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润光伏如何自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28
  • 摘要:海润光伏成了2018年首批暂停上市公司中的一员。

    5月22日,上交所公布了2家被暂停上市、2家被终止上市公司名单。其中,海润光伏成了2018年首批暂停上市公司中的一员。

    上交所公告称:ST海润股票因2016年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后,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即2017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再次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1.1条、第14.1.3条和第14.1.7条的规定,上交所决定自2018年5月29日起暂停ST海润股票上市,ST海润在股票暂停上市期间,应当继续履行上市公司的有关义务。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海润已经在濒临退市的边缘。

    海润光伏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如今面临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显而易见的是,以海润目前的情况来看,恢复上市的难度并不小。海润要如何自救?

    据22日公告,ST海润表示,董事会拟通过公司官权结构和止损并实现盈利为目标争取早日恢复上市。具体将会优化资产结构,剥离抵消资产。同时调整经营模式,拟调整产业布局,积极洽谈、明确重组方推进资产重组,解决持续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其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方为其他独立第三方,标的资产可能包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国内外相关光伏电站项目资产等。

    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太阳能电池,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其是海润最大的子公司。同时,除海润旗下的光伏电站之外,其他制造业务板块也可能在出售范围之内。

    有业内人士分析,ST海润可以通过出售电站换取现金流。而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成果或许就能决定海润退市与否的成败。

