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光照诱导晶格膨胀增强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5-27
  •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短短数年时间内便冲破了22%的大关,直逼传统的晶硅电池,并且该电池制备工艺简单和成本低廉,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薄膜电池技术。然而,截止当前科学家对该电池潜在工作机理仍然不甚明了,亟需加大研究力度。

    莱斯大学Aditya D. Mohite教授课题组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合作的最新研究发现,连续光照会引起钙钛矿薄膜晶格发生均匀膨胀,从而释放了晶体局部应力,减少了晶体的能垒和非辐射载流子复合,从而增强了电池的性能,即光诱导晶格膨胀有助于提升电池性能,进一步深刻揭露钙钛矿电池工作机理。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旋涂法分别制备了单阳离子(MA+)的甲胺碘化铅(MAPbI3)钙钛矿薄膜和双阳离子(FA+、MA+)双金属混合的甲脒甲胺铯碘铅薄膜(FA0.7MA0.25Cs0.05PbI3)。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极图显示,相比MAPbI3,FA0.7MA0.25Cs0.05PbI3薄膜晶体的晶格增大了,表明了FA+和Cs+成功地引入到MAPbI3立方相的晶格中。随后研究人员将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置于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连续辐照处理,结果显示辐照处理后的FA0.7MA0.25Cs0.05PbI3薄膜晶格间距从6.29 Å增大到6.33 Å,即晶格发生了膨胀;类似现象在MAPbI3同样被观察到;表明了连续的光照诱导晶体晶格发生膨胀。且通过追踪观测发现,该结构变化具有弛豫现象(即结构变化的状态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后才恢复)。接着研究人员将制备的钙钛矿薄膜FA0.7MA0.25Cs0.05PbI3用于组装电池器件,系统研究光照诱导晶体膨胀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电流电压测试显示,光照前20分钟,电池的开路电压从0.73 V增加到0.9 V;20分钟后,电池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同时增大,且在光照时间推移至120分钟时达到了峰值,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分别增大至1.08 V和74%(光照前的数值分别为0.73 V和68%),从而将电池器件的效率从18.5%提升到20.5%。研究人员通过后续的光致发光和模拟研究发现,连续光照引起的晶格膨胀之所以增强电池性能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晶格膨胀使得晶格应力得到释放降低了钙钛矿界面能垒有助于载流子传输;二是膨胀使得晶面排列更加整齐,消除了晶体中的部分缺陷,减少了非辐射的复合。进一步的老化测试结果显示,基于MAPbI3钙钛矿薄膜电池在连续光照30分钟后性能就开始出现衰退;而采用FA0.7MA0.25Cs0.05PbI3薄膜的电池在连续300分钟的光照测试下仍可维持初始效率的80%,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这主要是Cs元素的引入改善了晶体相结构稳定性所致。

    该项研究首次通过实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连续光照对钙钛矿薄膜晶格及其器件的影响,揭露了光照诱导钙钛矿晶格膨胀与电池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为设计开发高性能钙钛矿电池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知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

    (李明月 郭楷模)

