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下关联电子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3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陆轻铀合作团队依托超导SM2组合显微测试系统,在氧化物关联电子晶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工作发表在期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0, 23, 20136(2018)上。

    固态物质既有玻璃态又有晶体态。玻璃态是无序的,长程有序化就成了晶体态,这些态除了原子组成的晶格态,还有电子-电子、电子-晶格作用形成的电子态。而且,电子的电荷、自旋和轨道三种自由度能够各自或同时形成物态。和晶格一样,电子多重自由度的短程有序可以形成电子玻璃态,而长程有序则能形成晶体态,也就是电子晶体。原子晶体以及个别电子相单晶已经被广泛研究,有宏观的,也有微观层面的。而对于有些电子单晶以及多重量子序电子单晶,则研究较少。由于测量参数的缺失与实验条件的限制,从微观层面上探索电子序单晶尤其是多重量子序电子单晶十分困难,尽管他们对于深入理解量子序及其物性有着重要意义。

    强磁场中心盛志高低维材料磁光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于2015年首次从实空间角度,实时观察到了关联电子薄膜中的电子玻璃态,不仅验证了其中的弛豫行为、冷却过程依赖特性,而且从图像及数值上揭示了电子玻璃态的各态遍历机制(Phys. Rev. Lett. 115, 265701 (2015))。在此工作基础上,团队与强磁场中心陆轻铀扫描探针显微团队紧密合作,联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固体所、东南大学等相关课题组,经过多维度调控,在锰氧化物薄膜中实现了第一个高温的关联电子晶体(区别于极低温下的Wigner晶体);并采用强磁场中心自主研制的20T强磁场磁力显微镜,在实空间中直接观察到了多重量子序电子单晶及其动力学行为,包括电子单晶的形核、生长、弛豫、融化等过程。这一结果不仅为人们深入理解电子相中多种自由度的耦合与竞争提供了实验基础,而且为人们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操控电子相,尤其是多重电子相提供了机遇。

    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大科学中心项目资助。

    关联电子晶体在强磁场下的磁力显微图像(左)与对应的电子态示意图(右),其中,电子晶体的边界方向与电子的多自由度共同程序的方向高度吻合。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41744
相关报告
  • 《合肥研究院在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资源概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10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固体物理研究所 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朱雪斌课题组 在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采用 强磁场水热法合成了 1T-MoS 2 和 Ti 3 C 2 MXene 异质结构, 相关工作以 2D/2D 1T-MoS 2 /Ti 3 C 2 MXene Heterostructure with Excellent Supercapacitor Performance 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杂志 上。    二维材料如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 MXene 等由于 具有 丰富的物理 和 化学性能 ,使其 在诸多领域 如电化学领域 有着潜在的应用 前景 。 在前期工作中,针对 1T 相 MoS 2 热力学亚稳态及 无法长期稳定 保存的难题,课题组采用强磁场水热法获得了高度稳定、纯 1T 相的 MoS 2 (ACS Nano 2019, 13, 1694-1702) , 并研究了导电性、层间距等对 MoS 2 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影响 ;成功获得了 V 4 C 3 及 Ti 3 C 2 MXene 并开展了这两种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方面的研究 。 在此工作基础上,课题组开展了强磁场下 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 1T-MoS 2 和 MXene 异质结构方面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磁场水热法 ( Magneto-hydrothermal Synthesis )可以成功合成制备出高度稳定的 1T-MoS 2 /Ti 3 C 2 MXene 异质结构;由于 Ti 3 C 2 MXene 高导电性从而实现了该异质结构的快速充放电特性、由于 1T-MoS 2 高的比电容从而实现了该异质结构的高比电容特性;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协同效应,该异质结构实现了 1+1>2 的 比电容值,其原因在于异质结构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可通过双电层电容机理存储额外的电荷所致。 该结果为制备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构并研究其协同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研究得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十三五重点规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合肥研究院在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2-29
    •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朱雪斌课题组在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强磁场水热法合成了1T-MoS2和Ti3C2 MXene异质结构,相关工作以2D/2D 1T-MoS2/Ti3C2 MXene Heterostructure with Excellent Supercapacitor Performance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 二维材料如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MXene等由于具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诸多领域如电化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在前期工作中,针对1T相MoS2热力学亚稳态及无法长期稳定保存的难题,课题组采用强磁场水热法获得了高度稳定、纯1T相的MoS2 (ACS Nano 2019, 13, 1694-1702),并研究了导电性、层间距等对MoS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影响 ;成功获得了V4C3及Ti3C2 MXene并开展了这两种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方面的研究。在此工作基础上,课题组开展了强磁场下过渡金属二硫化合物1T-MoS2和MXene异质结构方面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磁场水热法(Magneto-hydrothermal Synthesis)可以成功合成制备出高度稳定的1T-MoS2/Ti3C2 MXene 异质结构;由于Ti3C2 MXene 高导电性从而实现了该异质结构的快速充放电特性、由于1T-MoS2高的比电容从而实现了该异质结构的高比电容特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协同效应,该异质结构实现了1+1>2的比电容值,其原因在于异质结构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可通过双电层电容机理存储额外的电荷所致。该结果为制备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构并研究其协同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十三五重点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