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材料总产值逾1285亿元 计划打造产业高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26
  • 新材料,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战略领域的重要基础,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用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处长蒋玮的话来说,就是:“一代装备需要一代材料,一代材料造就一代装备。” 上海正竭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品牌,以助力现代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当天介绍,“十三五”以来,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保持稳步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数达547家。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全市新材料总产值达1285.61亿元人民币,占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5.4%。 按计划,上海力争到2020年,培育1至2个前沿新材料,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并不断加强集成电路、汽车、航空、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材料的配套能力,实现钢铁和石化基础材料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相关报告
  • 《我国新材料产业形成三大“热土” 预计明年总产值突破7万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09
    • 新材料产业是各国竞逐的焦点。在经济下行期间,这一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我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已经成长为这一领域发展的热土。 具体来看,受益于拥有多家重点科研院校及大型企业总部,环渤海地区成为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推动明显,在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其中,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2019年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超过250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约为65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突破1万亿元。 珠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以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具有自身优势。 部分高端领域领先发达国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达到4.5万亿元。而据山西证券预计,到2021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 近日,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国内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需求提升较快,另一方面是政策引导有力,加大了人才和资金投入。 山西证券分析师程俊杰对记者表示,新材料产业中凝聚了大量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呈现出产业初具规模、关键技术取得实质突破、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三个特点。 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中含有“新材料”的企业约19万家。按注册地来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福建省和上海市,其中31.46%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 袁华明认为,当前国内新材料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三大聚集区,区域集群化态势正在凸显。“预计产业规模会从目前的4.5万亿元发展到2025年的10万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材料龙头企业。” 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但业界普遍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产业创新的角度看,我国新材料产业在一些高端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甚至领先其他国家。但整体而言,与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新材料产业“领头羊”之间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核心技术和专业装备仍有较大依赖,科研体系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欠缺等方面。 业内人士提出三方面建议 近些年来,为加快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相关部委和多地地方政府发布了多项支持政策。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9年6月30日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多次提及鼓励外资参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目录》新增或修改了航空航天新材料、单晶硅、大硅片等条目。 一些省份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如山西省于2019年9月份发布了《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袁华明认为,资金奖励和融资便利等产业扶持政策,降低了新材料企业发展的经营成本和风险,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新材料产业,客观上对产业龙头相对有利,也会带动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同时,吸引外商投资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新材料高端产品供给上的需要,长期还可以引导和带动国内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产品领域拓展。 至于是否需要对相关扶持政策予以改进,袁华明从三方面提出建议:首先,政策在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鼓励新材料产业向相关产业渗透应用等方面还有发力空间;其次,国内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市场竞争力,可以筛选出下一阶段重点推进的新材料领域,并在政策上加以体现,而不是所有领域都均衡发展;最后,一个国家的新材料产业竞争力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上,因此,需要从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角度,推动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 《406亿元投资落地,这里抢占新材料发展高地》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01
    • 6月28日,央渝同行(长寿)发展对接活动在重庆市长寿区举行,46个新材料相关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406亿元。央渝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央渝同行”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签约的项目涉及硅基新材料、天然气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数字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央企项目14个,总投资额146亿元。活动期间,另有1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123亿元;15个项目集中投产,总投资约102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61亿元。 重庆市长寿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表示,长寿区是西部重要的综合化工基地,天然气制蛋白质、超临界纳米级硅基气凝胶等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当前正积极谋划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地三大品牌。“央渝同行”有利于企业与长寿区实现资源共享,有望把区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认为,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具有联动性强、聚焦性强、带动性强等特点,这将进一步拓展并延伸长寿区现有的重点产业链。未来,重庆市国资委将紧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进一步把交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长寿区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增量提质的关键发展阶段,此次集中签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总体处于跟跑或并跑阶段,还面临保障能力不足、关键单体卡脖子、贸易逆差大、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等难题,长寿区要加快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球化工产业格局将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阶段,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性、增长率、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高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常海建议表示,长寿区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过程中,充分发挥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项目的引领作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前沿领域布局,不断推进产业链向能源、生物产业领域横向延伸以及向化工新材料和装备领域纵向延伸。 中国化学华陆新材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是此次签约的项目之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徐万明表示,重庆是中国化学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和高端化学品、先进材料供应商项目投资的主战场,长寿区是产业布局的主阵地。未来,中国化学期待与重庆在科技创新、产业投资、产融结合、智能制造、园区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更多推荐 来源:中国化工报 ※辛苦看完文章的您在文末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就能出现在您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