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_武汉市感染COVID-19的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14
  • 信息名称:武汉市感染COVID-19的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

    1.时间:2020年3月13日

    2.机构或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3.事件概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Medical Staff Infected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文章以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15日在武汉市联合医院收治的64例确诊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

    文章指出,其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的中位年龄为35岁(性别方面,女性占比64%;职业方面,护士占67%),无人接触过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或野生动植物。医护人员中有少部分与标本(5%)以及发烧诊所(8%)和隔离病房(5%)有过接触。发烧(67%)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咳嗽(47%)和疲劳(34%),症状发作与入院之间的中位时间间隔为8.5天。入院时,有80%的医务人员IL-6水平异常,而34%的人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侧(61%)、隔中/胸膜下(80%)和毛玻璃样(52%)混浊。研究期间,没有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或死亡,并且有34名(53%)已出院。较高的体重指数(BMI)(≥24 kg/m2)(HR 0.14; 95%CI 0.03-0.73),发烧(HR 0.24; 95%CI 0.09-0.60)和高的IL-6水平(HR 0.31; 95%CI 0.11-0.87)均不符合出院标准。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9.20033118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9.20033118v1
相关报告
  • 《武汉市感染COVID-19的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22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Medical Staff Infected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文章以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15日在武汉市联合医院收治的64例确诊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 文章指出,其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的中位年龄为35岁(性别方面,女性占比64%;职业方面,护士占67%),无人接触过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或野生动植物。医护人员中有少部分与标本(5%)以及发烧诊所(8%)和隔离病房(5%)有过接触。发烧(67%)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咳嗽(47%)和疲劳(34%),症状发作与入院之间的中位时间间隔为8.5天。入院时,有80%的医务人员IL-6水平异常,而34%的人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侧(61%)、隔中/胸膜下(80%)和毛玻璃样(52%)混浊。研究期间,没有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或死亡,并且有34名(53%)已出院。较高的体重指数(BMI)(≥24 kg/m2)(HR 0.14; 95%CI 0.03-0.73),发烧(HR 0.24; 95%CI 0.09-0.60)和高的IL-6水平(HR 0.31; 95%CI 0.11-0.87)均不符合出院标准。
  • 《3月3日_武汉市及武汉市外地区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比较》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5
    • 1.时间:2020年3月3日 2.机构或团队:中山大学、牛津大学 3.事件概要: 《柳叶刀》预印版于3月3日出版了中山大学等发表的文章“Comparis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CoronavirusDisease (COVID-19) in Wuhan and Outside Wuhan, China”。 文章显示,该团队比较了广州和武汉的病例,以说明随着疫情的发展,致病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的潜在变化。该团队研究了2020年1月22日至2月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0例患者。从病历中提取有关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数据。将这些病例与之前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99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是广州患者较武汉患者年轻,症状轻,预后好。与武汉以前的病例不同,广州的病例往往更集中。武汉的患者更有可能住进ICU (23% vs 5%),死亡率更高(11% vs 0%),实验室检查一般不太理想。胸部CT扫描显示,广州患者多见多发杂色及毛玻璃样阴影。腹泻和呕吐在广州患者中更为常见,粪便中发现了SARS-CoV-2 RNA。部分患者在鼻咽拭子阴性时粪便SARA-CoV-2 RNA仍为阳性。输出到武汉以外地区的病例不太严重,说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毒力可能正在减弱。然而,在咽拭子阴性后粪便中持续存在的RNA阳性表明,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传播,这对目前的检疫措施构成了挑战。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