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冷拔珠光体钢的各向异性断裂行为进行了分析,其真实应变为1.6。通过扫描电镜、电子反散射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定量。高宽比Λ定义描述断裂机理是基于统计数据的长轴和短轴珠光体殖民地,建立了拟合公式如下:Λexp(2 x)+ 0.4 = 0.65。在Λ≤2.75,从解理断裂机制转变quasi-cleavage骨折由于位错的一代,层间距的测量参数(ILS)显示没有明显的降低。在Λ值> 2.75,韧性断裂机制成为主导由于盲降急剧减少。在冷拔过程中形成的<110>铁氧体纤维微结构,其成分从表面到中心区域呈梯度分布,随拉伸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裂纹扩展路径被偏转,并成立了一个“V”形,ε≤1.5。但随着碳从渗碳体向界面附近的铁素体迁移,断裂路径再次发生偏移。此外,还建立了两个合理的模型来解释断裂裂纹的形成和各向异性的断裂行为。此外,本研究还说明了铁素体和渗碳体组分的相对结晶取向遵循Bagarytski关系。随着应变的增加,渗碳层从单晶转变为纳米结构的多晶,甚至在1.5以上菌株的界面处演化为非晶态结构。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