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改进电动汽车充电管理》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09-01
  •   数以百万计的电动汽车(EV)被引入电网,将为美国的脱碳努力带来变革性机遇。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挑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寻找最佳方法,以确保电网能够智能、高效、廉价、清洁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因为电网可能无法同时或一直为电动汽车充电。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合作开展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项目,以应对这一挑战。该项目将使用一种特殊的计算奖惩组合--一种称为强化学习的技术--来训练一种算法,帮助安排和管理各种电动汽车的充电。


      该团队正在研究的第一组车辆是阿贡员工在实验室智能能源广场充电的车辆,该广场同时提供交流普通充电器和直流快速充电器。由于员工通常不需要在工作日用车,因此每辆车的充电时间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阿贡首席电气工程师杰森-哈珀(Jason Harper)说:"可以分配的总电量是一定的,不同的人在下班时需要用车的时间上有不同的需求。"能够训练一个模型,使其在特定员工离开时间的限制下工作,同时认识到电网的高峰需求,这将使我们能够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充电服务。


      "当大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时,会对发电站造成高峰需求。Salman Yousaf 补充说:"这会增加收费,而我们正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优萨夫是芝加哥大学应用数据科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目前正与其他三名学生一起研究这个项目。

      算法中的强化学习是通过结合正面结果的反馈来实现的,比如电动汽车在指定的出发时间有所需的电量。同时,它也包含了负面结果,比如在超过某个峰值阈值时需要耗电。基于这些数据,充电调度算法可以更智能地决定何时为哪些汽车充电。


      "智能充电调度实际上是一个优化问题,"Harper 说,"实时地,充电站必须不断做出取舍,以确保每辆车都能尽可能高效地充电。

      虽然阿贡充电站是该项目研究人员进行强化学习的第一个地点,但其潜力远远超出了实验室的大门。"尤萨夫说:"在家里充电有很大的灵活性,隔夜充电可以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充电负荷的分布。

    "真正的智能充电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Harper 补充道,"这意味着电力公司、充电站所有者和电动汽车驾驶员或房主。我们希望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同时也注意到每个人所面临的限制。

