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核心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9
  • 从中油国际管道哈萨克斯坦管道公司获悉,截至8月27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安全平稳运行5749天,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创造了1200多个长期稳定的本地优质就业岗位。 自1997年以来,中国石油与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核心区。 坚持互利共赢,深化油气全产业链务实合作。中国石油与合作伙伴成功打造以阿姆河天然气项目、阿克纠宾项目为代表的“明珠”项目,形成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炼油及油品贸易、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油气装备和运输、信息技术及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稳健发展,更有力助推了东道国经济与社会的繁荣进步。今年6月,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合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更多依靠管理提升转变。阿克纠宾公司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重协同的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国内外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加快数智化转型,构建起“需求—采购—库存”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模式。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多年来,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中亚地区创造就业机会超4万个,员工本土化率超过95%,援助建设了哈萨克斯坦国家舞蹈学院等公益项目。 坚持绿色发展,稳步布局新能源业务。PK公司利用油区内丰富的风能资源,从2022年开始建立绿色能源发展专班机制,推进风电项目逐步落地。阿克纠宾公司完成一期100兆瓦自消纳风电项目预可研并上报审批,计划今年年底前启动招投标工作。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推动新能源与油气业务融合,形成压气站余热利用、供配电优化等核心技术储备。 依托近30年的合作基础,中国石油将继续以能源合作为纽带,推动更加广泛、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3247-1.html
相关报告
  •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11-18
    • 9月24日-26日,2020年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本届海丝博览会以“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会设5大展区,其中,国际品牌展区、国际文化旅游展区2大综合展区为今年首次设立。2020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及4个平行分论坛同期举办。博览会邀请了51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新冠疫情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中国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9月24日举行的“2020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上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话语权、影响力,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中国商务部9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总额的17.2%,较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729.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60.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4%和57.9%。   今年以来,广州有力地应对了疫情冲击。根据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论坛上透露的数据,1月至8月,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1644.7亿元,逆势增长1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穗投资4.73亿美元,同比增长70.9%。   “当前,美国对我国经济、技术进行打压封锁,对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合围打击。我们不仅要及时揭穿,而且要沉着应对。”李毅中说,“我们还要看到国际产能合作竞争是日趋激烈的,一些国家对我国产能合作还存在一些疑虑或是误解,我们要做好防范和化解。我国企业国际化运营经验还不足,有成功也有失误,监管体制机制还不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战略地位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发挥制造业的带动作用   在2020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上,李毅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更是一个中心枢纽,向西、向东、向南都可到达世界重要的经济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粤港澳三地优势特色明显,互补性强。香港金融、商贸、海运、航空、科技等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澳门旅游业、会展经济发达,港澳长期形成了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连的网络。而珠三角工业、制造业优势明显,是整个大湾区制造业的主体。   “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著名湾区有一个共同点——都有发达的制造业。”李毅中称,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相当,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其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为21%,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湾区(约11%-16%),并且工业增加值总量远大于其他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吞吐量第三大的深圳港、第五大的香港港和第七大的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和航空市场规模领先。   由于受发展阶段和历史积淀等因素所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有一定差距。去年,中央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均强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那么,广东省应如何建成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李毅中建议,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制造业对大湾区的支撑带动作用;继续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提升改造具有广东特色的基建、汽车、石化、电子制造、家电等,培育发展能带动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始终保持科技创新活力和实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李毅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要注意先进产能、先进技术的合作,将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相结合。合作双方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建立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迫切,而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具有工业化的经验,双方可互补;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重振制造业,进行再工业化和结构调整,而我国一些行业已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双向投资和先进技术的交流,可开拓市场,促进双方的产业升级。   应推进体制创新   “过去,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高收入,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而这种负效应今天仍然在不断显现。比如,我们热衷于简单的加工贸易,而轻视以自主知识产权作支撑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培育,热衷于拿来主义,而一定程度地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许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论坛上称。   他说,这导致了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并且已稳居世界第二,但总体质量不高;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创新指数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但不少关键核心技术短缺,一些关键的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   在当今世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环境下,国内一些产业遭遇“卡脖子”的困境,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范恒山指出,作为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带头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实现思想创新。尽管粤港澳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一直存在着行政分割、市场不畅、同质竞争、资源错配等问题。”范恒山说。   他建议,大湾区要着重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将三地规则制度中可接轨、可打通的方面形成通行体制;全面清理一切不利于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做法,破除阻碍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类法律的行为规制,约束各地区的相互封锁和不良竞争行为。   现代服务业全球化加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收缩,全球贸易投资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正在收缩,同时可以看到一个新的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全球化加速前行,以及数字化转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全球加速前行。   201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高出全球增速约3.7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3亿元人民币,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总额比重自2015年的27.3%提升至2019年的34.7%。   数字“一带一路”建设也收获了新成效。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路的建设全面推进。到去年年底,中国已经与137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22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文件。网络互通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建成跨境陆缆和国际海缆。   张燕生指出,中国提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推动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人才服务、专业服务快速发展,也就是要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联互通。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30年,需求增长最快的将是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型服务、生活型服务、公共型服务。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服务贸易逆差增长最快的三大领域为:留学和境外旅游,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其他商务服务和跨境运输。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会对全球的教育市场、旅游市场、知识产权市场、跨境运输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产生长期、巨大、可持续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将因此迎来不一样的前景和机遇。
  • 《香港创新科技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线上研讨会举行》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8-03
    • 为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配合内地企业“走出去”,推动香港和内地企业在创新科技领域共同发展,“2020外洽会系列论坛——香港创新科技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线上研讨会”于30日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共同举办。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智良致辞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疫情影响,香港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香港自身的有利条件仍然对内地和海外企业具有吸引力,包括便利的营商环境、简单的自由贸易政策、稳健的金融制度、高度的资金流动性、优质的证券服务等。   邓智良说,香港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协助海外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同时推动内地企业与海外市场接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香港在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领域更能发挥所长。作为负责吸引全球各地企业到香港拓展海外业务的香港特区政府投资促进部门,投资推广署会继续尽力为企业提供适合的政策措施,同时积极推广和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内地企业通力合作,拓展业务发展。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致辞说,近年香港特区政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融入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陆续推出了若干新政策、新措施。在培育创新主体,包括金融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特区政府的关注度和财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科技要素富集区和孵化地。   胡卫平表示,面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市场经贸萎缩的环境,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要进一步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开拓国内市场的能力,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以创新科技赋能“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为香港和内地等企业创造投资发展机会,也要进一步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走实走深,及时精准地推介和分享创新科技与投资项目信息,为内地和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研讨会上,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园公司、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入境事务组、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创新及科技组等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经验分享。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旨在发挥香港在金融科技、营商环境、现代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吸引更多内地科创企业投资香港、进驻香港市场,推动香港和内地企业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创新科技领域共同发展,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350余家单位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