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化所合成新型发光材料拒绝“铅污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发光材料——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采用毒性较低的铋元素来取代重金属铅。这一新材料应用在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上,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热点文章发表在近期《德国应用化学》上。

    含铅钙钛矿纳米晶具有成本较低、发光亮、纯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重要发光材料。然而含铅钙钛矿纳米晶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铅,能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寻找无毒且性能好的非铅钙钛矿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尝试采用毒性较低的铋(Bi)元素来取代铅,并于2017年首次成功合成出含Bi的非铅钙钛矿纳米晶,并揭示了其发光动力学机理。

    近日,该团队采用溶液法进一步合成了双钙钛矿纳米晶。经试验证明,这一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在取代含铅钙钛矿纳米晶方面具有优势。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出了通过降低表面缺陷来提高发光效率的新方案,将大力推动非铅钙钛矿的研究和应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66314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合成新型掺杂发光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0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合成了未掺杂及锰离子掺杂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并详细讨论了其尺寸效应及发光动力学机理。研究发现,未掺杂锰离子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发射出蓝色荧光,通过掺杂锰离子,可以实现明亮的橙红色荧光发射,证实了合理利用半导体纳米材料亚能带对设计高性能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中心科学》上。 近年来,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受到广泛关注,有望克服铅基钙钛矿纳米晶的毒性和不稳定性,成为理想的发光材料。科研人员主要关注于钙钛矿纳米晶材料宽波段白光发射,而对其他特定颜色的荧光发射研究较少。掺杂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钙钛矿纳米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稳定性。对锰离子掺杂体系来说,锰离子作为掺杂剂发光是科研人员感兴趣的方面,但常常伴随着与其产生竞争关系的带边发射或自陷态发射。此外,锰掺杂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的尺寸效应及动力学机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日,该团队成功合成了结晶度高、形貌均匀的未掺杂及锰掺杂的钠基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未掺杂锰离子的钠基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具有蓝色荧光,掺杂锰离子后则展现出单一的、纯的锰掺杂剂发光,可发射出明亮的橙红色荧光,最高荧光量子产率达到44.6%,同时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 据悉,该团队结合稳态和瞬态光谱技术,详细讨论了锰掺杂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发光动力学机理,进一步研究了锰掺杂剂发光体系的尺寸效应。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在纳米水凝胶抗污染油水分离膜材料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8-23
    • 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目前,含油污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复杂环境下乳化含油污水的处理。利用膜分离技术来实现油水分离被认为是最具有效的分离手段之一,特别是针对乳化的油水体系。然而,传统的膜分离材料在油水分离过程中会遭受严重的污染,导致分离通量以及油水分离效率的急剧下降,严重阻碍了膜分离技术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的分离膜材料,解决分离膜材料的污染问题,是实现油水的高效、快速以及稳定分离的关键所在。 近期,为了解决膜分离材料的抗污染问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靳健研究员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了一种磺基甜菜碱型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ZNG-g-PVDF)(如图1所示)。这一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的尺寸~50nm,这一纳米级尺寸有助于纳米水凝胶的快速浸润和吸水,从而赋予了PVDF多孔膜超亲水的性质。由于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同时具有水凝胶的高保水性能以及两亲离子性聚电解质的强水合能力,能够在PVDF多孔膜的表面构筑出牢固的水合层以及近中性的表面。这一超亲水的近中性表面赋予了PVDF多孔膜在水下对原油近乎零粘附的效果(如图2所示)。此外,磺基甜菜碱型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抗盐性以及耐酸碱性能,保证了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在不同种类的盐溶液中以及宽泛的pH范围内均能够保持超亲水特性以及水下超低油粘附效果。为了进一步考察这一分离膜材料的抗污染性能,研究人员通过模拟现实的乳化油水,利用这一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来分离含有表面活性剂、蛋白质以及生物有机质(NOM)的油水乳液并监测其多次循环过程中通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如图3所示),这一两亲离子性纳米水凝胶接枝改性的PVDF多孔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抗污染能力,循环过程中通量的恢复率几乎高达100%。这一工作所使用的亲水改性策略相对温和、简单,为制备高效油水分离膜材料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