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者对经网络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8
  • 目的 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SWs)和男男性行为者(MSM)对通过网络获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新疆、四川、广西、重庆四省区市FSWs和MSM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获得及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网络是MSM的首选途径,超过总人数的80%;对FSWs,通过网络获得及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者分别占27.54%和31.6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地点和每周性服务次数是FSWs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通过网络寻找性伴是MSM接受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 MSM对网络传播的可接受性强,经网络获得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针对不同FSWs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 原文来源: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deykdxxb201303019.aspx
相关报告
  • 《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调查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8
    • 目的 了解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基本特征,以及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11月匿名调查成都市内HIV阳性的MSM107例.结果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总得分为(127.36±17.68)分,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有疾病告知、安全套使用频率、文化程度、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自我感觉身体状况.结论 医护人员在提供卫生服务时应持中立态度,鼓励其告知亲近人员,建立支持性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羞辱和歧视水平.
  • 《上海市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1-10
    • 目的了解上海市育龄群众对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在卢湾、徐汇、闵行3个区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并对知识态度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知识得分及态度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 500名对象,男性615人,女性885人,43.1%为20~25岁。研究对象的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均数为52.17分,其中低于60分者占62.4%;对性病/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低。综合知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历、职业、月收入、户口性质及性生活状况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对象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歧视。性病/艾滋病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历越高,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歧视越低;知识得分越高,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越低。结论进一步加强对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对学历较低、收入较低、农村的对象应重点宣教,普及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从而改变他们对性病/艾滋病的歧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