相关报告
  • 《两维钙钛矿掺杂显著增强三维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9
    • 基于三维(3D)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已经突破23%,被视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然而3D钙钛矿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该类电池商业化。相反,2D钙钛矿具备了优异的稳定性,因此将 2D和3D优点进行整合成为钙钛矿电池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Yang Yang教授课题组设计制备了2D钙钛矿掺杂的稳定纯相3D钙钛矿,其光致发光寿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电池性能和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工程按照一定的摩尔比将微量的2D钙钛矿材料PEA2PbI4引入到3D钙钛矿甲脒碘化铅(FAPbI3)前驱体中,通过旋涂高温退火获得了PEA2PbI4掺杂的FAPbI3钙钛矿薄膜。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显示,PEA2PbI4掺杂的FAPbI3钙钛矿薄膜衍射峰呈现出与无掺杂的FAPbI3钙钛矿薄膜一样的六方相结构衍射峰,即PEA2PbI4微量掺杂并没有改变FAPbI3钙钛矿结构,依旧是纯相的FAPbI3,保障了3D钙钛矿的高吸光系数、优异电荷传输和低激子结合能优点。通过高分辨的投射电镜(TEM)测试显示,2D PEA2PbI4钙钛矿纳米分散在3D钙钛矿FAPbI3的晶界处,相当于给3D钙钛矿构建了一个“保护层”。湿度(85%空气湿度)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经过上述环境24小时后,无2D掺杂的FAPbI3钙钛矿薄膜颜色便发生明显变化,即钙钛矿薄膜发生了强烈分解;相反,2D PEA2PbI4掺杂的FAPbI3钙钛矿薄膜则基本没有颜色变化,表明了2D钙钛矿PEA2PbI4的引入显著改善了FAPbI3钙钛矿稳定性。进一步的光致发光测试显示,2D PEA2PbI4掺杂的FAPbI3薄膜光致发光寿命从未掺杂的39.4 纳秒延长到了376.9 纳秒,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意味着缺陷密度下降、载流子寿命增加,这有助于提升电池光电性能。随后将制备的薄膜用于组装电池并进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无掺杂的FAPbI3薄膜电池最佳光电转换效率为16.41%,平均稳态效率是15.8%;而基于2D PEA2PbI4掺杂的FAPbI3薄膜电池最佳效率增长到了21.06%,平均稳态效率为20.64%,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效率为19.77%。老化测试结果显示,在30%空气湿度的暗场环境下放置1400小时,未封装、无掺杂的FAPbI3薄膜电池效率大幅下降近三分之一,而2D PEA2PbI4掺杂的FAPbI3薄膜电池仍维持初始效率的98%;随后对封装电池进行连续500小时光照测试,无掺杂的FAPbI3薄膜电池性效率大幅下降近一半,而掺杂2D PEA2PbI4的FAPbI3薄膜电池则获得了高达72.3%的效率保持率。 上述结果表明,引入微量的2D钙钛矿在保障电池高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增强了电池稳定性。该项研究利用分子工程创新性的设计合成了2D钙钛矿微量掺杂改性的纯相3D钙钛矿薄膜,实现了3D和2D钙钛矿优点的有效整合,从而在保障电池高性能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电池稳定性,为设计开发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开辟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器件升温和过量载流子导致光诱导钙钛矿电池性能下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18
    • 短短数年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4%,成为了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薄膜光伏技术。然而器件的长程稳定性(如光照诱导器件性能衰退、湿度不稳定性等)制约了该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探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不稳定性(尤其是光照不稳定性)的潜在机制,进行改进以提升器件稳定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Jinsong Huang教授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光照诱导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衰退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器件温度上升和过量载流子是导致封装电池器件在光照下性能快速衰退的潜在诱因,为设计开发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积累了关键的理论知识。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两步法在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甲基胺铅碘(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随后对其进行连续的光照辐射,接着测试样品在光照前后的X射线衍射谱,发现光照后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的晶格衍射峰发生了明显的左移,意味着晶格发生了膨胀,并且薄膜的温度也逐步上升。为了探明是器件温度上升还是光照导致晶格膨胀,研究人员将器件置于反复开关的模拟光源下照射,发现非连续的反复开关光照照射对薄膜的XRD图谱没有影响,表明了是连续光照引起器件温度上升导致了薄膜晶格膨胀。进一步以上述制备的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为光敏层组装成完整的封装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并将其置于最大功率点连续光照下运行,研究温度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显示在60℃温度下器件在6个小时内性能发生了快速衰退,而当将运行温度降低到20℃时,器件稳定性提高了100倍以上。通过对不同温度下钙钛矿薄膜的XRD表征,发现运行温度从20℃上升到60℃时,晶格膨胀应力逐步减少,但是器件的性能衰减却加快了,表明诱导器件性能衰减的是温度上升而非晶格应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维持器件运行温度在60℃时,变化光照强度也会影响器件性能衰减,即当光照强度从0.1个模拟光源逐步增大到1个标准模拟光源时,器件性能衰减会加快,这表明除了温度外,光生载流子(不同光照强度产生不同量的光生载流子)也会影响器件性能稳定性;而且相比短路状态,开路状态下器件性能衰退更快,表明过量载流子也是影响器件性能衰退的潜在关键因素。综上可知,器件温度上升和过量载流子是导致光照下电池器件性能衰退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人员推测适当调低运行温度可以改善器件稳定性。为此,研究人员在60℃、1个标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运行电池器件,结果显示器件运行50小时后性能大幅衰退,仅保持了初始效率的5%;相反,当器件在20℃、1个标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运行时,电池可以稳定连续运行500余小时,且仍可保持95%的初始效率,证实了研究人员的上述推测。 该项研究通过对封装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性能衰退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揭露了器件温度上升和过量载流子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器件性能衰退的关键因素,为设计开发高效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奠定了关键理论知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