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物探持续提升地震采集技术能力》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12-28
  • 11月17日记者从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中心了解到,东方物探连续运作16年的阿曼项目,运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实现地震采集最高日效超过5万炮,创全球地震采集最高纪录,标志着中国石油地震采集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地震采集技术处于石油勘探技术链条最前端,地震资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找油找气的节奏和效率,持续提升地震采集技术水平对于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至关重要。东方物探依托国家、集团公司重大专项,按照股份公司“集中勘探、精细勘探、风险勘探、综合勘探”战略部署,始终把研发重点聚焦在破解勘探难题、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效的关键技术上,紧密围绕五大盆地石油勘探、三大盆地天然气勘探,全力做好重点勘探项目,加强与油气田联合技术攻关,努力满足油田公司个性化需求。  

    东方物探坚持科技创新,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有形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价值生态链,把不断创新、优化采集技术作为物探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东方物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地震采集技术经过不断创新和集成发展,完善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创新研发了行业领先的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自主研发的KLSeisII、EV56、eSeis、G3i、智能化地震队等产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找油找气服务保障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取得“八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东方物探创建世界一流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注入强大动力。“两宽一高”配套技术进一步增强,成像精度大幅提升,核心软件、装备和关键技术全部实现自主化和国产化,为各领域重大发现提供强力技术支撑;自主研发全球首套数字化地震作业系统,高精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规模应用,提高生产效率10%至20%;创新节点+有线联合采集技术,实现高难山地高效采集;横波震源矢量地震勘探技术获得突破,形成六项关键技术;黄土塬勘探激发接收方法不断优化,创新黄土山地“井震混采”技术,原始资料品质实现质的突破。东方物探创新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OBN勘探技术,2017年起,OBN业务以每年50%的速度持续增长;持续完善地震采集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海量数据采集能力,具备多属性实时量化监控能力,准确率近100%;持续攻关近地表建模与静校正技术,有效提高表层建模精度。东方物探依靠采集新技术、新方法大幅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为国内外重点项目提速提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关报告
  • 《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研究获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4
    • 2月23日笔者获悉,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在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泸203三维井区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填补了泸州地区页岩气勘探空白。   西南物探研究院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有利区带。这个突破性成果不仅为该地区页岩气水平井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该地区开发方案编制及深层页岩气快速上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也为下一步泸州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项成果对指导泸州地区页岩气开发井、评价井的部署具有重大意义。”全国最大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泸203三维井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西南油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首席专家陈更生的高度赞扬。   在泸203三维井区的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中,构造精度误差率小于0.17%,储层误差率小于10%,裂缝吻合率达到75%以上,为泸州地区的阳101H1-2、阳101H2-8两口高产井提供了重要支撑。   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难度大,需要高精度勘探。2018年以前,泸州地区并没有针对页岩气的三维勘探,仅有2000年以前的二维测线,而老的二维资料难以满足页岩气开发对构造精细描述、优质页岩厚度预测及裂缝预测的需求。   2018年,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四川页岩气公司在泸州区块联合部署了泸203井区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区块,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区块。东方物探西南物探研究院高效组织,制定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整体思路。针对泸203先导试验区进行了处理解释方案实验,确定了适用于泸州地区的处理解释方法,明确以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处理数据为基础的三步法地震随钻跟踪技术,为水平井位顺利钻进,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撑。
  • 《中石化物探院页岩气储层压力预测技术国际领先》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7-20
    •   日前,中国石化物探院自主研发的面向页岩气储层压力预测技术顺利通过总部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实用性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物探院项目组历时3年,从页岩气超压形成机理研究入手,探索形成针对页岩气生烃增压机制的压力预测技术,大幅提高了针对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气储层孔隙压力地震预测精度;同时,项目组开发了完整的多方法地层压力预测软件模块,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该技术在威远、井研、丁山、永川及焦石坝南等地区应用,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表明在广阔的南方海相页岩气探区具有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