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在基于并行计算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上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yangrui
  • 发布时间:2016-11-15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在基于并行计算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上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团队与北京天坛医院团队合作成果“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的脑血管狭窄的功能性评价的探索”("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erebralartery stenosis: A pilot study based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发表在该领域顶级期刊《脑血流与代谢杂志》(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 )。   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可严重影响脑血流的供给,脑血流不足时可引发脑细胞损伤,情况严重时可进一步导致脑卒中甚至患者死亡。然而已有研究证实,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的供给不一定相关。例如,自身侧支循环开放良好的患...

相关报告
  • 《“挑战者”深渊环流动力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28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Three-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world deepest hadal trenc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万米级深渊潜标观测阵列,首次发现“挑战者”深渊深层三层环流结构,并揭示环流结构的形成机制;该研究发现对研究深渊物质输运、沉积过程以及物种迁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江会常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肖鑫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徐洪周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周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教授为合作作者。 “挑战者”深渊是世界上最深的深渊海沟。来自南大洋的低层绕极深层水(LCDW)经由这一关键枢纽侵入雅浦海沟和菲律宾海盆,从而对局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极端深度环境下采样十分困难,目前仍不清楚“挑战者”深渊的LCDW输送和深层环流结构。为了探究上述科学问题,研究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深渊研究团队在“挑战者”深渊布放了万米级潜标阵列进行长时间流速观测。通过分析海流数据,研究发现“挑战者”深渊3600米以深存在三层环流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西向流、气旋式环流以及反气旋式环流。西向流在夏季转为东向,表明深海盆之间存在双向连通性,而气旋式环流和反气旋式环流则相对稳定。结合潜标观测、数值试验和前人发现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环流结构是由LCDW入侵、局地特殊地形以及底部强湍流混合共同作用而形成。其中,底部强湍流混合在驱动反气旋环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万米级潜标观测阵列的布放和回收工作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和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船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数值试验的工作得到深海所公共技术中心提供的计算资源支持。 该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等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Jiang Huichang#, Xiao Xin#, Xu Hongzhou*, Zhou Chun*, Philip A. Vetter, Yu Liu, Long Tong, Chen Qi'an, Tian Jiwei. (2024). Three-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World Deepest Hadal Tren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894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370-7
  • 《深圳先进院在软性生物材料的测量和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7
    • 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室在异质 软材料的纳米力学研究领域取得 重要 进展, 该 研究 为非均 软物质,特别是 对 具 特异性 的生物材料的纳米力学的测量提供了 高效 的新方式。相关 成果以 A tomic force microscopy methodology and AFMech Suite software for nanomechanics on heterogeneous soft materials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AFMech Suite软件研究异质软材料的纳米力学) 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 ( 《自然·通讯》 , 影响因子为 1 2.353) 上 , 论文 第一 作者 为深圳先进院Massimiliano Galluzzi 博士 。   软物质 材料纳米力学 的 测量, 一直 是材料科学家的重要挑战 , 生物材料的内在异质性, 一直 对 其力学性质 的量化 造成 阻碍。 而基于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非 均质 软材料的力学与形貌特征 可以在 液相中被 精确 地 测量 。 因此 , 团队 提出一个3 步 走的方法 来量化 研究生物样品 : (1)精确的AFM (原子力 显微镜 ) 矫正;(2) 应用力曲线阵列模式进行 纳米 压痕 ; ( 3 )由 AFM压痕数据所构建有限元模拟计算。 团队 结合实验 结果与模拟计算 成功测定 了 生物 材料的内部几何形状,多层 结构 的性质以及界面 间 的摩擦。 为了能 方便地对AFM测量的原始数据 和 模拟数据 进行 比较 、 分析, 团队 针对性 地编写了一个软件 : AFMech Suite,该软件包含5个交互接口,分别用 于 同步矫正、形貌学、粘附性、力学以及模拟分析。 团队 选择 了参入硬球 的 柔性水凝胶作为软物质模型 来 模拟 生物的 一级多样性,并用此模型 成功验证了 上述方法。 最后, 团队 将 该方法应用于 测定培植于 软 / 硬的水凝胶上 的 大肠杆菌的纳米力学与形貌,证明了该方法在生物领域的适用性。   论文链接 软凝胶(左)和硬凝胶(右)上的大肠杆菌的硬度图(平均压痕)以及硬度与压痕深度 的 断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