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首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9
  • 12月2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简称南昌—长沙工程)投运,该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的首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创造了从开工到建成仅用10个月的特高压建设新纪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工程的竣工投运,将大幅提高两省电力交换能力,显著提升大电网安全水平,有力扩大甘电入湘和川电入赣规模,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这是国家电网发挥电网基础保障和支撑拉动作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际行动。

    作为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长沙工程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2021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是华中“日”字形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大幅提升省间电力交换能力,助力构建华中风光水火多能互补的电网平台。既满足华中地区特别是湖南、江西省间日益增长的电力交换需求,又提升酒泉—湖南、雅中—江西工程等直流通道送电能力,促进甘肃、四川省风电和水电大规模开发,以及煤电联合外送,进一步扩大了清洁能源消纳范围,支撑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的具体实践。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在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9
    • 12月的赣湘大地天气逐渐转冷,但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火热景象。千余名电网建设者加紧施工,地面、半空、高空各作业面施工人员各自忙碌着,机械声、指挥声和施工人员的口号声响彻工地上空。经参建各方近一年的努力,工程即将进入最后的系统调试阶段。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实现西北风电和光伏发电与西南水电互济,提升华中电网省间互济能力,保障今冬明春电力供应,服务赣湘两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1000千伏长沙变电站 科学组织施工 推进工程建设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新建南昌、长沙2个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在工程早期场平阶段,挖填方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工程受到了疫情反复、当地多雨、物资运输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工期非常紧张。”南昌变电站业主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常务)罗本壁介绍。 在南昌、长沙变电站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抓好进度管控、集中优势资源向一线倾斜。工程现场项目部以标准化管理手册为纲,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协调管理人、机、料、法、环5个生产要素。在电气安装建设高峰期,现场全面应用高空作业升降车,有助于避免作业面交叉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在现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的智慧管控手段保障现场安全。人员从进场到离场,电气设备材料从进场到安装,以及现场的机械化作业,我们都能实时监控。”罗本壁说。 在长沙变电站,土建B包项目部在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智慧工地”平台,可全天候监控工程现场情况。截至目前,长沙变电站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发现环水保、安全质量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隐患12处,并及时消除,节约了相应检测设备购买资金10万元。 1000千伏南昌变电站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2省、4市、9县(区),线路长2×344千米,新建铁塔975基。工程沿线有沼泽、山岭等复杂地形,需要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矿区、水源保护区等多处复杂环境,施工难度较大。电网建设者推广应用落地式抱杆及移动式起重机组立铁塔,同时借助旋挖钻机、可视化自动垂直及回位系统开展流水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线路业主项目部工作人员吴武清介绍:“在钢管塔组立阶段,我们采用落地单平臂智能平衡力矩杆。同时,为了避免因人为误操作引发安全风险、提升施工效率,我们全方位视频监控塔材就位和施工人员作业情况。” 加强环保水保 守护碧水蓝天 11月初,长沙变电站处于土建施工收尾阶段,仍有零星砂石料进入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进场时,土建施工项目部用彩条铺垫,施工后立即收回剩余的砂石料。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后,施工项目部在已经具备交安条件的场地提前种植植被,打造绿色屏障,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场环水保管控就像工厂抓流水线产品质量一样,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产品整体。”长沙变电站业主项目部专责张卓敏介绍,“参建各方在自身工作区域严格落实环水保要求,焊紧了完整的管控链条。” 南昌变电站也十分重视环水保工作。为实现环水保示范站建设目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开展了周密策划。