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制出可在工业废气高温下高效捕集CO?的新型吸附剂》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2-10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OF),ZnH-MFU-4l,能够在超过200℃的高温下可逆地吸附二氧化碳。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现有低温二氧化碳捕集方法的局限性,尤其适用于从工业废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研究显示,该材料在经过508次循环后保持了96%以上的初始吸附容量,并且可以在不需要额外能量的情况下再生,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M4MDgyNA==&mid=2247493171&idx=2&sn=4893d519901c2a52c8e527c623b8e651&scene=0
相关报告
  • 《可再生的钠基硅酸锂吸附剂,具有在高温下捕获CO2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6-24
    • 最近,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电动车辆的各种电力或能源的广泛使用。 结果,锂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同时价格也在上涨。 该研究报告了可再生钠基硅酸锂固体吸附剂的合成,其使用的锂比Li4SiO4固体吸附剂少。 通过将LiOH与硅酸钠溶液以2:1M的比例混合制备可再生的钠基硅酸锂固体吸附剂,其在多个循环期间稳定地保持其CO 2捕获能力。 除了存在于开发的固体吸附剂中的Li4SiO4之外,我们将CO2吸附和再生归因于新的结构,即Li3NaSiO4。 值得注意的是,LONS2固体吸附剂表现出比Li4SiO4吸附剂更快的CO2吸附速率。 此外,含有Li3NaSiO4和Li4SiO4相的LONS2固体吸附剂具有在高温下捕获CO2的潜力。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
  • 《新型海水淡化“绿色”吸附剂面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3
    • 海水咸水脱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现有利用吸附剂脱盐方法,存在着二次污染或能耗较高的问题。8月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的一项成果,将为未来开发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一种新思路。 该成果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区然雯副教授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王焕庭教授合作研发出的一种既高效又低能耗的吸附剂,借由光亮的调节,不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盐离子获得淡水,还能实现吸附剂循环使用。 该团队发现,一种名为“螺吡喃”的物质在黑暗或者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化为具有正负两性离子的状态,并在可见光照下恢复原状。更让团队成员感到振奋的是,“螺吡喃”这种在黑暗状态下呈现的正负两性离子,正好可分别作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位点,吸附去除水中的盐。 研制一种新型吸附剂的“灵感”由此而生——将“螺吡喃”分子固定于铝基金属有机框架中,充分利用它“遇暗变阴阳,遇亮则复原”的奇妙特性,借助光亮的调节,完成盐离子吸附和析出的过程,从而获得淡水,实现咸水脱盐和循环使用的“双重目标”。 数据显示,当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反渗透膜法对2233毫克/升浓度的淡盐水进行脱盐时,淡水获得率为70%,每吨水需消耗0.38度电。而使用厦大研制的这款吸附剂对同等浓度的淡盐水进行脱盐时,淡水获得率为88%,制备每吨淡水消耗0.11度电。实验还表明,该吸附剂在10个循环使用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脱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