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沉砂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1-11
  • 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一、适用对象

    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泥砂等粗大颗粒。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二、沉砂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池在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占地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若取消沉砂池,大量砂粒将进入后续各处理单元,给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隐患:

    1、砂粒进入初沉池会加速污泥刮板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2、排泥管道中砂粒的沉积易导致管道的堵塞,进入污泥泵后会加剧叶轮磨损。

    3、对于不设初沉池的处理工艺(如氧化沟、CASS 等) 或实际运行中由于进水负荷过低而超越初沉池运行的工艺,大量砂粒将直接进入生化池沉积,导致生化池有效容积的减少,同时还会对曝气器产生不利影响。

    4、砂粒进入污泥消化池中,将减少有效容积,缩短清理周期。

    5、污泥中含砂量的增加会大大影响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砂粒进入带式脱水机会加剧滤布的磨损,缩短更换周期,同时会影响絮凝效果,降低污泥成饼率。近年来卧螺式离心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该设备采用高速离心分离的方式,砂粒会大大加剧转筒、螺旋等处的磨损。

    三、沉砂池一般规定

    1、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

    2、沉砂池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的砂粒设计。

    3、污水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当污水自留入厂时,按每期最大设计流量计算;用污水泵提升入场时,按每期工作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4、沉砂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2个(格),并按并联系列设计。

    5、城市污水的沉砂量按(15-30)/(106m3/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重为1500kg/m3,合流制污水按实际情况确定。

    6、砂斗容积按2日的沉砂量计算,斗壁与水平面夹角不小于55°。

    7、一般应采用机械除砂,并设置贮砂池。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8、重力排砂时,沉砂池与贮砂池应尽可能靠近。

    四、沉砂池的类型

    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

    1、平流式沉砂池

    1.jpg

    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型式,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平流式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组成。它具有截留无机物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和排沉砂方便等优点。

    设计参数:

    1)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0.15m/s;

    2)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小于30s,一般采用30~60/s;

    3)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

    4)进水头部应采取消能和整流措施;

    5)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砂设备时,可根据设备要求考虑池底形状

    2、曝气沉砂池

    2.jpg

    曝气沉砂池的典型特征,就是池内安装了曝气装置,可以对池内污水产生以下影响:

    a) 砂粒在沉砂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

    b) 使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

    c) 使砂粒互相摩擦,能够去除砂粒上附着的有机物污染物,有利于取得较为清洁的砂粒及其它无机颗粒;

    d) 曝气还有去除油脂和合成洗涤剂的作用。

    设计参数:

    1)旋流速度应保持0.25~0.3m/s;

    2)水平流速为0.06~0.12m/s;

    3)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为l~3min;

    4)有效水深为2~3m,宽深比一般采用l~2;

    5)长宽比可达5,当池长比池宽大得多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6)lm3污水的曝气量为0.2m3空气;

    7)空气扩散装置设在池的一侧,距池底约0.6~0.9m,送气管应设置调节气量的闸门;

    8)池子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或死角,在集砂槽附近可安装纵向挡板;

    9)池子的进口和出口布置,应防止发生短路,进水方向应与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应与进水方向垂直,并宜考虑设置挡板;

    10)池内应考虑设消泡装置。

    3、旋流式沉砂池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旋流沉砂池主要为钟氏和比氏两大类。从国内应用情况看,源自欧洲的钟氏池及其各变型占绝大多数。

    钟式沉砂地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3.jpg

    沉砂池由流入口、流出口、沉砂区、砂斗、砂提升管、排砂管、电动机和变速箱组成。污水由流入口沿切线方向流入沉砂区,利用电动机及传动装置带动转盘和斜坡式叶片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池壁,掉入砂斗,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调整转速,可达到最佳沉砂效果。沉砂用压缩空气经砂提升管、排砂管清洗后排除,清洗水回流至沉砂区。

    设计参数:

