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海草健康生长根系不断退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1-28
  •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太平洋西北部的大片潮间带草甸中的海草患上一种病变消耗性疾病,这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下的海洋预兆,曾经生机勃勃的海草根系正在退化。

    研究者不仅发现海草患有更多消耗性疾病,这些植物根部的重要营养储备也受到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水变暖,海草消耗病已经存在多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这项研究提供支持,研究人员在低潮时标记了数百种植物,并在数周内跟踪了这些植物草甸的命运。这种“标记再捕获”的方法表明,与健康的海草相比,有病变的海草生长更慢,由此储存的糖也更少。

    海草的根系发达,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在根系中被制造和储存,以拓展繁茂的生长空间。研究人员表示,受损的植物淀粉储备减少,生长更慢,这种消耗性疾病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严重,其危害远远超出了病变的范围。(李亚清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sf.gov/discoveries/disc_summ.jsp?cntn_id=304215&org=NSF&from=news
相关报告
  • 《海草草甸成为气候变化缓冲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2-16
    • 最近的研究表明,健康,完整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潮汐沼泽和海草草甸,特别善于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并储存数百至数千年。政策制定者有兴趣了解其他海洋系统(如珊瑚礁,海带森林,浮游植物和鱼类)是否可以减轻气候影响。马里兰大学科学家合作的一项新分析研究表明,尽管沿海湿地作为二氧化碳的有效“蓝碳”储存库,但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不长时间储存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7年2月1日的“生态与环境前沿”杂志上,同时也指出沿海湿地可以帮助保护沿海社区免受风暴潮和侵蚀。与居住在国际水域生态系统相比,沿海湿地区域更易于政府管理,进一步增加沿海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价值。 UMD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的助理研究科学家和论文的共同作者Ariana Sutton-Grier说,“我们比较了许多不同的沿海生态系统,并对包括沿海湿地在内的温室气体减缓的讨论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沿海湿地在其土壤中储存大量的碳,是重要的长期天然碳汇,而海带,珊瑚和海洋动物则不是。”研究论文综合了关于各种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先前数据,以确定哪些系统最适合减轻气候影响。为了进行评估,Sutton-Grier和她的同事评估了每个生态系统如何有效地捕获二氧化碳 - 例如,植物利用它来建立树枝和叶子,以及碳在植物组织或土壤中储存多久。沿海湿地在每一项措施中都超越了其他海洋系统。例如,研究人员估计,红树林单独捕获和存储每年多达3400万吨碳,这大约相当于一年中2600万辆乘用车排放的碳。潮汐沼泽和海草草地的估计值各不相同,因为这些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很好的映射,但是每一个的总数可能超过每年8000万公吨。总而言之,沿海湿地每年可能捕获并储存超过200公吨的碳。重要的是,这些生态系统将50-9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如果不受干扰,它们可以停留数千年。 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帮助资源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集中有限的资源,以对气候减缓产生最大的影响。新的分析承认,其他生态系统,如珊瑚礁和海带森林,提供宝贵的风暴和侵蚀保护,关键的鱼栖息地和娱乐机会,因此应得到保护。但是它们长期储存碳的能力有限。研究人员经常将陆地森林视为碳汇。但大多数森林在其土壤中不储存大量的碳。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沿海“蓝碳”栖息地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效的储存碳生物储层。 附图: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从左到右)作为碳储存库的效率。 (王秀娟 编译)
  • 《未来气候变化对旱地的影响》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4-13
    • 利用植被生产力的卫星数据、13个地点的碳循环测量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全球模型的数据集,研究人员发现,到2100年,旱地的生产力将比大约10年前的基线提高约12%。然而,随着旱地取代了生产力更高的生态系统,全球整体生产力可能不会提高。此外,由于降水和温度的预期变化,任何一个旱地地区的生产力都将下降。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类型旱地之间的扩展将导致区域和亚类型对全球旱地生产力贡献的巨大变化。该研究首次量化了未来气候变化下旱地加速扩张对其初级生产总值的影响。旱地主要包括大草原、草原和灌木丛,对于支持世界各地的放牧和非灌溉农田非常重要。它们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41%,支撑着地球38%的人口。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研究作者刘和平说,由于气候变化、野火和人类活动,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变化,未来旱地将经历实质性的扩张和退化。因为这些地区已经是水资源紧张地区,它们对温度或降水变化特别敏感。更频繁、更严重的干旱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变暖,会威胁生物多样性以及吸收碳和保持碳的能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这些变化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开始发生。在美国西南部,入侵物种的引入使旱地地区从绿色变成了棕色。 澳大利亚的降水变化几乎完全由旱地组成,这意味着一个干旱的大陆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蒙古的草原由于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和过度放牧而恶化。虽然旱地的生产力对人们很重要,但这些地区在每年的碳循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地球呼吸,每年春天植物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在秋天休眠时呼出二氧化碳。由于旱地生态系统的生长对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旱地在碳循环的年际变化中表现出对任何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特点。了解它们在未来碳循环中的作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如何最好地保护高碳吸收区域。鉴于旱地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制定一项包括严格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旱地的全球行动计划,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防止进一步荒漠化,缓解气候变化。 相关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515-2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