      该模型未来的工作将包括模拟一个更大的充电网络,该网络最初将基于从阿贡充电站收集的数据。






相关报告
  • 《电动汽车的“高效加油站”——直流充电桩》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11-20
    • CDM 直流充电桩又称“非车载充电机”,对应于电动汽车内车载充电机的充电设施,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根据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充电桩可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两大类。交流充电桩主要安装在停车场,造价低廉,适合家用,给普通纯电动轿车充满电需要4~5个小时,俗称“慢充”。直流充电桩具备直接给电池充电的能力,以三相四线制的方式连接电网,能够提供充足的电力,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俗称“快充”。 第一部分:直流充电桩的构造 直流充电系统是一个整体,是把交流功率系统转化成直流的装置。从构成开看,分变压器、配电柜、直流充电机和充电桩。其特点是: • 充电桩只负责与车辆对接和传输能量,损耗较小 • 配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配线、计量和熔丝保护,可以在一个设计单元中扩展和检查 • 直流充电机与充电桩一一配置,远离客户,走线通过地下传输 图示2-直流充电的设施概览 如图所示,整个直流充电机包括: • 充电电源模块:完成AC=>DC的电压和能量转换 • 智能控制模块:包含电源供给和控制部分,基本的功能是完成与电动汽车通信,根据电动汽车的需要来实现充电控制的功能 • 远程监控:需要接收远程监控主机的指令,传送相关数据信息,执行控制指令 • 温度控制:现有功率比较大时,充电电源模块需要散热功能温度控制 • 直流负载接触器 • 漏电保护器:保证交流端和直流端的绝缘检测 • 计费模块:按照国标要求,完成对电能的计量。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一般计费模块包含两部分,与电能表通信,获取充电电量信息,与智能模块进行通信,供给刷卡、二维码计费等信息 • HMI&显示屏:为直流充电桩对外交互的接口,给用户输入信息和显示状态的接口,由于现在普遍支持多种支付的接口(银行卡、IC卡、二维码等内容),也作为HMI的一部分,读取卡内信息,识别用户身份及相关信息,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示3-直流充电桩的原理图 从充电电源模块而言,分为整流、PFC、DC/DC变压几个部分,有1~2独立的控制器整流和变压部分,如下图所示。以下蓝色的部分为罗姆可以提供的一些器件。 图示4-充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概览 针对充电机系统,罗姆可提供以下解决方案及元器件: SiC-SBD:罗姆不断改善元器件工艺,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了低VF。开发出使用SiC的SBD(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最适合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及逆变器用途。实现了Si-FRD(Fast Recovery Diodes)难以实现的极短的反向恢复时间(trr),使得高速开关成为可能。由于反向恢复电荷量(Qrr)小,为降低开关损耗和设备小型化做出贡献。 GateDriver:内置绝缘元器件的栅极驱动器,可实现与SiC相应的高速工作,输入输出延迟时间为Max.150ns的高速工作,使用无铁芯变压器,内置2,500Vrms绝缘元器件,利用独创的噪声消除技术实现了共模抑制,支持高VGS、负电源※BM6101FV-C,BM6104FV-C。 图示5-IPM工作波形(BM6101FV-C) 第二部分:充电桩的实际工作过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整个直流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交互过程。 图示6-GBT18487.1的交互过程 车辆与充电桩的交互 · 准备阶段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车辆接口连接确认阶段:当我们按下枪头按键,插入车辆插座,再放开枪头按键。直流充电桩将检测到直流充电枪插入的过程(12V-6V-4V)的电平变化。充电桩检测到充电枪插入成功,判定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充电枪中的电子锁会进行锁止,防止枪头脱落。 第二步,直流充电桩自检阶段: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充电桩将闭合K3、K4,使低压辅助供电回路导通(车辆将根据监测点2的电压判断车辆接口是否连接,若电压值为6V,则车辆装置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接着闭合K1、K2,进行绝缘检测(即检测DC线路的绝缘电阻),保证后续充电过程的安全性。绝缘检测结束后,将投入泄放回路泄放能量,并断开K1、K2,同时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 第三步,充电准备就绪阶段:电动汽车与直流充电桩相互配置的阶段,车辆控制K5、K6闭合,使充电回路导通,充电桩检测到车辆端电池电压正常(电压与通信报文描述的电池电压误差≤±5%,且在充电桩输出最大、最小电压的范围内)后闭合K1、K2,那么直流充电线路导通,电动汽车就准备开始充电了。 充电阶段:车辆向充电桩实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的参数,充电桩会根据该参数实时调整充电电压和电流,并相互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充电桩输出电压电流、车辆电池电压电流、SOC等)。这里是由车辆根据自身的情况向充电机索取电流。 表1-直流充电的过程 充电结束阶段:车辆会根据电池管理系统计算得到的电池状态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 • 车辆会发送“车辆中止充电报文”,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K5、K6。 • 充电桩在达到充电桩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车辆发来的“车辆中止充电报文”后,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K1、K2,并再次投入泄放电路,然后再断开K3、K4。 图示7-充电过程概览 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桩的分布和未来发展 从全球来看, 2015年充电供电设施(包含四种充电模式,1&2为线缆,3&4分别为交流和直流充电桩)总数达145万个。 • 公共充电站19万个  慢充交流桩超过161802个  快充桩超过27707个 • 私人充电设施126万个 备注:这里的数据是EVI提供,IEA分析的,估计分析值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26万辆完全一致,存在一些考虑。特别是评估2015年底,中国有25%的自有桩,31.5万充电桩,这里明显有些高估了。 图示8-主要国家的充电桩计量 从整个城市来看,我们可以分两类, 1)目的地充电:购物场所、名胜观光区、游乐场、医院、公园、美术馆、高尔夫球场、旅馆、酒店、饭馆。 2)应急充电:加油站、高速公路、高架道路、铁路、空港。 从性质上分,运营实体都在尝试,车主在哪里,车主会在哪些地方大量使用充电桩,如果这个利用率提不上去,也就完全没有安装充电桩的商业可能性。 应急的充电站,其实是一个双刃剑。要车主等在边上不能久离的。有个很有趣的概念是,车主在快速充电的时候干嘛,说到底,应急充电也要给车主一个目的性他才会常去,否则这些应急的利用率就可想而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车企都在解决两个和充电桩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一个是通过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来不断加大车辆的续航里程;第二个是尽可能缩短充电时间,目前一两个小时的快充,未来有可能要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对于未来的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未来直流充电桩的最高充电功率是设计成350kW。 图示9-直流充电将往高功率发展 今日小结:经过品牌电动汽车的长期市场教育,中国消费者已经了解并接受电动汽车,多地政府也最大限度地赋予电动汽车在上牌指标、购置补贴、城市道路不限行等政策性优惠和倾斜,也使得电动车市场愈见火热。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也日益突显,为缓解城市范围内电动汽车车主的“缺电焦虑”,必将在城区主要路段升级覆盖直流充电桩,这必然孕育着直流充电桩的广阔发展前景,在未来的电动汽车的发展中非常重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提前充电: 新型电解液助力电动汽车快速充电》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10
    • 一个电池科学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锂离子电池材料,它不仅能在 10 分钟内充入 80% 的电量,还能在 1,500 次充电循环中保持这种能力。 电池工作或充电时,离子通过一种叫做电解质的介质在电极之间移动。ORNL 的杜志佳领导的团队开发了锂盐与碳酸盐溶剂的新配方,以形成一种电解液,这种电解液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离子流动性,并在极端快速充电期间大电流加热电池时表现良好。项目合作伙伴测试了在 ORNL 电池制造厂制造的电池袋电池,以证明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特性。 "杜说:"我们发现,这种新型电解质配方基本上将能源部规定的极限快速充电电池寿命目标延长了三倍。 原文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