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省从七个方面加速发力推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3-28
  • 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近日,《2019年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要点》发布。2019年,我省将从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再上新台阶、着力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水平、提高财税政策支持精准度、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供给、加强中小企业基础工作等七个方面狠下功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力争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左右;力争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以上,小升规工业企业数量不低于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高成长型企业超过500家,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家。

      梯度培育 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水平

      2019年,我省将在中小企业培育方面持续发力,坚持成长性与专业化“双轮驱动”,实施“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

      在成长性方面,支持成长前景较好的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做大”,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和国(省)内行业排名居前的行业“小巨人”;在专业化方面,指导产业链上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专注于细分行业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继续壮大具有专业化生产和服务配套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同时,开展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和支撑能力提升,探索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整合资源 助力中小企业“双创”上台阶

      2019年,我省将加大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协同创新组织,参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举办“创客中国”暨“创客天府”“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双创品牌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加速挖掘培育新动能项目。

      同时,将扎实推动“双创”载体建设,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国家再支持3家以上载体建设;开展第二批四川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导师遴选工作,新增100名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导师;继续开展“创新创业导师市(州)行”系列活动,年服务企业500家以上;推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建设,加强成员单位交流、对接、合作和资源共享;围绕乡村振兴,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措施,培育一批“双创”优秀带头人。

      金融支持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019年,我省将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支持融资政策;开展“险资入川进企”行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力争实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增长20%左右。

      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实施“应收账款融资甘泉行动计划(2019年)”,稳步推广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推进注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程,完善诚信小微企业动态培育名单,开展“一对一”融资辅导,帮助企业达到金融机构授信条件,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扩大“园保贷”“支小贷”等试点范围和规模。

      减税降费

      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我省将集中资金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重点领域,大力支持与“5+1”产业成链配套的企业和项目。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落地奖补、县域经济发展激励、PPP综合补助等政策,激励引导各地区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县(区)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此外,还将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组织开展“税务助企”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完善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和收费公示制度,强化已出台降费政策监督检查;继续实施分类支持性电价政策,积极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直购电、富余电量等电力市场化交易。

  • 原文来源:http://www.scjm.gov.cn/scjxw/zyxxzz/2019-03/28/content_8bcb09c92ab34178a4b60db78c3ef78a.s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协同各方力量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5-04-15
    •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申佳平)4月2日,“智汇湾区 模创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走进中小企业)系列活动暨深圳市“携手共赢”百场产业对接首场活动在深圳市举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对于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迫切希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业态创新和提质增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在启动活动致辞中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撮合作用,突出场景牵引、强化供需协同,协同地方、企业、联盟等各方力量,做强技术根基、做大产品供给、做好企业服务、做优环境生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Deepseek等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其技术创新的成本量变引发了模式质变。要加速构建 “AI+垂直行业”创新生态,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表示,深度行(走进中小企业)系列活动不仅是技术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更是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动能、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诊断-赋能-跟进”完整服务链条,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引擎”。 据了解,该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期间,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发布“找模型”板块,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匹配、免费试用、案例解析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便捷获取大模型资源。                                (责编:方经纶、高雷)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9-08
    • 为了 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 近日 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 ),有力增强了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 9月4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 认为, 促进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是狠抓政策落实, 近期 将开展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督促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健全服务体系,建设全国一体化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的服务模式 , 新培育100家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是举办中德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大会、第12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活动,帮助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组织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五是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互为主体 。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管部门, 近年来 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支持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 我国 已累计培育了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9.8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在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里民营企业占95%左右,民营企业占比非常高。1—7月份,“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收利润率分别比规上中小企业高了5.5个和2.7个百分点,“小巨人”企业7月份用电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截至7月底已累计有1600多家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的比例超过30%,1—7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占比60%,充分展现了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好《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等惠企政策落实。推动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等政策进一步延续,支持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恢复发展。二是加强服务供给。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机构共服务企业近800万家,签订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4万个、举办供需对接活动1.2万次。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支持企业引才育才留才。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已投项目超过1100个。三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举办2023全国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新培育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作用,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专业化发展。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进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徐晓兰 表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点开展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策精准保障。202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出台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两年来清单内容都落实见效,企业反响也很好。为进一步加大政策的保障和落地落实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 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引才育才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政策举措,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将在吸纳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加快推动出台。 二是加强融通精准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一方面,推动各地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为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携手推动解决产业的技术难题。通过 前期 广泛征集,已遴选出231家大企业409项“发榜”技术需求,广大中小企业在全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平台上可以查看,积极参与“揭榜”。 三是加强创新精准支持。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目前在四川、河北、重庆等地已经启动了首场活动,各地都在陆续开展中,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第一批30个试点城市已经对外公示。10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积极搭建交流对接平台。 四是加强服务精准供给。建立贯通国家、省、市、县各级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广泛汇聚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服务等信息,实现与中小企业的精准适配。实施融资促进活动,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我们也将以优质企业的培育,特别是以专精特新为着力点,促进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个体工商户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法治发展形成的我国特有的经营主体类型 , 目前我国 经营主体有1.78亿户, 其中 个体工商户1.2亿户,纳入到小微企业名录的小微企业5262.9万户。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 表示, 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市场监管总局按照《意见》的要求,立足职责,不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一是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完善各项配套的制度措施,建立总局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各地做好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积极探索“个转企”的便利化措施。在12个省份先行先试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政策,完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扶持的措施。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在 2023 年7月份开展了第二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个体工商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 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名录”作用 。 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和工作流程。拓展建立了“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提供了划型验证、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金融支持等各项服务。截至 2023 年7月,网站日均访问量已经达到了1151万次,日均查询量达到316万户次,推动了各项优惠政策更好服务5200万家小微企业。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2022年引导各地出台了545项配套激励政策,精准帮扶2.1万家小微企业,推动相关小微企业营收平均增长了12%,年产销量平均提升13%,利润率平均提升10%。 三是加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 2023 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全面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目前全国已经有“小个专”党组织30万个,党员将近300万名。依托全国市场监管所建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2.1万个 , 研究制定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引》,进一步完善“小个专”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党建引领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发挥各类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进一步促进“小个专”党建与服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好引领作用。通过多措并举,使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能够充分享受《意见》带来的各项政策红利,持续增强发展信心,让“小个头”迸发出“大能量”。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 《意见》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有效回应了民营企业家的期盼和诉求。 “ 市场监管总局按照《意见》相关规定,积极完善法规制度,不断强化监管执法,持续规范市场秩序,有力保障交易公平,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 。 二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 。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 柳军 表示。 柳军 强调, 市场监管总局将认真贯彻《意见》,进一步落实好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则,推动重点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提质增效,凝聚公平竞争的社会共识;进一步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集中清理,着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执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 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