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方天然气田如何“浮”出渤海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8
  • 渤海湾,有着“摔碎的盆子再踩一脚”的地质结构,“富油贫气”是它一直以来给石油地质学界留下的印象。不过,这个印象近期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的科技创新工作颠覆了。

    日前,中国海油宣布,渤海湾发现千亿方大型天然气田。渤海油气开发历时60年,大气田为何直到最近才显露真身,这背后凝聚了多少科技攻关?

    中国海油总地质师谢玉洪介绍说,渤海能否迎来大规模既有油又有气的新时代,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渤海湾到底能不能“孕育”大气田。

    烃源岩是指具备油气生成条件的岩石。判断能否在渤海湾找到气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那里有没有足量能产气的烃源岩。

    多年来,中国海油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找气岩,终于确认在渤中凹陷的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个区域,分布着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累计厚度约为1500米的大面积湖相优质烃源岩。实验证实这些烃源岩是典型的油气源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

    此外,渤中凹陷自渐新世(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以来的大幅度沉降,导致烃源岩的深埋与熟化速率远高于渤海湾盆地的其他凹陷。烃源岩热模拟实验表明,渤中凹陷天然气聚集量资源潜力巨大,高达1.5万亿—1.9万亿方,比之前提高了5倍以上。

    “渤海湾盆地断裂活动性强,要寻找大气田必须走向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深部储层。但是,传统理论认为,海底深层超过4000米就难以形成优质储层,是传统商业性油气勘探的死亡线。”谢玉洪说。

    中国海油研究团队发现渤中凹陷有抗压实能力很强的潜山,实验表明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是这些潜山的主要成分。接下来的研究发现,19-6区域的太古界变质岩基底历经多期构造运动,潜山被其他多个方向断层切割,产生大量裂缝,大气淡水、幔源流体则进一步优化了裂缝网络。这些硬质潜山能够形成优质的天然气储层。

    为了证明潜山中的天然气能在剧烈的断裂活动中幸存,中国海油首次提出了断裂活动区天然气藏超压动力封闭机制,发现渤中凹陷的大面积快速沉降导致泥岩超压快速形成并加剧,将大部分油气封盖在深层。同时建立了深层潜山晚期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模式,明确了断裂活动区天然气富集、保存的有利条件。

    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已探明含气面积118平方千米,气柱高度达1569米,该发现证实了中国海油相关技术的准确、可靠。

    地震资料成像是判断油气田规模的重要手段。但渤中凹陷潜山埋藏深,上覆火山岩与巨厚砂砾岩等地质体,对地震资料的屏蔽十分严重。同时,潜山裂缝储层成因复杂、变化快、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

    中国海油开展了多尺度裂缝储层预测研究,创新海上深层潜山高密度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5000米潜山内幕断层识别率提升2倍以上,潜山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对比符合度达95%。

    另外,海上深层钻井面临时效要求高、高产能困难等技术瓶颈。特别是渤中凹陷地区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抗压强度高,高温、低孔渗、裂缝等多条件并存,易发生储层伤害,且伤害后很难恢复,这给钻井工程带来极大挑战。

    为此,中国海油开创了海上深部硬地层快速无伤害钻井关键技术,研制了新型高强度钻头、钻具,建立了210℃抗高温助排型无固相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实现了储层零伤害,钻井周期由原来的119天降至45天。

    谢玉洪说:“正是在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的指导下,在勘探关键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渤中19-6大型整装高产凝析气田的发现。”在“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成果鉴定会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等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渤海找气的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报告
  • 《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2
    • 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近日正式开工。渤中19—6凝析气田于2019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被发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49亿立方米,是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气田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使用上百年。 据介绍,该项目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承建,一期计划在青岛、天津两地三处场地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3.2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结构重量;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 渤中19—6凝析气田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气田试验区开发项目已于2020年10月投产,截至目前实现高峰日产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凝析油950立方米。 “一期项目将首次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方案和深度脱水TEG(三甘醇脱水)系统,设计敷设53兆帕超高压天然气注气海管,多项突破将填补国内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空白。”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副总经理郝宝齐介绍,按照计划,一期项目将于今年11月开钻,2023年投产,投产后将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更加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 海油工程董事长于毅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大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快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全力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7
    • 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26日在青岛开工,标志着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项目计划在青岛、天津两地3处场地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32000吨,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渤中19—6凝析气田于2019年在渤海中部海域发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5亿立方米,为目前我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气田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渤中19—6凝析气田是中国海油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