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素养:一种提议的层面分类法》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1-16
  •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人工智能(AI)素养的分类法,以支持AI素养教育和研究。

    [设计/方法论/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层面分析技术,并面回顾,检查知名的AI分类方案和分类法,回顾以往关于数据/信息/数字素养研究的文献,以及对1,031条关于AI素养出版物的元数据记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KH Coder 3软件应用程序分析来自Scopus多学科数据库的元数据记录。[发现]提出了一个新的AI素养分类法,包含13个高级层面以及每个层面的具体主题列表。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养,AI素养,分类法,AI素养分类法,AI素养概念化,人工智能

     Shiri, A. (20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a proposed faceted taxonomy",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 Vol. 40 No. 4, pp. 681-699. https://doi.org/10.1108/DLP-04-2024-0067

  • 原文来源: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dlp-04-2024-0067/full/html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素养概念的理解》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25
    • 人工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世界中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学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其含义。Burgsteiner等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指出人们需要具备理解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能力。Long等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组能力,除了在道德上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之外,个人还需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Ng等对人工智能素养概念进行了补充,指出该素养应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并包含四个视角,即了解和理解、使用和应用、创造和评估及伦理问题。Cetindamar等关注与数字工作场所相关的人工智能素养,并确定了与技术、工作、人机和学习相关的能力。Kong等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即理解人工智能概念、使用人工智能概念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概念理解现实世界。Ng等关注如何帮助用户建立概念理解,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和赋能,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集成到自己的职业中来进行创新并作出贡献。Robinson提出人们需要学习如何明智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理性的应用能力,学会区分道德和不道德行为。Steinbauer等提出人们需要具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uder等指出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保持工作相关性并支持未来的职业转型需要个人具备高度发展的自我调节学习(SRL-self-regulated learning)技能,并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的同时保持决策的能力[12]。同时,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联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已将注意力从以技术为中心的技能转向更广泛的通用能力,如创造力、分析思维、主动自我驱动学习和全球公民意识。 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探讨主题更为广泛且内容更为具象。有研究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算法素养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术能力,需要培育人与算法共存的能力。肖恬提出,算法素养是人们面对算法分发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吴丹等提出,算法素养即具备感知、理解和使用算法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以算法为驱动力的产品并具备对算法社会的适应能力。王罗娜等认为计算思维的概念认识视角大致可分为计算机科学视角、思维过程视角、问题解决视角三类。郑勤华等从智能知识、智能能力、智能思维、智能应用、智能态度五个维度阐述了智能素养的构成。 参考文献来源:刘邦奇,尹欢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场景与评价反馈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07):23-31.
  • 《学界对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的理解》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15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快速渗入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既赋能产学研提高生产力,又带来工作替代、数据隐私与安全、道德与伦理等等挑战。在人类与人工智能技术共存的时代,社会公众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施雨等学者对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做了文献回顾。 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素养与其他多种素养之间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许亚峰等认为数字素养包含人工智能素养,个体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工作等行为活动时所需的能力即为人工智能素养。Cetindamar D等将AI素养定义为“四个核心能力”,包括技术相关能力、工作相关能力、人机相关能力和学习相关能力,这些能力均属于工具和数据素养范畴内。Yi Y认为人工智能素养包括功能素养(传统的读写能力)、社会素养(教育个体读懂社会的能力)和技术素养(学习时代必备的基础技术能力,涉及数字素养、媒体素养、ICT素养以及AI利用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素养是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延伸,与信息技术相关素养有交叉重叠,但存在差异。Long D等将人工智能素养定义为一组能力,使个人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多场所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素养与其他信息技术素养有关联,数字素养是人工智能素养的先决条件,个体需要了解如何使用计算机来理解人工智能;计算素养、科学素养不是人工智能素养必需的先决条件;因数据素养与AI子领域(如机器学习)密切相关,某些数据素养与人工智能素养重叠。王欢认同此观点,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是集人工智能知识、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与对待人工智能的智能意识为一体的综合素养。与其他信息技术素养重叠的表现还有各类素养概念中均提及的道德伦理。伦理是人工智能素养的关键因素。Wang B等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是在符合道德标准下正确识别、使用和评估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能力。 信息来源:施雨,茆意宏.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框架与教育[J/OL].图书馆论坛:1-12[2024-06-12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