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细菌利用关键蛋白质结合环境中DNA的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xxw
  • 发布时间:2019-10-23
  • 最近,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关键蛋白质在帮助细菌“吸收”环境中的DNA的机制。

    利用新的成像方法,科学家们首次看到细菌如何利用鞭毛与环境中的DNA结合。通过揭示该过程涉及的机制,该结果可能有助于加快研究阻止细菌感染的新方法。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最近的《 PLOS Genetics》杂志上。

    文章作者,助理教授Ankur Dalia说:“细菌鞭毛与DNA结合的能力是细菌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也是影响现有抗菌药物活性的主要原因,对这一过程其内在机制的理解可以帮助制定更好的抗菌措施。

    “吞噬-整合”来自环境中的遗传物质是细菌在不断进化中形成的特征,细菌通过该过程整合了来自其他微生物的特点,其中包括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

    抗生素的滥用会加快病原菌的进化以产生广泛的耐受性。因此,目前针对阻止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新方法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据估计,到205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药性细菌感染。

    作者称,尽管在显微镜下细菌的鞭毛看起来像是微小的“手臂”,但它们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能够快速组装,然后不断拆解的装置。鞭毛结构中的每个“片段”实际上是被称为“菌毛蛋白”的蛋白质亚基,而后通过组装形成纤维状结构。

    文章第一作者,Jennifer Chlebek博士补充说:“此前研究表明,鞭毛的聚合和解聚过程中牵涉到两个主要的动力蛋白。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则发现解聚过程还涉及第三种动力蛋白,并且我们阐明了其工作原理。”

    此前研究揭示的控制菌毛活性的两个动力蛋白分别为:构建鞭毛的蛋白PilB和解构鞭毛的PilT。这些蛋白质通过消耗ATP运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关闭PilT的活性并不能完全防止菌毛的解聚。他们发现,即使PilT处于非活动状态,第三个运动蛋白PilU也可以促进菌毛解聚的发生,尽管其速度相比野生型要慢五倍。研究人员还发现,同时关闭两种解聚蛋白的活性会使解聚过程的速度下降50倍。

    此外,研究发现,单独关闭PilU也会影响鞭毛解聚的强度。该研究还表明,PilU和PilT不会相互交流,他们彼此独立,以某种方式相互协调以介导鞭毛的回缩。

相关报告
  • 《新研究揭示细菌自我保护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xxw
    • 发布时间:2019-08-08
    •  近日,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某些类型的细菌用于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机制有了新的发现。   已知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引起肺炎、霍乱、伤寒和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以及许多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这些病毒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部分原因是由于它们的构建方式。   革兰氏阴性细菌被双膜包围,形成了高效的保护性屏障,使细胞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大大增强。这两种膜的外层是由两种类型的分子组成——磷脂和脂多糖(LPS),它们处于独特且不对称结构中,膜外侧为LPS,内侧为磷脂。正是这种结构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具有特别的抗药性。   了解这些细菌如何形成这种外膜,可能会找到对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因为这种膜对于细菌的存活至关重要。   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理解这一过程上迈进了一步,他们确定了磷脂分子向细胞膜运动的第一个机制。该研究结果近日已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 使用包括X射线结晶学和核磁共振在内的生物物理技术,该研究团队能够通过一系列蛋白质直接监测磷脂从内膜向外膜的运动,这些蛋白质形成了一种称为MLA的途径。此途径以前已被证明与疾病有关,但其确切功能尚不清楚。   这些结果提供了参与这些转运过程蛋白质机制的第一个证据,并开辟了将其作为抗生素开发靶点的可能性。   该研究通讯作者Timothy Knowles博士说:“我们多年来一直知道这些细菌含有两种膜,这有助于它们在更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并提供更强的保护以抵御抗菌剂的攻击。更多地了解这些膜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可能是开发新抗生素研究的关键部分。“
  • 《研究揭示蓝细菌RNA聚合酶的结构和转录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21
    • 4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Yulia Yuzenkova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冯钰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A SI3-σ arch stabilizes cyanobacteria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蓝细菌RNAP的三维结构及其转录起始的独特机制。   蓝细菌也称蓝藻,是一类古老的、能够进行放氧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被认为是植物细胞器叶绿体的起源。蓝细菌推动地球表面从无氧到有氧环境的转变,是地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并在海洋固氮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与其他细菌相比,蓝细菌的转录机器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和转录调控存在显著区别。细菌RNAP的最大亚基在蓝细菌中被拆分为两个蛋白;蓝细菌RNAP催化中心的关键元件trigger loop中间拥有约630个氨基酸的插入序列(sequence insertion 3,SI3),其插入序列长度是整个RNAP氨基酸数量的1/5;蓝细菌缺少其他细菌中保守的转录校对Gre因子和转录终止Rho因子。   为了探究蓝细菌独特的RNAP结构以及SI3插入序列对RNAP转录活性的作用,该研究解析了RNAP、转录起始σ因子、启动子DNA和底物NTP的转录起始复合物结构。上述复合物结构显示RNAP的最大亚基拆分并不改变三维结构。SI3结构域包裹在RNAP外周,从RNAP的NTP通道出发延伸至DNA通道。研究发现:SI3结构域与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SI3-σ arch;该相互作用关闭了RNAP的DNA通道,稳定了RNAP和启动子DNA的结合。当破坏SI3-σ arch相互作用后,RNAP的转录活性和蓝细菌的生长受到影响。   该研究阐释了蓝细菌RNAP的三维结构及其SI3-σ arch稳定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独特机制,为剖析蓝细菌RNAP的内在特性提供了结构基础,并为进一步探究蓝细菌和叶绿体的基因转录奠定了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