“结合工程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我们将示范站创建目标分解为‘四不’‘三零’‘五个百分百’具体创建指标,分析环水保18项要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分层级专项培训和过程检查、指导,把余土零外运、废水零排放、废物零污染‘三零’目标作为关键指标来抓,环水保设施与工程本体做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也将同时投产使用。”该公司信息环保部专责王关翼介绍。 “多亏了它,创建绿色环保示范工地有了保障。”南昌变电站土建项目部副经理张斐指着现场安装的水土保持在线参数测量装置设备说,“扬尘过多、噪声过大过去一直是工地管理的‘老大难’。如今,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环水保工作开展智能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该装置是业主项目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开发的特高压综合数字管控平台。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传统人工监测费时费力、精度低、易破坏坡面稳定性等问题,降低了监测成本,提升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连续性、可靠性和通用性。 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标4、标5段分别位于江西省宜丰、万载地区,沿线地形复杂、森林植被茂密,96%的塔位均处于林地,对水土保持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国网江西电力针对不同类型的临时占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该公司针对宜丰地区施工线路跨越大面积松树林区的实际,通过增加塔高、仅砍伐塔位施工范围内的林木,尽可能保留山坡、沟谷的林木,减少植被破坏面积;现场搭设40余条货运索道,减少塔材运输过程中对林木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在导线展放作业时,科学规划牵张场平面布置,采用临时限界措施标示施工限界,并铺设钢板以减轻对原地表的扰动程度,尽可能保护原始地貌。 发扬铁军精神 展现担当作为 在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现场,为保证工期,广大参建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实现问题在项目层解决、思想在班组层统一、精品在作业层落实。 长沙变电站自3月9日土建开工以来,当地阴雨连绵不断,5月份更是遭遇了6轮强降雨天气,基坑积水、道路泥泞给工程推进带来诸多困难。长沙变电站商讨对策,总结出“小雨大干、大雨巧干、没雨加班加点干”的施工策略。施工人员通过在重点作业现场设置大型防雨棚、铺设路基板等方式解决施工车辆在泥泞场地的出入问题,保证连续施工不受降雨影响。 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 “过完春节后,从农历大年初四来项目上就没怎么回过家。”南昌变电站工程电气项目部经理徐勇凌说。来自南昌变电站土建项目部的余骁十个多月前刚做了甲状腺手术,手术康复期过后,他便立刻投身项目建设。 今年夏天晴热高温天气时间长,给工程带来了难得的好时机,但也考验着广大参建者的体力和毅力。南昌1000千伏变电站埋件总量超过6000块,相当于常规500千伏变电站埋件数量的6—8倍。工程土建副总监刘福宇整天泡在工地,对每一块埋件的轴线、平整度、标高等逐一复核。“天气真热,出汗多,每天下来我们至少要换三套工作服。”刘福宇感叹到。 工程江西段业主项目管理专责郭勇回忆说:“天太热了,有一次为了赶到了一个组塔现场,爬山比较急,突然就感觉一阵胸闷,一会儿眼前一黑就栽倒了。同事们赶紧把我扶到了阴凉处,通过采取一些降温措施才舒缓过来。” 目前,在电网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忙碌作业下,1000千伏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即将迎来全面完工,实现今年年底贯通投运送电目标,届时将为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提供支撑和保障。
  • 《新疆一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形成坚强中枢网架支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16
    • 新疆亚中-达坂城Ⅱ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近日建成投运,意味着由凤凰-乌北II回、凤凰-亚中II回、亚中-达坂城II回、乌昌等4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构成的新疆东西部750千伏大环网衔接点——乌昌750千伏双环网正式建成,为新疆范围内提供坚强的中枢网架支撑。 亚中-达坂城Ⅱ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新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新疆电网南北互济、东西互供的重要枢纽。工程起于750千伏亚中变电站,止于750千伏达坂城变电站,工程投资5.11亿元,新建线路105千米,铁塔246基。 建设前期,考虑到工程线路途经区域经济发展快、人口密集、公园景区遍布、交通线路错综复杂,在设计阶段采取提升塔高、增大档距的方式合理避让亚洲地理中心景区、南山森林公园、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确保电网建设与绿色环境和谐共生。 “受天气影响,工程有效工期不足5个月。为避免大风天气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基础阶段采用生熟土分离、下铺上盖的措施,合理处置渣土外运,规避因开挖产生大量渣土被风吹走的情况。在铁塔施工阶段每日关注天气预报,避让大风时段开展作业,同时设置专人监测风速变化,确保施工作业安全进行。”工程业主项目经理周楠介绍。 建设中,为解决自供电、自主攀爬越障等一系列工程建设难题,工程试点使用角钢塔塔身螺栓紧固机器人。该机器人在爬塔时能通过摄影测量和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螺栓100%的精准识别定位,定位精度高、稳定可靠性强,系统填补了国内超高压铁塔螺栓紧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空白,对助力输电工程施工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乌昌750千伏双环网包括凤凰—乌北II回、凤凰—亚中II回、亚中—达坂城II回、乌昌等4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均为新疆“十四五”电网规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7.6亿元,除亚中—达坂城II回外,其余三项均在今年上半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