    1)水力表面负荷应控制在200m3/(m2•h)左右。

    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0-30s。

    3)进水渠道流速:①流量最大时的40%-80%时,控制在0.6-0.9m/s;②流量最小时,大于0.15m/s;③流量最大时,不大于1.2m/s。

    4)进水渠道直段长度为宽度的7倍且不应小于4.5m。

    5)出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的2倍。

    6)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夹角大于270°。

相关报告
  • 《一文读懂净化槽处理技术及特点》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11-20
    • 净化槽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不但在日本广泛应用,也被世界所认可。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研制出可用于处理粪便污水和生活杂排水的家用净化槽,净化槽的出现,使日本所有不同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变为可能,极大的促进了日本水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循环的形成。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日本净化槽处理技术特点。 一、日本的生活污水处理 在日本,存在有几种不同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也有所区别,用来处理从每一个家庭排放的粪便污水和灰色污水(厨房,浴室,洗衣等污水)。根据污水的种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以及补助金制度的不同,日本主要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划分为“公共下水道”,“农村下水道”和“净化槽”三种类型。除此以外作为粪便处理设施还有“单独式净化槽”和“日式干厕”,但这两类设施已经停止新的设置安装。 日本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图 下水道主要是用于城市污水的处理,通过管道将家庭污水和工业污水收集到污水厂,在污水厂集中进行处理,是典型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净化槽则主要设计用来处理一家一户或楼房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槽可分为主要用于处理小至一家一户生活污水的「小型净化槽」和用于处理楼房、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中大型净化槽」。 日本净化槽处理系统 二、日本净化槽特点 1、占地少,兼容原有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施工周期短,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升级改造排污处理系统并正常运营。 2、改造后的处理系统同时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在保持原有排水系统的情况下、系统又具有污水收集、处理功能同时又可回用。 3、安装简单,使用灵活。由于净化槽外可模块化,可依外部环境的要求不同而改变尺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其安装位置,并且其使用数量可随处理水量及处理负荷的变化而随时增减。 4、使用自动化操作,运营维护简单、即便设备出现故障也无需开挖,只需抽干池内的污水即可维修设备排除故障。 5、污泥产量少,可大大减少污泥的产量,降低污泥处理的费用,节省因污泥处理的占地和能耗。 三、净化槽构造和性能 从构造和性能上净化槽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净化槽构造标准》来设计制造的净化槽,这种净化槽被称为:标准构造型净化槽;另一种是净化槽厂家自主设计制造,其性能经国土交通大臣认定的净化槽,这种净化槽被称为:性能认定型净化槽。 1.小型净化槽 根据「净化槽构造标准」的规定,「标准构造型净化槽」的小型净化槽有三种处理工艺:沉淀分离接触曝气工艺,厌氧滤床接触曝气工艺和脱氮滤床接触曝气工艺。 下面的图展示的是厌氧滤床接触曝气工艺小型净化槽的内部构造。这种工艺是小型净化槽采用最多的一种,也是安装数量最多的一种净化槽。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厌氧滤床池,由于里面填装有滤材,污水中的固体杂物的大部分通过滤材时被去除。 小型净化槽构造(厌氧滤床接触曝气工艺) 厌氧滤床池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被分离的固体杂物和污泥,也兼备BOD分解和通过滤材里的厌氧微生物的厌氧消化来降低污泥的产量的功能。在接触曝气池,由鼓风机将空气注入水中,在好氧微生物的帮助下水里的有机物得到降解,氨氮被氧化。经过曝气处理后的水流入沉淀池,在这里悬浮物沉入池底,上面干净的处理水流入消毒池,在那里经过氯片消毒后排放。 2.中大型净化槽(51人槽以上) 标准构造型的大型净化槽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物膜法类和活性污泥法类。采用生物膜法的有三种处理工艺,即接触曝气工艺,旋转接触板工艺和滴水滤床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又可再分为两种处理工艺,即标准活性污泥法工艺和高强度活性污泥法工艺。 中大型净化槽构造(接触曝气工艺) 各种处理工艺的构成单元设备示于下表。比如采用生物膜法的净化槽,其一级处理由沉淀池,格栅和流量调节池来进行。在流量调节池的后面,需要有污泥浓缩蓄存池或污泥浓缩池来蓄存污泥。 标准构造型中大型净化槽的单元装置构成表(BOD去除型) 3.性能认定型净化槽 采用生物膜法的性能认定型净化槽流程如下图所示。这个流程图虽然与标准构造型的厌氧滤床接触曝气工艺的完全一样,性能认定型净化槽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与标准构造型不同的特点。 (1)性能认定型净化槽大多有流量调节功能 (2)采用了最新开发的生物反应器 (3)水泵和鼓风机多为自动控制运行 (4)一部分的性能认定型净化槽具有处理水BOD及TN浓度在10mg/L以下的高度处理性能 性能认定型净化槽流程图 性能认定型净化槽构造
  • 《污水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与答案》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10-30
    • 问题1:工艺:水解+接触氧化法,出水COD在70mg/L,但看起来很混浊,不知道什么原因?测MLSS和测SS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回答:(1)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悬浮颗粒过多的话,会被动导致接触氧化池出水的SS升高,这样的话,出水就浑浊了。如果无机颗粒为主的话,则SS高,而出水COD并不高。 (2)MLSS与SS检测方法同,只是MLSS过滤时受活性污泥易堵塞滤纸的缘故,最好是用抽滤瓶进行抽滤。 问题2:我们公司的污水在三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二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出现水质恶化,颜色变黑,但是pH值是7.3左右,曝气气也正常,请问出现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啊? 回答:(1)曝气正常,只能保证曝气池正常,沉淀池如果停留时间过长,水质COD处理效果不佳时,可以发生水质发黑。 (2)如果市政污水,进流途径管道较长,在进污水处理系统前因为缺氧,也会发生水质变黑,如此,出流处理水也会发黑。 问题3:终沉池出水呈黄绿色是怎么引起的? 回答:(1)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由于途中污水管内厌缺氧所致进水颜色发黑,处理后的出水出现黄绿色也正常。 (2)部分工业废水也一样,出水颜色异常,多半是进水原因造成的。 问题4:出水有许多小的碎泥漂出,工艺是卡罗塞尔氧化沟,进水COD为450mg/L,水温14摄氏度,出水COD为200mg/L,SV30=50mg/L,有不少钟虫,出水溶解氧为2.50mg/L,总是有碎泥,持续了10d,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1)首先考虑的是污泥解体,常见的是老化解体,看看F/M值是否过低,也就是MLSS是否过高,如果是那样,应适当的排泥(通常冬季会比夏季MLSS控制要高10%-15%)。 (2)钟虫数量有保证的话,进水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要看看显微镜是否有丝状菌。如果丝状菌存在的话,进水水量波动过大时,放流出水中有细小颗粒流出。 问题5:我厂采用的是CASS工艺,前几天曝气时泡沫上沾有死泥呈黑色,溶解氧升高迅速,出水浑浊。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1)不知道有机物去除率如何,如果影响不大,可能是进水含有不易降解物质,通过曝气黏附在泡沫上了,所以看看进水是否SS有异常,包括悬浮物的颜色与泡沫颜色是否一致。 (2)如果有机物去除率下降,要考虑是否进水有抑制微生物的成分。可以的话,看看源头排放的废水是否有改变。 (3)污水厂内会否投加了什么药剂呢?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地方的曝气设备、搅拌设备出现了故障,突然修复或开启,将池底的沉淀物搅拌了起来,同样会出现上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