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ITIES:探索全球尺度废弃混凝土固定NOx效应》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 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07-24
  • 随着全球交通运输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的稳定发展,持续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NOx)仍然是大气污染的重要贡献源之一。有效控制NOx的排放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消耗了大量的水泥制品并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50%)。目前,利用混凝土(包括废弃混凝土)矿化固碳技术相对成熟,包括已开展了相关的产业化实践。实际上,通过提供高浓度的NOx氛围反应条件同样可以促进混凝土(含废弃混凝土)的“固氮反应”,其不仅可以大量吸收NOx,还可实现混凝土的高值化利用,前期实验研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技术理论可行,且固氮效果良好。然而,混凝土固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不仅需要合理评估其技术方法的可行性,还需要从行业和区域尺度特别是全产业链条的视角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其环境与经济可行性。

    研究人员采用了基于动态物质流的评估模型,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 Cycle Cost Analysis,LCCA)等方法,系统、全面地评估了全球城镇化背景下混凝土在生产和废弃阶段再生利用过程推广固氮技术的减排潜力。研究时间跨度为2021-2050年,探究了新生产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常温和高温加速等两种反应条件下的NOx固定效率,同时评估了这一技术产业化广泛推广可能对人体健康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长期综合效益,并且还从区域适宜性的角度与固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能实现混凝土(含废弃混凝土)固氮技术的产业化,仅在2021年可减少约340-690万吨的NOx排放,约占全球工业源NOx排放的6%-13%;若在全球范围广泛能大范围持续推广固氮技术,截止到2050年预计可累计减排约1.3-3.8亿吨NOx,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考虑到混凝土固氮与固碳技术存在较为直接的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推广矿化固氮技术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均超过了固碳技术。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将建筑材料高值循环利用与大气污染治理相结合的新策略,即将混凝土的生产和再生利用与NOx的污染控制进行有效的协同,有望实现水泥建材资源循环与NOx治理的双重目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ities》[1]。

    [1] Contribution of Concrete Nitrogenation to Global Nox Uptake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38/s44284-024-00084-y
相关报告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回收木材废料使混凝土更坚固、更防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8
    • 左边是增强混凝土,右边是木材废料产生的生物炭样品(来源:NUS)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回收木材废料。通过把水泥砂浆与废料混合,使材料越来越密实。 仅仅一年,新加坡的家具厂就生产了超过一百万吨的木材废料。这种肥料主要是以木屑的形式呈现,我们现需要一种积极的方式回收这些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物炭,木炭一类的物质。 生物炭具有多种环境效益。虽然大多数生物在10年或20年后分解,并将碳释放到大气中,但是生物炭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材料,能够千百年来保持其碳的形式。 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增加生物炭可以抵消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由于生物炭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完美的土。 在探索生物炭的其他商业应用过程中,团队发现加入少量生物炭后,水泥或砂浆混合物产生的材料增强了20%,防水性增加了50%。 “接近50公斤(110磅)的木材废料可添加一吨混凝土,”该项目的研究人员KuaHarn Wei解释说。在新加坡的建筑物,每平方米的面积通常需要0.5立方米的混凝土。这意味着,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回收约六吨的木材废料。 回收木材废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往,它们将被焚烧或放在一个垃圾填埋场。这种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建筑物进行碳储存。将生物炭作为混凝土的结构定而不是通过焚烧或衰变释放进入我们的大气层。
  • 《用光热发电回收废弃混凝土?碟式聚光系统解锁商业应用新场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3
    •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年产量估计为100-300亿吨。据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建筑骨料(包括制造混凝土所需的骨料)的消费量预计将达到630亿吨。 目前,几乎所有的混凝土需求都是通过大规模的采石和采矿来满足,这也正导致初级矿产资源趋于枯竭。此外,由于禁止开采河砂,许多国家的细骨料资源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建筑活动每年则会产生30亿吨左右的废弃物。 一些发达国家回收了高达90%的建筑和拆除废物,而更多国家则只能将其倾倒在垃圾填埋场,这样会因沉积或垃圾填埋占有很多的土壤资源,还会毁坏土壤质地,环境污染,危害到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据外媒报道,目前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IIT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采用碟式光热技术路线的处理工艺,用以回收建筑工地和拆除现场的混凝土碎片。该项研究有望改善矿产资源枯竭现象,实现矿石的可持续利用。 图:位于Rajasthan试验现场的太阳能反射器 根据IITM发布,使用太阳辐射加热混凝土废料所生产的再生混凝土骨料(RCA),与机械破碎所获得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相比,其质量更高,同时也符合典型结构应用的要求。 据悉,该项研究使用了两台太阳能聚光器,并在拉贾斯坦邦Brahma Kumaris组织总部“Shantivan”的“印度一号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研究人员使用聚光集热系统,对混凝土废料进行热机械选矿,并产生高质量可回收材料,可用于替代混凝土中的碎石骨料和沙子。 在这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混凝土废料在铸铁接收器中被碟式聚光集热系统收集的太阳热能加热至550°C以上,随后进行机械擦洗以产生粗细不同的再生混凝土骨料(RCA)。 这项工作的研究成果也已于最近在《材料与结构》杂志上发表。 IITM土木工程系的Ravindra Gettu详细阐述了该研究,他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太阳辐射可以为新混凝土生产高质量的可回收材料。”此外,研究表明: (1)使用反射器-接收器太阳能聚光集热装置,可以达到并保持所需的约500°C的工艺温度要求; (2)回收率可观,所生产骨料的重量与电炉生产的RCA相当,回收产品的总产量为原料混凝土的90%左右; (3)初步测试结果表明,使用RCA制造的混凝土适用于典型的混凝土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