相关报告
  • 《中小型光伏企业筹划重整谋求自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7
    • 在光伏行业竞争持续胶着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型光伏上市公司开始走上破产重整之路。仅在7月,就有ST聆达、ST爱康、金刚光伏等3家公司披露启动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的消息。 中小型光伏企业靠破产重整而“获救”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位正在参与光伏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投行人士分析称,这类公司有可能重整成功,方式大概率是通过削减债务来延长企业存续期,用时间换取发展空间。其中不少光伏企业有望获得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进而避免被破产清算,得以重获新生。 ST聆达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最新案例是7月31日被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的ST聆达。当晚,ST聆达公告,公司收到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决定书》。公司债权人金寨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ST聆达提示,法院同意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不代表法院正式启动重整,公司后续能否进入正式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重整失败,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 与许多跨界光伏业的公司类似,ST聆达在经历了短暂的“甜蜜期”后,开始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经营风险。 今年3月,ST聆达公告,公司90%以上的营收来源、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寨嘉悦”)实施临时停产。上海证券报此前曾报道,今年以来,N型光伏电池迅速成为市场主流,金寨嘉悦所生产的P型光伏电池快速丢失市场。ST聆达曾筹划生产N型TOPCon电池以跟上技术迭代进程,但也因资金等原因未能实施。8月1日,ST聆达公告称,金寨嘉悦预计在短期内依旧无法恢复正常生产。 4月27日,聆达股份公告称,因触发财务类、规范类等多重风险警示情形,公司于4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股票简称变更为“ST聆达”。 内控方面,今年来ST聆达再次出现多个风险。公司全资子公司格尔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光伏电站因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现场抽查中被发现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于6月13日起停运。7月19日,ST聆达“自曝”在自查中发现,公司及子公司违规对外担保1600万元。8月1日,ST聆达表示,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未能按时彻底解决,尚有1170余万元未收回。 重整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ST聆达并非个例。7月以来,金刚光伏、ST爱康也披露了公司(或子公司)开始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的消息。从中小光伏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来看,未来可能还有企业将走向破产重整。那么,等待这些企业的前景将会如何? 前述投行人士分析,一方面,在过去发展中,有些光伏上市公司是当地重点企业,地方政府有救济意愿。另一方面,财务投资人若能以较低的对价参与上市公司重整,其有望获得十分可观的账面浮盈。因此,被淘汰的一般是小企业,上市公司估计不会轻易被放弃。因此,今年、明年可能会看到几单光伏上市公司重整案例。 对于光伏巨头是否有参与此类重整的意愿,多位采访对象均表示可能性不大。“因为困境企业的产能、技术对大企业来讲可能不够有吸引力。”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参与这些重整的需求,光伏并购主要考虑的是资产的有效性。众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达飞分析称,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光伏企业的资产需要审慎评估,行业走势还没看到底部,尚看不清楚。 那么,壳的价值有多大呢?前述几位受访者表达了审慎的态度。前述新能源投资人表示,这些光伏公司的壳可能带着大量负债,这会减弱壳的吸引力。
  • 《光伏大party:自救盖过狂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2
    • 在2023的SNEC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就预言:这个大Party,明年包括以后,都将不会再有了。但是对于很多光伏老人来说,SENC就如光伏的春节一样,过年总要吃顿饺子,光伏行情再差也想出来见见老朋友。 来了现场,赶碳号有两个发现:第一,现在行情真冷,但是大佬们均认为光伏行业最冷的时刻还没有到来;第二,拯救中国光伏行业的行动已经开始,政策各个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正准备或是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多个政府部门从多角度出发出台政策,比如产能管控政策,出口引导政策;也可以期待光伏行业、光伏企业的行动,比如史无前例的行业大整合。据了解,光伏行业的大整合构想已经不局限在前不久热议的硅料环节,也会包括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 正如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所言,光伏竞争直至流下最后一滴血,最后打扫战场的就是胜利者。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人呢。因此,所有人都可以想想办法,一起拯救中国光伏。 01 光伏三九天仍未到来 现在的光伏行情真的冷。6月10日举行的SNEC大会开幕式,头部企业掌舵人仅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出席。开幕式的常客隆基绿能的李振国、钟宝申,以及通威股份的刘汉元都没有出席。 圆桌会议的主持人李俊峰也戏称:“今天的阵容不够整齐啊。”三一硅能董事长代晴华感慨:“今天真正的老大没有来……” 明天SENC正式开展,估计光伏人更能真切地感触到行情的温度:几乎每个展馆都有空位,黄金广告位也没有卖出去……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说:“现在的市场行业,每个企业都非常痛苦。