能源化产业化,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物天然气生产国和使用国。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年产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国家《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 《页岩气有望成我国天然气核心增长点 勘探开发连获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16
    • 随着几处勘探开发连获重大突破,页岩气最近又火热起来。我国作为储量大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1.8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率却仅有4.79%,资源潜力巨大。在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之际,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的价值不言而喻。勘探开采技术的突破令人振奋,但探矿权机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政策跟进也需要投入更多关注。 页岩气最近又火了起来。随着最近几个勘探开发重大发现的发布,页岩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核心增长点。在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至45.3%之际,这些消息很是引人关注。 产业发展小步快跑 3月底,中国石化发布消息称,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获重大突破:威(远)荣(县)页岩气田提交探明储量1247亿立方米,今年将建成10亿立方米产能;丁山—东溪区块国内首口埋深大于4200米的高产页岩气井——东页深1井,试获日产31万立方米高产气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页岩气井压裂工艺技术。 两个月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刚刚宣布,我国鄂西地区(湖北西部)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具有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资源基础。由此,鄂西地区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新的基地,形成与重庆涪陵、长宁—威远“三足鼎立”的资源格局,打破我国页岩气开发均集中在长江上游的局面。 天然气是传统化石能源中最为清洁的能源,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入人心,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 今年1月份,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约1254亿立方米,增幅高达31.7%,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升至45.3%。这意味着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表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1.8万亿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页岩气探明率仅4.79%,资源潜力巨大。页岩气,这种非常规天然气贮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以前被认为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但是,随着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技术的成功应用,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得以快速发展。 作为储量大国,我国完全有理由在页岩气产业大有作为。鞠建华介绍,从2014年9月份到2018年4月份,不到4年时间,我国在四川盆地探明涪陵、威远、长宁、威荣4个整装页岩气田,页岩气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突破万亿方,产能达135亿立方米,累计产气225.80亿立方米。我国已成为继北美之后又一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页岩气田的国家。目前,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是涪陵页岩气田。去年3月份,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具备10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建成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18年,涪陵页岩气田共生产页岩气60.2亿立方米,销售57.8亿立方米。 为什么能快速发展 毫无疑问,世界第一的储量和巨大的市场缺口推动了我国页岩气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其中,政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1年底,经国务院批准,页岩气成为我国第172个独立矿种。 2013年10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页岩气产业政策》,明确国家将按页岩气开发利用量,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直接给予财政补贴。2012年至2015年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这一幅度比煤层气补贴标准高出1倍。“十三五”期间,页岩气补贴标准调整为前三年0.3元/立方米、后两年0.2元/立方米。同时,页岩气开采企业还享有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等政策。从2018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页岩气资源税(按6%的规定税率)减征30%。 与此同时,我国页岩气勘探开采技术开始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经创新形成了适合页岩气开发特点的系列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实现了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清洁生产,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成藏理论、核心勘探开发技术等,为我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鞠建华表示。 据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单井成本较2014年开发初期已经降低30%以上。此次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的突破中,技术突破也是重要亮点之一。在丁山—东溪区块,中国石化深层页岩气攻关试验井——东页深1井,在埋深4270米的优质页岩气层试获日产31万立方米高产气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页岩气井压裂工艺技术,为深层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针对地调局在鄂西地区的页岩气突破表示,鄂西页岩气调查取得的成果是战略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引领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较大增长前景可期 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页岩气建设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部分中小型企业投资积极性有所减退。2011年,页岩气被列为我国第172个独立矿种,其初衷是尝试在页岩气行业引入多个投资主体,实行与天然气行业高度集中不同的体制。2011年和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先后举办两次探矿权出让招标,其中第二次的20个招标区块吸引了83家企业参与。但随后因国际油价下滑,中小企业对页岩气热度大为下降。第三次页岩气招标也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才举行。此前拿到页岩气探矿权的企业,不少也因资金需求过大、前景不明,陷入“圈而不探”的怪圈。 其次,因我国页岩气储量普遍埋藏较深,且多在山区,大规模作业难以开展,勘探开发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有关专家表示,政策层面虽对页岩气有不少政策支持,但目前国内仍缺乏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管理政策,大多仍参考传统油气操作规程,所以有必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国家能源局曾在《关于印发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亿立方米至1000亿立方米。 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看尚有难度。不过,在资源环境倒逼下,未来页岩气定会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