我认为行业没有到低谷。因为没有多少企业大幅减产,也没有什么企业因此而活不下去……” 02 放弃幻想吧!能拯救光伏行业的只有自己 一道新能董事长刘勇说:“行业至此,每一个光伏人都有责任。”造成光伏行业内卷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关键是下一步怎么办。 赶碳号总结了今天大佬们的主要观点、态度。 第一,放弃幻想,接受现实。 不要幻想国家出台政策力挽狂澜,幻想国内需求大爆发。李俊峰说:“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国家给更广阔的市场是一个思路,但是很不现实。现在也不能自己发烧,让别人吃退烧药。” 朱共山更是精辟总结市场逻辑的变化,“以前是政策托底,优先消纳,保价保量,现在是全面市场化,全电量入市,浮动收益。” 更要放弃内耗、内卷。极致内卷的竞争环境下,中国晶硅组件技术已经足够进步了,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了。对此,朱共山说:“成本下降有物理极限和技术极限,极致降本、极限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必然打压创新、恶化竞合生态。”现在企业的毫厘之间去卷效率、卷价格没有意义。 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的光伏企业不优秀,而中国光伏的环境太恶劣。 第二,严格落实限产、限价、限投资。 李俊峰说:“现在的办法就一条——涨价。面对现在这样的局面,所有的行业都会限产、限价。试想一下每W组件9毛钱,每万吨硅料4万块,企业自然就会盈利了。”当然,他也说这个价格只是大概,具体还需要行业仔细测算。 其实,从去年3季度开始,光伏行业协会就已经在倡导企业自律——限产、限价。可惜效果不好,企业也没有严格执行。去年光伏行业协会测算出来最低0.68/W的组件成本价,事实上很多企业仍然低价出货,有的组件价值已经降低至0.62元/W。 对这种现象,石永红说:“企业都希望别人自律,自己生存。自己都在争份额。这是矛盾,是博弈。” 作为成员企业,一道新能源对光伏行业的自律行动更是深有体会。刘勇说:“自律公约执行的效果不好,一是自身能力问题;二是终端客户的问题。光伏组件的客户比较集中。”他并没有展开说明内部传导逻辑,只是委婉地说,希望“客户端也使一些力”。 赶碳号理解是希望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国企招投标时不要唯低价论,“希望客户端用力,就是希望五大六小配合”。 限产、限价是公众可以看到的声势浩大的自律行动,尚且执行不到位。未曾吸引到眼球的“限制投资”行动效果自然更差。 高纪凡说在演讲中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2月份开了个电视电话会议,严禁上新的产能的情况。但是,过去的几个月来还有大量的新产能还在上,加剧了内卷的竞争。 高纪凡更是严肃地指出:“在这个情况下,在中央明确再去上任何产能都是害人害己的事,加剧内卷。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管你什么技术,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允许上任何产能。我相信国家有关部门也会进行严肃地查处。” 第三,抬门槛,“挤出去”一部分产能和一部分企业。 “挤出去”的手段有三个:技术和市场、资本。 特别是技术门槛的提升,将会挤出一部分产能。在谈破除内卷时,刘勇也提到:“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等进步,把行业从低谷中拉回来。此前有领跑者计划,最近也有这方面的传闻。”总之,期待政策方面有所助力。 和技术相关的门槛还包括低碳、绿色。未来在碳值方面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和企业更应当成为市场的主角。 高纪凡则继续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他说:“光伏行业我们的专利量在全球是遥遥领先,为什么最后成了没有门槛的一个行业呢?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行。”朱共山更是感慨:“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体。TOPCon短短两年便耗尽技术红利的案例再也不能重演了。” 相比之下,朱共山更乐观一些,他观察到:“一年多来,技术、资本、市场的三重过滤,光伏不再是竞逐的资本游戏,而是几十年如一日,靠情怀坚守、凭奉献拓荒、以创新制胜、用心发电、合理取利的专业竞赛。”低水平重复建设暂告一个段落。光伏从量变到质变,正在孕育新生态。 03 光伏行业小整合远远不够…… 未来拯救中国光伏还有哪些大招? 最大的期待当属行业整合。今年五月,赶碳号曾经发文《多晶硅OPEC已就位!用700亿大基金出清过剩产能?》,就提到硅料行业在酝酿一个计划,由6个硅料老玩家(通威、协鑫、大全、新特、亚硅、东方希望)组团成立基金,并购、整合其余硅料产能,并以这种方式完成硅料产能出清,现正在征求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这则消息在市场如平地惊雷,很多人难以置信。 对此,今年6月初大全能源率先在投资交流中回应:“针对光伏产业目前存在问题与挑战,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相继提出了多种探索方案,体现出了相关方对于行业势必要实现健康发展的强烈意愿。无论探索方案以何种时间表和路线图顺利落地,对于光伏行业本身来讲,就已经走在了改善向好的道路上。公司作为产业主要的参与企业,公司始终保持积极支持、配合的态度,愿意参与和协同发挥各方优势,寻求解决之道,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将股东利益置于核心位置。” 今天,朱共山演讲时更是透露就行业整合问题,已经和另一家硅料龙头通威股份的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沟通过。 朱共山还公开建议:“建立新能源产业国家调节基金,助推行业生态修复。” 对于行业整合,高纪凡说得更透彻、更直白,他说:“刚才朱董事长(朱共山)说了,硅料现在已经开始了大整合。现在的中下游的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也将要进行大整合。这个整合不是说简单的小整合,小整合没用。很多媒体说现在破产一些企业就好了。这不可能。因为这些破产企业的产能没解决,这个行业的过剩照样是没有解决。只有采取大整合,从过去的竞争局面形成更好的合作局面,才能够解决行业的内卷的问题。” 此外,赶碳号认为,石永红提出控制出口也是一个可行的新思路。石永红认为:“现在行业自律执行不好,需要外力推动。针对国外市场方面,或可以控制出口额。我们先测算出来国外的市场是两百亿还是三百亿,杜绝企业通过降价来抢国外市场的现象。” 他所在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职能就包括向政府提供行业运行信息和建议;应对贸易摩擦,组织企业应对境外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贸易救济、知识产权等调查和贸易壁垒;组织制定行业规范,维护正常的进出口经营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